首頁歷史 > 正文

德川幕府倒臺後,明治政府面臨的局面多棘手?沒兵,沒錢,也沒權

2022-01-25由 劇透歷史 發表于 歷史

公元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城開幕設府,將日本引領至江戶時代。隨著時間的推移,幕府對全日本的控制能力開始逐漸下滑,內部在表面上維持著的平衡,終於在外患來臨的“黑船事件”後,迎來了總爆發。

日本國內要求幕府進行政治改革和推翻幕府統治的聲音愈來愈高漲。在這種背景下,以長州和薩摩為首的西南強藩,為了尋找“倒幕”的合法性,巧妙地抬出了原本已經失去實權700餘年的天皇。

蝸居在京都的明治天皇,作為凝聚全體日本國民的精神力量,在倒幕軍迫使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交出權力後,得以重新恢復權力走上前臺。

然而在明治天皇“重登大寶”之後,卻被一系列棘手的事件束縛住了手腳。起初天皇朝廷曾嘗試對日本進行一系列改革,在使日本走向富強的同時進一步強化自身的統治地位。但事實證明,這一計劃在實施起來時,遠比想象中的要困難得多。

那麼擺在明治天皇面前的問題都有哪些?明治天皇又面臨著什麼樣的困境呢?

德川幕府倒臺後,明治政府面臨的局面多棘手?沒兵,沒錢,也沒權

手中掌握的軍隊數量過少,無法壓制地方武裝力量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來觀察一下在倒幕運動中,支援天皇的武裝力量的來源和構成。

在日本各地諸多藩地當中,長州藩和薩摩藩一直和幕府處於敵對狀態。再加上二者距離江戶幕府的核心江戶城十分遙遠,因此大有一副“山高皇帝遠”的味道在裡面,因此也時常不受幕府的控制。

當然,長州藩和薩摩藩與幕府關係不睦這種情況並非是在江戶末期時才出現的。在江戶時代初期,幕府將軍在分配領地時就曾刻意的將親近自身的大名安置在江戶城周邊;而那些忠心尚且存疑、或曾經與德川家族對立的大名則被“發配”到了邊境地區。

就拿倒幕陣營的主力薩摩和長州兩個強藩來說,薩摩在德川家康與石田三成對決的關原之戰時,站在了支援石田三成的西軍一方。戰爭的結果,是德川家康勝出,於是在江戶幕府200來年的統治下,薩摩藩都是幕府防備和打壓的物件。

至於長州藩毛利家,在關原之戰時所處的地位更是尷尬,當時的家主毛利輝元被石田三成拉下水,還被“捧”著當上了西軍的總大將,也就是說名義上關原之戰是毛利輝元在和德川家康對著幹!因而,戰後毛利家的地盤大幅縮水,形成了長州藩。

德川幕府倒臺後,明治政府面臨的局面多棘手?沒兵,沒錢,也沒權

揹負如此世代累積的壓迫感,等到黑船事件發生時,薩摩藩和長州藩的武士集團便有意脫離幕府的控制。為了尋找到新的依靠,他們便將目光投向了早已大權旁落已久的天皇身上。

由於天皇已經在先前漫長的年月裡被徹底架空,手中基本上沒有能夠直接投入戰鬥並明顯左右戰局的武裝力量,因此天皇能夠依靠的就只有長州藩和薩摩藩,以及依附於二者的肥前藩和土佐藩。

但如果上述四藩決定站至天皇的對立面,那麼天皇的處境反而會將更加危機。

很明顯,在倒幕運動結束後,上文所提及的四大藩地的藩主其實就成為了天皇身後的操控者。此時天皇和藩主之間的關係紐帶是徹徹底底的利益關係,而這種關係在天皇看來是完全不可靠的。

比如說,如果天皇想要按照自己的意志調動藩地軍隊,但軍事行動觸犯到藩主的利益時,地方藩主大機率會以直接抗命的形式拒絕執行皇命。

事實上這種情況也確實出現了,比如後來的西南戰役,就是原先的倒幕先鋒,薩摩藩的軍魂式人物西鄉隆盛,在一幫失意落魄武士們的簇擁下,發動的一場叛亂行動。

為此,天皇必須建立起自己的軍隊。只要中央能夠對地方保持軍事上的壓制,那麼天皇的地位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提升。但不管明治天皇怎麼努力,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建立起規模遠超藩地的武裝力量。

也就是說,在幕府倒臺之後,明治天皇依舊無法按照自己的意志統治整個國家,且不具備壓制地方武裝力量的資本。這也是為何在明治維新中,明治天皇要求在全日本境內推行徵兵制的主要原因。

德川幕府倒臺後,明治政府面臨的局面多棘手?沒兵,沒錢,也沒權

武士階級的身份發生轉變,威脅自身統治地位

在倒幕運動中,活動頗為活躍的自然是中下層武士階級了。雖然這些武士們手中並沒有掌握大量的財富,但卻是推翻幕府統治的主要力量,因此天皇必須在倒幕運動後重視起武士這個群體。

但是問題在於,當天皇徹底將權力從幕府將軍手中奪回之後,這些武士的身份就從曾經的盟友和堅定的支持者,轉化為了可能威脅天皇統治的不安定因素。

畢竟700多年前,鎌倉幕府的建立者源賴朝,就是在這樣的一群武士支援下顛覆了天皇的統治,進而取代京都的朝廷成為了日本的實際統治者。

因此在國內政局逐漸穩定下來之後,明治天皇便有意削弱武士們的地位和影響力,但這卻激怒了武士。原因其實很簡單,武士們支援天皇的原因本就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好的待遇。如今卻遭到了明治政府的打壓,又如何能夠心甘呢?

對於明治政府來說,保留武士階級的存在所帶來的結果只能是弊大於利。武士作為職業軍人,不僅掌握著專業的戰鬥技能,且行為也過於激進,明治政府很難控制這些人群,且無法保證武士們不會再度發生叛亂。

再者,武士階級作為一個脫離生產的特殊階級,每年明治政府都要斥巨資專門供養這些人群。而明治政府本身的財政就一直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武士階級的存在無疑嚴重削弱了明治政府對日本進行近代化改造的能力。

但不管怎麼說,無論是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還是為了國家的長久發展,削弱武士地位、甚至徹底取代武士這一階級,是明治天皇必須要做的事,也是時代賦予他的歷史重任。

德川幕府倒臺後,明治政府面臨的局面多棘手?沒兵,沒錢,也沒權

無法在政治和經濟層面上有效統治全日本

倒幕運動結束後,日本並未重新回到中央集權的時代,甚至還差一點走向分裂。明治天皇不僅無法控制許多地區,甚至連正常的稅收活動都無法正常完成。至於對地方下達的政令,則更是難以發揮預想中的效果。

當時日本全國土地總收入大約為3000萬石,新政府名義上擁有其中原幕府的直轄地800萬石,實際上根本無法獲得這些領地上的收入。此外,作為國中之國的各“藩”照舊存在。由於全國領地的實際控制權沒有變更,新政府無法取得實際收入。

明治天皇雖然已經在倒幕運動後推翻了幕府將軍對全日本的統治,但幕府時代所遺留下來的許多後遺症卻並沒有被徹底根除。雖然德川幕府的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在“大政奉還”後,將權力交還給了明治天皇,但對於明治天皇來說,他仍然無法按照自己的意志來統治全日本。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江戶時代就已經出現,當時的江戶幕府與許多遠離中央的藩地之間的聯絡本就很弱,幕府能夠直接控制的地區也大多集中在江戶城及其周邊地區而已。

某種意義上來說,在倒幕運動結束至明治天皇對各地行政機構進行改革的這段時間裡,日本只是統治者的身份由幕府將軍轉化為了天皇而已,其他領域則與過去比較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

德川幕府倒臺後,明治政府面臨的局面多棘手?沒兵,沒錢,也沒權

在天皇獲得倒幕運動的勝利後,直接得到的土地也只有幕府能夠直接控制的那一部分而已。與此同時,同意接受天皇領導的地區還有上文所提及的四大藩地。

有趣的是,即便是上述四大藩地,有時也會出現違背天皇意志的情況出現,比如前文提到的薩摩藩西鄉隆盛主導的西南叛亂。至於其他地區的藩王則大多都持觀望態度,即不一味倒向天皇,也不會認真執行天皇的命令。

在這種背景下,明治天皇的身份其實仍是“日本名義上的統治者”。也就是說,隨著幕府將軍的下臺,日本已經沒有了所謂的“實際統治者”,整個日本都處於瀕臨崩潰和分裂的邊緣。如果天皇不能夠儘快完成中央集權,那麼日本或許會再度回到那個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