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荊軻刺秦王:原本還想劫持人質 最後演變為失敗暗殺

2022-01-18由 冷炮歷史 發表于 歷史

荊軻刺秦王:原本還想劫持人質 最後演變為失敗暗殺

一直以來,荊軻都被人們視為捨身為國、以命酬知己的典範。但和很多知名歷史人物那樣,大眾對他的集體記憶已經符號化和圖騰化。

如果反向閱讀太史公的《刺客列傳》,

就會發現荊軻不是一心求死的簡單死士,而是被天降大任意外地砸中、但依舊全力以赴計程車人,行刺活動也有著不為人知的複雜隱情。

荊軻的求生欲

荊軻刺秦王:原本還想劫持人質 最後演變為失敗暗殺

荊軻在死前才決定對秦王下狠手

雖然在大眾心中,“荊軻刺秦王”是固定片語,但如果讓荊軻描述自己的行為,他大概會用“劫秦”而不是“刺秦”。

直到自己的死亡前夕,荊軻才在失去行動能力後用匕首投向秦王。

自己還斜倚著大殿的柱子指著秦王政罵道:我之所以沒有成功刺殺,是因為我希望劫持秦王,得到與秦國的盟約再回國覆命。

荊軻刺秦王:原本還想劫持人質 最後演變為失敗暗殺

種種跡象都表明荊軻的第一選擇是劫持

因為早在易水送行時,他對太子下過賭咒:

不能回來覆命就是豎子!直到自己被重創,荊軻都沒有抱著和秦王政同歸於盡的必死之心。他不止一次地提出劫持秦王,逼迫秦王向太子丹退還被侵佔的土地。

作為計劃的主謀,太子丹給荊軻列出了“劫秦王”和“刺秦王”兩種方案。

前一種方案來源於《刺客列傳》裡的第一位勇——曹沫。荊軻臨死前說的劫持計劃,其歷史原型是魯國將軍曹沫劫持齊桓公,逼齊桓公立約歸還侵佔的魯國之地。但是荊軻故事裡的一個細節,透露了太子的偏向。

荊軻刺秦王:原本還想劫持人質 最後演變為失敗暗殺

荊軻計劃的靈感 源自曾劫持齊王的曹沫

對比《刺客列傳》裡的5個故事,太史公也特意強調了荊軻的武器--徐夫人毒匕首,是唯一的淬毒武器。

它只要碰到行刺目標,基本上一擊致命。對比曹沫劫持齊桓公的普通匕首就不難發現,太子丹顯然不想讓荊軻僅僅去劫秦王。精心準備的毒匕首,暗示了太子丹傾向於行刺者將與秦王同歸於盡。

所以他需要的是一個堅定不移的死士,替自己將匕首刺向秦廷。

但為什麼太子丹會選擇多次流露出求生欲的荊軻作行刺者呢?回到秦舞陽和荊軻初入秦廷的時刻,就會發現太子丹的原計劃應是“秦舞陽刺秦”。

荊軻刺秦王:原本還想劫持人質 最後演變為失敗暗殺

太子丹需要的始終是將秦王一擊斃命

太子丹的原計劃

荊軻刺秦王:原本還想劫持人質 最後演變為失敗暗殺

荊軻的刺客身份 原本應該有同行的秦舞陽擔任

按照當初進貢的順序,“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舞陽奉地圖柙,以次進”。“圖窮匕見”的匕首,藏在由秦舞陽手捧、獻給秦王政的督亢之地地圖裡。

從人物履歷看,荊軻只是好讀書擊劍,還在和蓋聶的對決中敗落而逃。倒是燕人秦舞陽在13歲時就能殺人,還是當年的猛將秦開之孫。

所以在燕人眼中,秦舞陽是本國的將門虎子,比荊軻更有家國情懷。他也就這樣被太子丹選中,負責和荊軻共同執行任務。按照預先的安排,也是由荊軻手持裝有樊於期頭顱的木匣,而“圖窮匕見”的主角本該是秦舞陽。

荊軻刺秦王:原本還想劫持人質 最後演變為失敗暗殺

秦舞陽的臨時退縮 改變了歷史

但由於秦舞陽心中不安、面露怯色,所以令秦王政生疑。

於是荊軻用言辭舉重若輕地化解局面,接過圖捲上殿並靠近秦王政,才有了後來一系列的驚險情節。

這一陰差陽錯並非偶然,其背後也另有隱情。

往前滑動歷史劇本的進度條,荊軻與太子丹在易水送別時就已失和。早在出發前夕,荊軻一行人攜帶著貢品和車馬整裝待發。太子丹卻以荊軻遲遲不動身為由,用先派秦舞陽的方式質疑荊軻。結合之前秦舞陽持圖卷的細節,太子丹應該更青睞秦舞陽作為刺殺者。

荊軻刺秦王:原本還想劫持人質 最後演變為失敗暗殺

秦武王的軍事背景 讓他的刺身成功率比荊軻更高

君臣猜疑

荊軻刺秦王:原本還想劫持人質 最後演變為失敗暗殺

易水送別的場面其實並不溫馨而悲壯

面對質疑,荊軻怒吼著迴應太子:

我既有言在先,承諾入秦,哪裡用得上太子催促?而且入秦之後卻不能回來覆命的人,是沒用的豎子。我之所以沒有立即行動,是在等待著荊軻所信任的門客到來,然後一起行動。

這場針尖對麥芒的問答,透出太子丹和荊軻之間的矛盾。

太子和荊軻都有自己青睞的人選。雖然心思縝密的荊軻為取信於秦王政,說服了樊於期自殺,取得後者首級去贏得秦王新任。但即使前期做足了準備,太子依舊對他存有疑慮。

荊軻刺秦王:原本還想劫持人質 最後演變為失敗暗殺

樊於期的自殺

那麼為什麼太子丹認為荊軻有反悔之意呢?

沿著《刺客列傳》的敘事脈絡,向前梳理字裡行間的草蛇灰線,就能發現荊軻對太子丹的態度有所保留。

按照《刺客列傳》的記載,太子丹卻是對於荊軻確實是厚待。但享受著尊貴待遇的荊軻卻態度十分冷淡,在府上過了很久都沒有動身的意思。

直到作為燕國屏障的趙國滅亡,秦軍進逼燕國南部邊界。荊軻才在太子丹的多次催促下,開始策劃十分嚴密的暗殺計劃。對比同為刺客的曹沫、聶政和豫讓,他顯然並不主動,在動機上遠不是陶淵明歌頌的“君子死知己”。

荊軻刺秦王:原本還想劫持人質 最後演變為失敗暗殺

秦國的步步緊逼 才讓荊軻勉強出山

缺乏信任的根源

荊軻刺秦王:原本還想劫持人質 最後演變為失敗暗殺

荊軻與太子丹之間實際上沒有什麼交情可言

仔細分析司馬遷的記載,荊軻與太子丹的結交可以分成如下幾步。

先是在秦國當人質的太子丹逃回燕國並計劃復仇,然後才有鞠武為太子出謀劃策。同時,荊軻作為一個來燕國漂泊的外邦人,以擊築放歌、暢抒胸臆的方式引起了賢士田光的注意。

國難當頭之際,田光將荊軻被作為堪當大用的門客供養起來。後來他本人被太子的老師鞠武引薦,卻因為年紀太大而選擇以自刎來保守秘密。荊軻則被田光切斷了退路,只能選擇為燕太子效力。

全過程中,荊軻之於燕人田光,終究只是受恩者-施恩者間的情誼。因此,在他見到太子丹只前,雙方只是相互聞名而從未見面。加上田光死前的絕對保密,荊軻對於太子丹的品性和計劃都一無所知。

荊軻刺秦王:原本還想劫持人質 最後演變為失敗暗殺

燕太子丹本身也並沒有給予荊軻以足夠尊重

司馬也遷指出,在荊軻進入燕國前已是一個無國無根之人。

秦人對他不存在樊於期的全家被殺的血海深仇,自己也很難在短期內具備太子丹和田光那樣的燕國認同感。結果,田光的死卻逼迫欠了恩情的荊軻,逼著他將回報轉給太子丹。這非常冒犯外邦遊士的個性自由和獨立精神。

所以,直到田光以死施壓,荊軻才看清整盤佈局。還沒等他反應過來時,一切都已算計得天衣無縫,自己成為早已被安排好用處和位置的棋子。

太子丹是從頭到尾都沒有去了解並尊重荊軻的個人志向,一謀面,就將自己的理想強加於對方。而且從田光和樊於期的結局來看,如果荊軻當初直接拒絕,太子丹也會為了防止洩密而痛下殺手。所以自己是被逼上絕路而不得不去。

荊軻刺秦王:原本還想劫持人質 最後演變為失敗暗殺

太子丹的表面仁厚 藏不住背後的小心眼

在太子丹的眼裡,荊軻其實與毒匕首沒有本質區別,都是供他達成目的的工具。

自己的鮮衣怒馬與佳人,都只是做交易的代價。兩人之間談不上任何信任可言。

最後再回頭看荊軻在秦國的表現。

比起其他先秦刺客獻身時的壯烈自殘,他在全過程中都沒有迸發出熱情和幹勁。其謀劃和進貢都是冷靜有餘而決絕不足,放過了圖窮後的直接刺殺機會。

荊軻刺秦王:原本還想劫持人質 最後演變為失敗暗殺

荊軻本身只是一名缺乏歸屬感的遊士

那麼,如果沒有秦軍的大軍壓境,沒有太子丹的復仇計劃,荊軻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在荊軻傳記的開頭,太史公已經給出了暗示:

祖籍齊國、生於衛國、遊於四方、落腳燕國的遊士,好讀書擊劍,身上沾染著四方的色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