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30萬阿富汗美械政府軍,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2022-01-15由 五星視野 發表于 歷史

阿富汗地方,歷代大規模征戰上百次,是非曲直難以論說,但史家無不注意到,正是這個古戰場,決定了多少帝國的盛衰興亡,此興彼落,所以歷來就有帝國試金石之說。

當年,蘇聯大軍兵臨阿富汗,先總統以釜底抽薪之計,虛耗彼方國力,最終蘇聯見大勢已去,不得不黯然退軍,終究折戟沉沙。

待到公元兩千零一年,我王師十萬健兒遠征阿富汗,大獲全勝!

如今短短二十年不到,我不明白,為什麼大家都在討論著“帝國墳場”這四個字,彷彿這阿富汗古戰場對我們註定了凶多吉少。

想當年,王師從華盛頓踏上征途,跨過萬里遠征,民眾竭誠歡迎,真可謂佔盡天時,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短短二十年之後,這裡竟至於一變而成為我們的葬身之地了麼?

30萬阿富汗美械政府軍,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無論怎麼樣,會戰兵力是三十萬美械軍對泥腿子游擊隊,優勢在我!

看過《大決戰?淮海戰役》的朋友應該對上面的段子會比較熟悉,而隨著最近阿富汗局勢的劇變,其實類似的段子也並不少見。

不過我們在這裡事先說明,段子歸段子,但是阿富汗戰爭的情況跟我們解放戰爭的情況是有著極大不同的。如果是嚴格認真地分析,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這一點希望大家注意。

分析阿富汗戰局,就要從當地的具體形勢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接下來我們就結合歷史和現實,來談一談阿富汗的情況。

首先,阿富汗這個國家,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自古以來也的確是各大帝國交鋒的關鍵區域之一。

如今的阿富汗國土面積近65萬平方公里,其中高原、山地要佔80%以上,地形極為複雜。而且阿富汗的地表少有森林,森林覆蓋率僅2。1%。

在人口方面,阿富汗約有3200萬人,其中城市人口770萬人,農村人口2300萬人,還有100多萬人為遊牧人口。在民族方面,40%人口為普什圖族,25%為塔吉克族,19%為哈拉扎族,8%為烏茲別克族,其他人口則分屬於另外的20多個民族。

在歷史上,阿富汗確實是征伐不斷,當然到了近代也同樣如此。

19世紀時,英帝國曾數度征伐阿富汗,同時阿富汗也成為英帝國與沙俄交鋒的一個重要戰場,而這種交鋒向東也波及到了當時的中國。

當時,帕米爾高原(即蔥嶺)和瓦罕走廊仍在清帝國的控制之下。

然而我們也知道,清政府當時勢微,帕米爾高原大部被瓜分。隨後沙俄與英國勾結,又將原屬於清帝國的瓦罕走廊大部劃歸阿富汗,清政府儘管有所抗議,但無力改變現實。

而這個瓦罕走廊,就是如今阿富汗版圖東部的那條長長的“觸角”

到20世紀後,阿富汗繼續由巴拉克宰王朝統治,並獲得了“獨立”,但仍是大國勢力角逐的戰場。

1973年,阿富汗發生政變,王國不復存在。隨後阿富汗國內政變不斷,陷入混亂,蘇聯急於將阿富汗收入囊中,遂於1979年直接出兵,親自下場,這就是著名的蘇聯侵阿戰爭。

蘇阿戰爭的正規戰其實也是快刀斬亂麻,但是蘇軍隨後也陷入了泥潭,實際上根本無法徹底掌控阿富汗。最終蘇軍在1989年撤軍完畢,兩年多後蘇聯解體。

在蘇阿戰爭中,塔利班的創始人奧馬爾、“基地”組織的創始人本拉登都曾參與其中,而且當時阿富汗的抗蘇力量中,或多或少都曾得到美國的支援。

在蘇聯撤軍前夕,本拉登已建立了“基地”組織(1988年建立,一開始是對付蘇軍,後來將主要矛頭轉向美國)隨後轉向全球開展恐怖活動;而在蘇阿戰爭結束後的1990年代,奧馬爾建立塔利班(1994年建立,主要矛頭是國內的其他勢力),並且迅速奪取了喀布林,控制了阿富汗大部分割槽域。

所以說,本拉登和“基地”組織與奧馬爾跟塔利班還不是一回事。不過有不同也有相同,本拉登和奧馬爾很多觀念都一樣,因此關係頗為密切,基地組織在阿富汗有訓練營,而奧馬爾也在庇護本拉登,同時本拉登還向塔利班提供了大量資金

2001年,本拉登的“基地”組織策劃實施了911恐怖襲擊,給美國造成了巨大的人員殺傷和政治、經濟打擊。隨後美國要求塔利班交出本拉登,被拒絕後美軍遂帶領聯軍發動了對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的戰爭,由此也掀開了美國反恐戰爭的大幕。

美軍攻入阿富汗,就如當年的蘇軍侵阿戰爭一樣,攻城略地很迅速,也很順利。同時美國也籠絡反塔利班的勢力(北方聯盟等),建立了阿富汗新政府。

不過塔利班並未被消滅,隨後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阿富汗政府軍為掃清塔利班和“基地”組織勢力進行了長期戰爭。

2011年,本拉登被美軍發現並擊斃。當年也傳出了奧馬爾被美軍擊殺的訊息,不過未能確認。直到2015年,最終才確認了奧馬爾已經死亡,而且是死在了2013年。按照塔利班的說法,奧馬爾是病亡。

本拉登和奧馬爾之死,再加上阿富汗形勢的發展,使得塔利班與“基地”組織明面上漸行漸遠(實際上兩者都不是鐵板一塊,內部之間的關係現在也說不清),塔利班也逐漸與美國進行和談接觸。

和談的出現,其實說明兩點意思:

第一:塔利班無法透過軍事手段消滅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駐阿部隊及阿富汗當局;

第二:美國及阿富汗當局也無法消滅塔利班,要是能軍事解決,誰跟你和談啊?

當時的美軍已經在阿富汗打了10多年時間,在伊拉克也蹲了10來年了,要說治安戰的經驗,美軍已經是天下第一了。

但是,美國也發現,在阿富汗泥潭打仗,絲毫沒有能笑到最後的可能。

的確,僅憑軍事力量,美軍可以以很好看的戰損比消滅遠多於自己的塔利班武裝分子。但是,阿富汗複雜的地形和社會環境也決定了美軍無法徹底消滅塔利班。

阿富汗的地形複雜,這個我們不多解釋,其社會環境之複雜,更是一絕。

由於地形割裂及民族、宗教因素,阿富汗實際上是由大大小小的部族組成的,一個民族可以有很多個部族,一個地區也可以有很多部族。

自古以來阿富汗的統一王朝從來就沒有從根本上實現大一統,充其量只不過是勢力最大的那一個坐鎮喀布林而已。地方各部族可以認喀布林的這個王,但喀布林之王卻無法像掌控本部族一樣真正統治整個阿富汗。

說得通俗一點,喀布林之王更像是盟主性質。

近代以來,英國、蘇聯等強勢國家,初入阿富汗都能迅速攻城略地,兵臨喀布林,但它們的力量再強大,也無法擺平阿富汗山間的那一個個部族,最終只能空耗其中,黯然退軍。

當美軍踏入阿富汗,同樣也是面臨了這個“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的難題。

美軍縱然可以憑藉自己的先進武器和巨大的投入來穩住戰局,但是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爭已經耗費了美國巨量的資源,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拖住了美軍常規戰力的提升。

以這樣的巨大投入為代價,美軍卻總是打不死塔利班。其扶持的新政府,更是始終不能獨當一面,讓美國難以抽身。

而且美國在阿富汗的時間越長,所損害的阿富汗部族利益也就越多。當美國及阿富汗當局無法代表絕大多數阿富汗部族的利益時,後者就會轉到塔利班陣營中,雙方實力對比自然就會發生微妙的變動。

事實上無論是美國,還是在阿富汗內部,都知道美軍無法在阿富汗長駐,所以塔利班除了自己的基本盤之外,本身就有大量的搖擺者已經向其招手了。

這些勢力可能明面上是屬於美國及阿富汗政府一方的,但形勢一變就會城頭變幻大王旗。

這個關鍵的形勢之變就是美國的撤軍,2021年,美國的撤軍已是板上釘釘,所以阿富汗的各方勢力都已有了盤算。

對阿富汗政府來說,它本就是當年的北方聯盟執政上臺,其基本盤並不大。有美國的扶持,可以壓下一大批搖擺部族招攬到己方陣營。

而透過掌握國家權力及拿到美援,賬面上的阿政府也有一支30多萬人的武裝力量。

在美軍尚未撤出的時候,美軍及其他駐阿軍隊,再加上這支賬面30多萬人的美械軍尚可維持維持。但是美軍一撤,指望著賬面上的30多萬人,其實是根本打不動仗的。這仗真的沒法打,它甚至不是看兵力對比和武器裝備以及指揮能力的仗。

有的仗,可以打上10年、20年,甚至更久。假如美國就是鐵定不從阿富汗撤軍,那麼這仗打不完。但美軍一撤,政府軍這邊會怎麼想呢?

當年10萬王師撐腰,這塔利班尚且消滅不了。如今美國都跑了,那還打個屁?

當然了,阿富汗政府軍這邊確實也是菜,而實際上縱觀美國在二戰後扶持的這些力量,其實也都挺菜的,這也不用我們一個個舉例子了,說的是誰大家都知道。

遠的不說,就說近年來美國扶持的敘利亞庫爾德人武裝,美軍一跑,那不也是兵敗如山倒嗎?根本就不會有什麼真正的戰鬥,人心垮了,鬥志沒了,不輸才怪。

我們再回到阿富汗,美國扶持的政府很顯然是不得人心的。如果它真能得到大部分阿富汗部族的擁護,那麼絕不是現在這種局面。

實際上在部族制的阿富汗,根本也不可能凝聚起來一個大一統的實體,但是從歷史經驗來說,各部族可以接受一個喀布林之王。

塔利班這種組織,你很難說它有多先進,實際上塔利班雖然不像美國宣傳得那麼壞,但也絕不符合我們傳統觀念中的王者之師。

所以我們一直強調,分析塔利班,要將它放在阿富汗這個框架中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以我們自己的善惡標準和歷史經驗去判斷,那麼很多問題是研究不通的。

不過相較於美國扶持的阿富汗政府來說,塔利班顯然是適合阿富汗這種特殊環境的組織,而且它的韌性足夠強,否則早就土崩瓦解了。

既然沒能土崩瓦解,塔利班還能在美國的持續打擊下爭取了更多部族的明暗支援,起碼說明塔利班是真有兩把刷子的。說得更直白些,塔利班是玩明白了阿富汗歷史與現實的那一方。美國的那套體制套到阿富汗,只能是造就四不像的產物,離開了外力的支援便無法生存。

所以美國的制衡力量一旦消失,阿富汗政局就會立即城頭變幻大王旗。這也是最近一段時間塔利班攻城略地堪稱神速,甚至轉瞬間就入主喀布林的關鍵所在。這個速度之快,是超乎所有人想象的。但從阿富汗的歷史來看,這個速度卻又在情理之中。

這實際上不是簡單的軍事問題,我們無法用常規的軍事常識去解釋這種情況,它是種種因素綜合作用下的必然。所以我們這篇文章一直從阿富汗的歷史講到了現在,為的就是大家能夠了解阿富汗的特殊性,而不是簡單的打來打去的問題。

美軍走了,塔利班又回來了,這樣一個阿富汗以後會發展成什麼樣,恐怕誰也無法預判。但我們都知道的一個結果是:美國輸了。

阿富汗到底會怎麼樣,其實並不重要,我們實際上也並不關心。關鍵是美國輸了,這很重要。

想想20年前的2001年,正是美國如日中天的時候。1999年,它們炸了我們的大使館,當年又製造了南海撞機事件,王偉烈士血灑長空。

這兩件事深深刺激著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但是我們誰也知道當時我國的綜合國力,尤其是軍事實力跟美國相差很大。

20年時間,我們奮起直追,如今經濟實力世界第二,軍事現代化的成就也舉世矚目。

再回看美國,如今的美國依然強大,這仍是不爭的事實。但很顯然,從美軍踏入阿富汗泥坑的那一刻,它的強大就在逐漸下沉。

如今當美國離開這個泥潭之時,誰都能看得出來,美國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美國了。

阿富汗,帝國墳場,當美國從墳場中出來,某種意義上講,它已經踏入了另一個墳墓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