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和你一起看宋史之29:柴榮安排身後事 機關算盡不如不算

2022-01-17由 寧彩臣 發表于 歷史

文 | 寧彩臣

1、柴榮的算盤

柴榮時日不多了,開始安排後事,小皇帝柴宗訓只有7歲,整歲還不到6歲。

和你一起看宋史之29:柴榮安排身後事 機關算盡不如不算

聰明的人總是想的很多,柴榮也想的很多。

首先柴榮冊立了皇后,因為前皇后已經死了,兩年多,柴榮沒有冊立皇后。皇后人選是前皇后的妹妹,天雄軍節度使,大將符彥卿的另一個女兒。也就是說,柴榮先後冊封符彥卿兩個女兒為皇后。

這個安排絕對合理,符彥卿,這是你的親外孫啊;新皇后,小皇帝叫你姑姑,你們總該對他好點吧。

文官這邊,宰相是範質,王薄、魏仁浦為副宰相。這裡是有點問題的,顯德三年,柴榮征討江淮,任命王樸為東京副留守。會師後,提拔王樸為戶部侍郎、樞密副使。不久,升為樞密使、檢校太保。

王樸升至樞密使,極大地分走了魏仁浦掌管樞密使司的權利。如果王樸活著,這個安排沒有問題。可是,

王樸已經死了,對柴榮忠心耿耿的魏仁浦權利被分走,樞密院出現了權力真空,這為趙匡胤拉攏副宰相王薄提供了機會。

這也是我們之前說的,柴榮撤銷李谷宰相職位,是間接幫了趙匡胤一把。這時候李谷還活著,還有一年,李谷才會去世。如果柴榮重新啟用李谷擔任宰相,範質,王薄擔任副宰相,魏仁浦重新掌管樞密院,那麼,趙匡胤基本就沒有機會了。

畢竟,魏仁浦非進士出身,是郭威,柴榮破格提拔起來的,忠心程度要比其他人強很多。

趙匡胤陳橋事變成功後,範質、王溥等下拜聽命。魏仁浦不甘心後周就這樣被顛覆,他組織一部分朝臣反抗,終因勢單力薄,被鎮壓了下去。

從此,魏仁浦染病在身。雖然之後還活了10年,還跟隨趙匡胤征討北漢,但是一直未能忘記後周柴榮的恩德。他臨死前還一直念著後周世宗柴榮的名字,自責沒能保住後周的江山。

文官的安排,雖然有漏洞,但是整體問題不大。問題還是出現在武將的安排方面。

此前

武將軍銜最高級別的張永德和李重進雙雙被排除在京城之外

,張永德被免去殿前都點檢的職位,放任到澶州做節度使;李重進,呆在淮北盯著李璟,別想回京。

武將前二被排除在京城以外,那麼用誰呢?只能是自己最信任的人,柴榮選擇了趙匡胤。

33歲的趙匡胤升職為殿前都點檢,僅僅從職位上看,已經是武將最高級別了。趙匡胤從郭威身邊一個親兵,一步步到武將第一軍銜,用了短短8年時間。翻閱整個中國古代史,起點如此之低,能做到這點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岳飛。

白起,韓信,衛青,李靖,戚繼光們,起點都要高很多。白起

因為和丞相魏冉關係好,一上來就直接被推薦做主將;

韓信

是直接拜將的,韓信是個偉大的指揮家,但是沒有與敵軍互砍的經歷;

衛青

雖然奴隸出身,但那可是平陽公主身邊的馬奴,而且姐姐是漢武帝的寵妾;

李靖

隴西豪族李氏出身,自帶光環;

戚繼光

,好歹有個祖輩留下來的職位繼承;

趙匡胤,是一個集努力與幸運於一身的人。

如果之前的升官,是因為他的努力,那麼這一次,完全是幸運。北征契丹沒有人有功勞,打下的地盤基本都是主動投降。可是,因為柴榮對身邊大將的猜忌,最終,這個幸運兒成了趙匡胤。

有一點,很多人不理解,既然將張永德和李重進排除在京城之外,為什麼不將小皇帝的老爺,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召回京城坐鎮呢?

雖然當時符彥卿已經61歲,但是老爺子很能活,78歲,整歲76歲多才去世。以符彥卿的威望,加上外面有天雄軍的軍權,誰也會忌憚三分。柴榮也正是考慮到這點,立符彥卿的女兒為新皇后。

這裡面柴榮有兩點考慮,第一,天雄軍從五代初期,李存勖時期就是非常有戰鬥力的一支部隊,而且是戍守邊關,防止遼國進犯的主要部隊,符彥卿經營天雄軍多年,天雄軍只聽命於符彥卿,將符彥卿調到京城,天雄軍恐怕慢慢失控。再說,有符彥卿的天雄軍在外面震懾,京城誰要真的想搞事情,也得掂量掂量。

第二個原因,趙匡胤早就從郭威和柴榮上位的過程中,洞察到找一顆大樹依靠是多麼重要。柴榮能夠坐穩帝位,除了郭威的安排,柴榮的個人能力,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柴榮娶了符彥卿的女兒,背靠天雄軍這顆大樹。

因此,

在顯德4年左右,柴榮繼位第四年,趙匡胤就給自己的弟弟趙匡義下聘,迎娶了符彥卿第六女,也與符彥卿攀升了親家。

這才是後來陳橋事變,趙匡胤禮遇太后和皇室成員,而符彥卿最終沒有起兵討伐趙匡胤的最主要原因。

當然,以柴榮的聰明,不可能對趙匡胤毫不設防。

為了防備趙匡胤,柴榮將殿前司的死對頭,侍衛馬步軍指揮使司的權利交到韓通手裡。韓通,每次柴榮出征,都是韓通配合王樸留守京城,此人做事,原則性極強,人送外號“韓瞪眼”,絕對的忠心不二。

不僅如此,柴榮又封將門之後,戎馬一生的大將慕容延釗為鎮寧軍節度,充任殿前副都點檢,又任北面行營馬步軍都虞候。聽著好像是給趙匡胤和韓通打下手,職位在兩人之下,但是這哥們比趙匡胤和韓通年齡都大,從軍時間都長,遇到意見分歧,是敢和趙匡胤,韓通叫板的人。

好了,一切安排好了,柴榮終於上路了,帶著些許遺憾,些許不甘,些許擔憂……

2、如果不算計

柴榮的算盤,我們不能說錯,但是從結果上,很不理想,沒多久就被趙匡胤鑽了空子。

那麼,我們假設一下,如果柴榮突然暴斃,並沒有安排身後事,會是一個什麼局面呢?

正常來說,後宮和文官的權利交接應該與柴榮的安排差不多。範質肯定是宰相,如果要宰相與大臣選一個皇后,那也八成是符彥卿的女兒,他們還想要用符彥卿的女兒在京城牽制天雄軍呢。

武將這邊,殿前都點檢張永德,侍衛馬步軍指揮使李重進,各有各的勢力,又都是皇親國戚,位高權重,坐鎮京城,相互制衡。

如果按照上面的安排,會是一個什麼局面呢?

張永德為人老實,對皇帝還是忠誠;李重進一介武夫,武力值爆棚,但是沒有腦子。這兩個人不對付,勢必分成兩派,展開相互鬥爭。不過有這兩個人坐鎮京城,別人再想插一腳,就難了。趙匡胤,好好做你的節度使吧。你是張永德的手下,出給張永德出了意外,否則你永遠是個手下,一步之遙,天涯之遠,這一步,趙匡胤就不可能跨過去。

如果按照上面的安排,也就是不用安排,順勢而為。

第一種局面

,張永德與李重進兩個人勢均力敵,在京城明爭暗鬥,誰也搞不倒誰,這其實是最好的局面,年幼的皇帝在二人的鬥爭中慢慢長大,如果小柴宗訓聰明點,再利用兩人的鬥爭,慢慢削弱兩人,最後順利接過權利的接力棒,再想辦法削弱兩人。這樣的例子很多,看看曹睿是怎麼對付曹真,司馬懿的,就知道雖然很難,但是沒有那麼難。

第二種局面

,李重進搞倒了張永德,這個人比較專橫,經常欺負小皇帝,但畢竟是小皇帝的表叔,加上李重進這人人緣並不好,又弒殺,其他人都怕他獨攬大權,他想要取代小皇帝也很難,最多經常欺負下小皇帝。小皇帝最多受十幾年委屈,等小皇帝長大,要從李重進手裡奪回權利,應該不是太難的事,畢竟李重進的腦子,不可能想到要聯合名門望族鞏固勢力,名門望族也估計不會主動湊過來搭理他。如果柴榮的兒子,連這個都做不到,那當不當皇帝,也沒什麼值得遺憾的了。

第三種局面

,張永德搞倒了李重進,張永德這人老實,但是對李重進可不老實,但是老實人人緣還是很好,範質,王薄、魏仁浦,文官集團站在張永德一邊的可能大。那就更不用擔心了,老實人連欺負皇帝都可能省略了。

當然,

還有第四種可能

,這兩個貨,在相互鬥爭的過程中,被別人鑽了空子,利用他們的不和,發展壯大起來,比如趙匡胤的新興勢力。不過,這需要很長時間,畢竟李重進和張永德在軍中都是很有威望的,而且他們有自己的嫡系手下。趙匡胤是依靠軍中新興勢力發展壯大的,如果張永德和李重進坐鎮京城,新興勢力還要被壓制幾年甚至十年才能起來。那時候,小皇帝也成了少年皇帝,想要取代,難度就大了。

怎麼看,上面四種可能,哪一種都比柴榮的安排要好。

有時候,就是這樣,你費盡心思,機關算盡的安排,可能沒有隨遇而安來的有效果。這就比如小孩學習,有些小孩比較聽話,膽子小點,按照家長的安排,上輔導班,興趣班,按時上課,放學,會發展的不錯,一生坦途。可是,也不排除有些小孩,他叛逆,有主見,膽子大,家長越安排,他越覺得存在感弱,越叛逆,而偶爾的順勢引導,可能對於這樣的孩子更有效。因為有主見,一旦他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自學的效果可能要高過輔導班。

3、不是每個人都能被算計

柴榮是個聰明人,聰明人都有個習慣(也可能是毛病),喜歡把什麼安排好,別人按照他的安排去做就好了。

最常見的例子,有些做事情很乾練的女子,出去旅遊前一般都做了一大堆攻略,怎麼去機場,下了飛機第一站是哪裡,晚上住什麼樣的酒店,景區的門票是不是容易買,景區裡面有什麼特色節目,去了應該怎麼看最節省時間,還能一天最大限度第看完景區所有東西……

非常有條理,一般人都懶的動腦筋,既然有人安排的如此合理,細緻,那就跟著走得了。

可是,如果要是遇到另一個聰明人,他可能一眼就挑出你攻略的毛病。這個不行,需要改進,難免一番爭論。

柴榮還是太害怕兒子被欺負,李重進,張永德位高權重,他怕小皇帝成了傀儡。但是他忘了,這兩人畢竟一個是小皇帝的舅舅,一個是小皇帝的叔叔,再怎麼欺負,也是自家人欺負自家人。這就好比,你兒子小,小時候總是被他表哥,堂哥欺負,這種欺負也就是受點委屈,不會下重手。但是到了真的和外人打架,下重手的時候,幫你的還是表哥堂哥。

對於柴榮的安排,勇武過人的李重進沒話說

,皇帝猜忌自己,反正自己幾斤幾兩也清楚,去了京城和那些文官鬥心眼,估計也鬥不過,還是留在邊關舒服,反正以李重進的地位,在邊關想幹啥幹啥,只要不被李璟偷襲了地盤,犯了其他錯,那都是可以原諒的,也沒人敢問責,就做個逍遙地頭蛇吧。

老實人張永德更沒話說

,澶州也不錯,中原地帶,距離自己老家山西也近,生活習慣差不多。再說,這人是有名的心態好,降至處分什麼的,都虛心接受,要不怎麼能活到72歲,古代,長壽的將軍不多,其實長壽的人本身就不多。

可是,趙匡胤是死了的柴榮能安排了的嗎?

柴榮活著的時候,趙匡胤唯命是從,並且身先士卒。但是別忘了,趙匡胤也是聰明人啊!從他在郭威當了皇帝后,跳槽到柴榮手下,就看出這個人的智慧。

柴榮活著的時候,趙匡胤絕對沒有二心。

柴榮,是郭威之後,趙匡胤第二個伯樂。趙匡胤的本事大多是從郭威身上學到的,但是趙匡胤的官職,大多是柴榮封賞的。

5年半時間,從一個小小的皇帝身邊親兵大不了多少的小官,一路升至禁軍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到殿前都指揮使,匡國軍節度使;現在,他已經到了殿前都點檢的位置,5年半,趙匡胤的升官速度超出了一年一個臺階,絕對是坐著電梯往上升。959年,33歲的趙匡胤從一個皇帝身邊的親兵,升至京城禁軍最高位置。

但是,聽話不代表可以任人擺佈。勝任軍屆最高頭銜,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很快發現,被柴榮耍了。

趙匡胤的軍銜沒有錯,第一軍人,殿前都點檢,貨真價實。但是在高官遍地,而且人家都經營多年的京城,這個軍銜只是個空頭支票。

範質、王薄、魏仁浦就首先壓在他頭上。

範質,這人非常有才

,傳說出生那天傍晚,他的母親夢見神仙授給她一支五色筆。範質自幼聰明好學,九歲能詩文,十三歲攻讀詩經,十四歲開始招生收徒做教師。妥妥的神童,而且範質出生官宦家庭,從小家庭教育很好,沒有變成“傷仲永”。

石重貴期間,郭威征伐叛亂,每次朝廷派遣使者下詔處理軍事,都符合機宜。郭威問使者是誰起草的詔令,使者答稱是範質。周祖嘆道:“真是宰相之材啊!”

郭威從鄴地起兵攻向皇宮,京城紛亂,範質藏匿民間,郭威派人到處尋找,後來找到,非常高興,當時正下大雪,郭威解下自己的袍衣讓給範質穿。任命範質為兵部侍郎、樞密副使。

難能可貴的是,這人不但聰明,而且好學,孜孜不倦。即使當了大官,範質還常常手不釋卷,別人說這樣太辛苦了,範質說:“不學習哪來權術處理政事”?

趙匡胤,給我老實點,老夫一輩子孜孜不倦,學來的知識和手段,就是用來對付你這種滑頭的。

除了聰明,好學,範質還強勢,敢做決定。

柴榮臨死前,曾經召見範質,說:“翰林學士王著,系朕府邸故人,朕若不起,當召他入相,幸勿忘懷”。

範質答應了,轉身出宮,就對剛才聽到皇帝話的人說:“王著就是一個酒鬼,此人豈可入相,皇帝胡亂任命,不不便遵行,大家不要洩露此事,就當沒發生”。

看看,皇帝還沒嚥氣,就把皇帝親口冊封的王著相位給抹去了。33歲的趙匡胤,你有幾斤幾兩,凡是要聽我範質的。

朝廷中受範質、王薄、魏仁浦壓制,朝廷外受韓通節制,其實,京城的主要兵權還是掌握在韓通手裡。而且

趙匡胤雖然官職高,但是年齡小,資歷淺,在排資論輩的中國,趙匡胤基本沒有話語權。

趙匡胤很鬱悶,他是這樣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人嗎?

4、致命漏洞

柴榮這樣安排,看起來也沒有問題啊!除了宰相範質沒人制衡,其他人相互牽制,相互制衡。而範質,他是文官,又沒有兵權,最多是朝廷的事情上多點話語權,再怎麼也不會翻天。

是的,直到柴榮去世之前,和去世之後,這樣的安排都沒有問題。問題是事物總是處於不斷變化中,柴榮那時候,還沒有哲學,他只能想到他看到的,想不到他看不到的。

身為皇帝的柴榮,日理萬機,他的目光集中在中上層官員,武將身上。再低,武將也要是趙匡胤這樣的級別。他忘了,早在他繼位第二年,他讓趙匡胤負責組建新的禁軍,組建一支具有強悍戰鬥力的軍隊。

這支軍隊趙匡胤組建起來了,並且裡面的主要人選,都是趙匡胤一手提拔。以前,他們可能只是個不起眼的小隊長,但是這幾年年年打仗,打仗就會有人立功,立功就會升職加薪。

4年多前,由趙匡胤組建起來的新禁軍,已經有很多人開始展露頭角,雖然他們的職位仍然很低,但是他們年輕,富有血氣,希望進步……他們處於事業的上升期。

新皇帝繼位

後,處理完柴榮的喪事,正式接過權利的接力棒。

按慣例,需要封賞百官,以示黃恩浩蕩。

就是這次集體升職加薪,讓本來平靜的京城職場出現了微妙的變化。趙匡胤“義社十兄弟”與趙匡胤直接提拔的部下,佔據了京城70%的部隊中層領導位置。

要知道,一支隊部,直接指揮士兵的都是中低層,而最高層,只有下命令的決策權,是不直接指揮士兵的。

這是個巨大的漏洞!

可惜,這個漏洞被宰相範質,和侍衛馬步軍指揮副使韓通忽略了(侍衛馬步軍指揮使還是李重進,但是因為不在京城,韓通實際掌控侍衛馬步軍軍權)。

但是

有一個人,一眼就看出了這個漏洞,這個人是韓通的兒子韓微(又名韓珪)。

這個人和嚴嵩的兒子嚴世蕃一樣,身體有殘疾,但是特別聰明(古代身體殘疾的人不能做官)。他曾經幾次提醒父親,乾脆殺掉趙匡胤以絕後患,可惜韓通從來沒有把他的話當真。

而嚴嵩就不一樣,嚴嵩的計策基本都是出於他兒子嚴世蕃。

這個漏洞,韓微一眼看出,趙匡胤自然也能一眼看出。趙匡胤第一反應,這不是把自己架在火爐上了嗎?

不行,再留在京城,恐怕小命都保不住了。

柴榮當年6月去世,7月趙匡胤申請離開京城,回到歸德府(今河南商丘),因為那裡是他的封地,有一堆政府檔案需要他處理。

範質和韓通接到趙匡胤這個請求,沒有絲毫異議,巴不得你離開呢,別在這裡礙手礙眼。還有,把你的那些手下,趙普,楚昭輔,王仁瞻等等都帶走,京城沒有位置留給他們。但是

,你的家人,要留下,歷朝歷代大將在外,都要把家人留在京城的,這是規矩,可不能破壞。

趙匡胤也很痛快,對於範質的要求,一一照辦,7月,他拋下妻兒老小,帶著隨從助手前往歸德府。

總算離開京城了,暫時安全了!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宋史》;《五代史》;《蘇東坡傳》;《太祖實錄》;《正說宋朝十八帝》;《如果這就是宋史》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