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世相(七)——義大利其國

2022-01-24由 無雨聽風 發表于 歷史

一、商業革命

並非只有佛羅倫薩產生的文藝復興,威尼斯、熱那亞、比薩等城也都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代表城市,而且也都是在文藝復興初期獲得急劇發展。

的確不錯,威尼斯等城,在很早就是港都。此外阿馬爾菲和加埃塔等城,也都是很古老的港都。不過這些商埠的貿易,大半都只限於附近一帶的近距離港口,就是商品也都是以土特產為主。例如威尼斯的鹽和奴隸也都算是商品,這些商品全部帶有濃厚的鄉土氣和封建時代的黑暗色彩。

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世相(七)——義大利其國

中世紀教堂玻璃

然而商業革命的真正意義,卻是在於下列兩點:

第一,當時歐洲各國,都紛紛經營東方貿易,其中當然是以比較先進地區的阿拉伯貿易為主。第二,所經營的商品,例如毛呢、香料、貴金屬以及其製造法等等,都脫離了農村的鄉土氣,成為商業利潤比較優厚的高階品。

人口的向城市集中,造成城市人口的急劇增加,同時阿馬爾菲和加埃塔等城市,由於仍然依賴沿海貿易,所以港都的存在乃頓失聲色。城市和文化都繼續存在,“中古和文藝復興是一回事”的這種意見,所以會無法受到重視就是因為上面的原因。造成這種變化的最大原因,就是從11世紀末葉起的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的主要目的,就是奪回被伊斯蘭教所佔領的聖地耶路撒冷。在那些參加十字軍東征的人中,當然有很多人燃燒著狂熱的信仰,所以才能使對異端的十字軍戰志高昂。然而當烏爾班二世教皇發動十字軍之初,他除了大聲疾呼征討異端和收復聖地之外,也沒有忘記對騎士們強調東方女性如何富有魅力。

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世相(七)——義大利其國

烏爾班二世教皇,中世紀四大拉丁神父之一,十字軍東征發起者

在文藝復興時代,阿拉伯文化的優越性,絕非西歐各國所敢比擬。當時真正能理解阿拉伯文化的,恐怕就只有義大利人。在地中海的四周,都被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各王國佔領。義大利人對於這些先進列強,就文化來說感到羨慕,就軍事來說感到恐懼,所以他們才能有深切的瞭解。尤其是南義大利各邦,曾幾次被阿拉伯人佔領。這種外患的強烈刺激,首先就使義大利人及時覺醒,於是才造成文藝復興的基礎。總而言之,就由於有這種種動機為基礎,所以十字軍東征應該視為一種大規模的掠奪行動,也就是充滿了活力的日耳曼蠻族搶劫文明的阿拉伯人。

二、義大利的起飛

從東方遠征回來的歐洲十字軍,立刻改變了他們以前粗魯的生活。他們首先把整天冒黑煙的領主官邸加上煙筒,同時又在椅子上鋪上布墊。此外地上也都鋪了從東方帶回來的地毯,以前只釘木板的窗戶,也開始換上玻璃。從這個時代起,歐洲人才體會到柔軟毛製品的舒適感,因為他們從東方帶回很多用細毛織成的毛毯。總而言之,從十字軍東征時代起,歐洲人才開始知道什麼叫享受,而且千方百計想要得到這些奢侈品。

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世相(七)——義大利其國

毛織品

不僅封建領主階層是如此,整個11世紀的歐洲都是一個大開墾時代,結果才給歐洲農業生產帶來起飛的端緒,富裕的農民階層正在普遍形成中。他們也要求比較舒適的生活物質,因而以商工業為基礎的中世紀都市群,就像雨後春筍般產生的無數個,而這些都市的繁榮也是從十字軍東征開始。稍微富裕之家所需求的,可說全是來自東方的商品,然而販運這些商品的最大通路,也可以說是當時的唯一商路,就是跟阿拉伯人有密切接觸的義大利。換句話說,義大利的國際貿易商人,獨佔了整個東方貿易,也就是提供全歐洲的東方商品。

在十字軍東征以前的歐洲各都市的繁榮,多半都是以自己的土特產,和地中海沿岸各城市進行物物交換,這都是一種近距離的邊疆國際貿易。可是自從十字軍東征以後,就使整個歐洲商人,都可以直接經營東方貿易,因為他們已經和東方發生全面接觸,這是歐洲商業貿易的一大起飛。在這種東西洋貿易發生巨大變化的情形之下,歐洲各商業都市當然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就因為如此,13世紀達到巔峰時代的東方貿易,才被史學家稱為

“商業革命”

義大利本身的農業發達,由於農業和工業的分離,當然看不出家庭工業的變化。可是在這一段期間,阿爾卑斯山以北的農業發達,卻遠超過土地貧瘠的義大利。由此而興起的巨大商業波動衝擊著義大利,而義大利的小小波浪就被吞噬的無影無蹤。1289年,佛羅倫薩的農民都從封建制約下獲得解放,這就是所謂“農奴解放令”的頒佈,普遍都認為這是走向近代化的一大步。但是到了最後,取代領主的地主商人,也就完全獲得了領導權。

有的一些西洋研究史書,把13~14世紀這一百多年間,叫做“商人英雄時代”。而文藝復興就是以充滿野心與冒險心商人世界為基礎產生,其動力是由於商人闖進未知的世界發現市場或創造市場。特別是文藝復興時代所造成的百家爭鳴全盛時代,是從14世紀後半葉起到16世紀初葉的事,大約只有100多年而已。關於這個問題的說明,也有陷於矛盾困惑中的學者。不過假如認定是由於經濟的伸張,而就發生了新文化,那就是非常膚淺的見解。當文化興隆社會趨於成熟,在某處潛伏著頹廢的陰影時,才會綻放出絢爛的花朵,並且把具體的形狀,對映在我們的眼中。野性的精神既然那樣簡單,自然不會立即產生可觀的文化。

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世相(七)——義大利其國

第一流的貿易城市是威尼斯,不過在這裡所交易的商品種類,也還是古代那些鹽和奴隸。到了14世紀,威尼斯所生產的玻璃、金屬製品、陶器,和義大利各地生產的毛織品、絹織品、葡萄酒、橄欖油等,都成為銷往全歐洲和東方世界的主要商品,其種類的繁多可以和近代商品相比。他們從東方運回歐洲的商品之中,利潤最大的就是阿拉伯和印度的藥品,以及香料群島的肉桂等香料類,特別是胡椒的利潤更大。

三、胡椒王國

歐洲從12世紀起,人們的肉食量突然增加,因為這石頭歐洲人還保持著狩獵畜牧狀態,並且把獸肉和家畜肉做成肉乾或鹹肉,主要原因當然是由於畜牧業的急速發達,所以一般人的日常食品中的肉量大為增加。

但是在那個時代,一年四季中並非隨時都能宰殺家畜,多半都是在入冬之前儲存肉類。因為家畜的飼料是天然的野草,至於用五穀和豆類以及根菜類當飼料,那是生產力增加以後的事。當野草生長期間,人們就把家畜放到牧場,入冬才圈到家裡飼養。但是在缺乏陽光而又沒有太多雨量的北歐,在整個漫長的冬季,自然沒有足夠的乾草等飼料來飼養大批的家畜。於是就只留下繁殖用的種畜,其餘的全部屠殺吃肉。宰殺以後的牛羊,上好的肉不必說,就連內臟和骨頭也都不肯丟。在世界的其他地區,都是隨著五穀的增加而增加人口,可是在土地貧瘠的歐洲,要想增產歐洲人主食的小麥等很不容易,不得已就利用廣大無邊的天然野草,來繁殖牛、羊、豬、馬等家畜,依賴家畜的肉類來養活所膨脹的人口。歐洲人能夠達到這種程度,就給從12世紀起的中古時代,帶來顯著的發展變化。就因為有這種社會民生上的顯著變化,才接觸了文藝復興運動的豐碩美果。

要想把在入冬之前所宰殺的家畜肉,好好儲存起來吃一整年,那麼在儲藏法方面必須很有研究。例如臘肉、香腸、烤肉等等的出現,就是應這種時代要求而產生的新技術。外,還有一種是簡單實用的儲存法,就是和醃鹹魚相同的醃鹹肉。在最初的一個階段,這種鹹肉儲存法很通行,但是後來人們發掘,這種鹹肉如果放的時間太久,也會去變化,吃雖然還是可以吃,不但肉的新鮮香味不見,而且還帶一種異味。要想消除這種異味,就是鹹肉里加放香料,而最好的香料就是胡椒。歐洲從12世紀,對胡椒的需要量突然激增,其理由就完全是為了醃鹹肉。因為這種胡椒研成粉末之後,撒在鹹肉缸裡或者臨時撒在菜盤裡,不但能消除鹹肉裡的異味,而且那種帶有刺激性的芳香,能夠引起人們的食慾,增加食量。

除了飲食方面所必需的大量香料之外,在宗教儀式方面也需要大量香料。這是當教會做彌撒時,按規定必須在火裡投香料燃燒,這種風俗在古希臘時代就是如此。尤其是在印度和阿拉伯所產的神秘藥類,更被歐洲人奉為仙丹一般。例如當時一般歐洲人,都把這種從東方進口的藥類,分別標上“阿拉伯制”“印度制”的字樣,並且一再誇耀,這是阿拉伯或印度人親手配製的成藥,任何病人吃了都會有藥到病除的神效。但是這種仙丹妙藥的需要量並不太大,所以最主要的還是胡椒、肉桂、丁香、肉豆蔻、姜等香料。因而經營東方貿易的商人,就分別從印度和香料群島,把這些香料運到歐洲銷售,其中獲得巨利的就是義大利商人。

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世相(七)——義大利其國

價比黃金的胡椒

香料群島的各種香料植物,都是經由當地土人的婦女採下來,集中到海濱,由爪哇人的小船運到馬來半島的馬六甲。然後再賣給阿拉伯人商船,沿著印度半島海岸,一路冒著巨大風浪和海盜的危險,歷盡千辛萬苦才能運到紅海港口。不過其中以印度西海岸為產地的胡椒,也都是由阿拉伯商人運銷到歐洲。當這些來自東方的香料被運到紅海沿岸以後,就再由阿拉伯商人的駱駝商隊,沿途冒著馬賊的襲擊,橫越大沙漠運到亞歷山大港,在這裡等待威尼斯和熱那亞的商船隊來購買。這些香料被運到義大利以後,就會有其他各國的商人,經由陸路北越阿爾卑斯山,然後再經由內河貨船或騾馬的馱運,分別轉運到歐洲各地。所以在出產地價格非常低廉的香料,運到歐洲實際消費者手中,已經貴到幾乎可以和黃金相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