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古代繼承皇權時,倘若沒有嫡長子,嫡長孫和嫡次子誰的權力更大?

2022-01-18由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發表于 歷史

在中國古代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養兒防老。意思是說,花費數年的時間養育自己的兒女,目的就是為了在自己年老時能夠讓兒女贍養自己,在中國古代可不提倡什麼獨生子女。

恰恰相反,多子多福這句話一向被人們所信奉。當然,子女一多其中帶來的矛盾也就可想而知了,在一個子女眾多的家庭,父母難免會有所偏心,有的父母偏心自己的大兒子,而有的父母則更加疼愛自己的小兒子,甚至有的父母會因此忽視夾在中間的兒女。

古代繼承皇權時,倘若沒有嫡長子,嫡長孫和嫡次子誰的權力更大?

在普通百姓中,這種情況比比皆是。而在手握皇權的皇室家族中,這種情況就更為複雜了。

原因之一是因為一夫多妻制的盛行。正妻指的是能夠在府中當家做我們的主母之人,正妻出身高貴,必須是男人明媒正娶,且家世清白經過三媒六聘迎娶回家的。掌管府中中饋。能夠宴請賓朋出席重要的場合。從某種程度上,正妻身份的尊貴也體現了男人的一種尊榮。而一夫多妻中的多妻實際上指的並不是正妻,而是指小妾。在中國古代小妾並不能稱得上是家中的主人,她可以被隨意的發賣,甚至是打死,難登大雅之堂。

古代繼承皇權時,倘若沒有嫡長子,嫡長孫和嫡次子誰的權力更大?

因此我們可以想見正妻與妾室所生的子女,在身份地位上必然是截然不同的,正妻所生的孩子稱之為嫡子嫡女,而妾室所生的子女則被稱之為庶子庶女。其子女身份尊貴,是庶子女難以匹敵的,這不僅僅是在普通達官貴人中盛行,在皇室貴族中,嫡庶之別則被看得更為重要,尤其是在皇權的交替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古代繼承皇權時,倘若沒有嫡長子,嫡長孫和嫡次子誰的權力更大?

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他們分家產無非是把自己家裡的良田奴僕變賣,甚至房屋錢財等分給兒女們。而作為帝王,他們考慮更多的則是誰能夠把祖宗基業,發揚光大,誰能夠讓世間清明,國泰民安。那麼在考慮皇位繼承人選上,就產生了分歧。到底是選擇嫡子女還是選擇庶子女呢?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從身份上來說,選擇嫡長子是最好的選擇,因為身份高貴,母族也有一定的體面和尊榮。那如果嫡長子去世了,長孫和次子誰會獲得繼承權呢?

第一個要看的就是他們是否是嫡出,如果是,那麼是有絕對的優勢的,因為基本庶出沒有這種資格,如果都是嫡出,就較為麻煩了,歷史上就發生過多起長孫和次子的爭鬥,不過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看選擇人的愛好了。

每一個帝王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人認為似乎只要子女的德行好,那麼他一定就有相應的能力。比如當年道光皇帝,他在挑選皇位繼承人的時候,就選擇了咸豐,我們都知道咸豐在政治上並沒有什麼出色的表現,也並沒有什麼家喻戶曉的賢明之舉,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被道光皇帝一眼相中,原因就是因為道光皇帝生病了,此時咸豐淚流滿面,這在當時病重的道光看來是一種孝順的體現。正因如此,道光皇帝覺得,咸豐是有才幹的,他一定能夠做一位賢德的明君,於是便將他選作自己的皇位繼承人。

古代繼承皇權時,倘若沒有嫡長子,嫡長孫和嫡次子誰的權力更大?

這種選取德行和能力的方法與思維,在某些人看來或許是有些可笑的,但道光皇帝權力之大,沒有人敢對他提出否決,也並沒有人能夠左右他的決定。所以在當今看來,無論是立嫡長,還是立賢能之子,只要你有絕對的權力和權威在手,就能夠專斷獨行。

再比如康熙的第八個兒子,他為人脾性溫和,可以說對康熙皇帝也十分的孝順,大老遠的給康熙皇帝送去了海冬青,但是康熙皇帝卻並不領情,並且斥責他非常虛偽奸詐,認為他德行有虧,自然也與皇位無緣。康熙皇帝這種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厭惡來決定繼承人的選擇,在古代歷史上,並不是第一位,也絕對不是最後一位。

古代繼承皇權時,倘若沒有嫡長子,嫡長孫和嫡次子誰的權力更大?

在古代的皇權社會,至高無上的權力就代表著至高無上的話語權。對於我們今天的現代社會而言,我們強調平等,自由,更應以客觀的態度體察人情,做一個公正之人,身為父母更應如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