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夏季野外防雷小知識

2022-01-12由 範飯雜談 發表于 歷史

這張圖片:大家找出誰的做法是對的!

夏季野外防雷小知識

A\B\C\D\E\F五人,誰的避雷方案是相對安全的?NOLS

結果9成的人都答錯了,這令人意外卻也在情理之中,因為我們從小在學校接受的防雷知識是很片面的。已到夏季,雷電天氣多了,既然那麼多人都對防雷缺乏足夠的認識,我想有必要聊一聊了。

閃電是什麼?

夏季對流雨多,極易形成雷暴天氣。此時帶正電荷的地面和帶負電荷的雲層形成巨大電壓差,空氣被電離擊穿形成閃電。

閃電的平均電壓在30,000,000V,最高達200,000,000V,國內家用交流電的電壓是220V,高壓電電壓從1000V到幾百千V。

雷擊不是單次,而是數次脈衝放電。一次閃電通常高達30次雷擊,每次雷擊在500毫秒左右,所以有閃光的炫酷效果。

夏季野外防雷小知識

雷擊的傷害型別

1。直接命中:瞬間對目標造成大量傷害,通常可以秒殺目標。 2。濺射傷害:當閃電擊中目標後,造成連鎖反應,跳轉到下一個目標,成功造成傷害後繼續尋找下一個臨近目標,可連續擊傷多個目標。

3。傳播傷害:閃電擊中並破壞目標身上的武器物體,同時擊傷目標,威力巨大。

4。跨步電壓:大範圍傷害,閃電擊中地面或地面目標後,電流沿地面傳導,並對地面上的目標造成傷害,離雷擊中心越遠受到的傷害越小。

5。灼熱電弧:電流在地面或地面物體間形成巨大的高溫電弧,對附近目標造成灼傷。有一定機率點燃目標,造成持續性傷害。

6。鈍化傷害:少量電流擊中目標,造成少量傷害,但目標肌肉和神經被麻痺或者痙攣,使目標在一段時間內失去行動力。 雷擊不僅傷害巨大,還帶有多種負面效果:體表出現星座狀、樹狀、細孔狀灼傷。被體表金屬物品和燃燒的衣服燒傷。肌肉強烈抽搐痙攣—這足以讓四肢脫臼。心跳、呼吸停止,昏迷,休克。大腦、神經破壞。超過一半的被雷擊患者出現視力損傷、耳聾。

如果同伴被雷擊怎麼辦?

1。先檢查呼吸和心跳,如消失,立即進行CPR(心肺復甦術),直到送到醫院。因患者的呼吸機能可能會因電流麻痺高達30分鐘,此後才能得到恢復,所以不要輕易放棄。據統計,8成的雷擊受害者可以存活。

2。千萬不要用觀察瞳孔的方法(例如檢查瞳孔光反射)來鑑別雷擊患者是否死亡,因為此時患者的眼睛可能被雷擊損傷。

3。保護患者的脖子,並用物體加固。

4。檢查其他外傷並選擇性處理。

5。將患者轉移到醫院。如果雷暴沒有結束,及時轉移到安全地點,因為同一個地方會被擊中兩次,不要迷信彈坑理論。

在雷暴中如何避免雷擊

這回到了剛開始的問題,在雷暴中,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100%避免雷擊,只能減少雷擊機率。啟動防雷應急行動(lightning drill)可以大幅降低危險。

20-20原則可以幫助你判斷是否啟動防雷應急行動。

當閃電的光和聲時間差在20秒內,即表示應立即進行防雷應急行動。

在最後一次20秒光聲差的雷擊後,防雷應急行動應再持續20分鐘後再解除。

在啟動防雷應急行動後,應立即停止所有活動而去尋求安全的避雷地點,並做好自我保護的姿勢。

20-20原則應當作一種指導,要靈活使用,因為在某些地區,嚴格執行20-20原則會讓你根本無法轉移。

夏季野外防雷小知識

安全的避雷地點

樹林裡,但要遠離最高的那顆樹。

車內,但不是敞篷車—裝*遭雷劈。

房子內,但要遠離窗戶,和任何通往外界的導體,例如水、煙囪。

低窪地,例如山谷。

不安全的地點

山頂、山脊、房頂、塔上及任何制高點上。

在孤高的物體附近。

開闊地。

臨近水的地方,或者導體附近。

淺洞、淺溝壑。

當你感覺到刺痛感,聽到嗡嗡聲時,電擊隨時會到來。

防雷保護姿勢

首先讓隊員分散,距離10-15米,可減少出現閃電濺射連鎖傷害的可能。但也不能太遠,否則當一人受傷,其他人無法第一時間施救。

用絕緣體隔絕身體與地面,這包括防潮墊,揹包甚至枕頭,這會減少跨步電壓傷害,但不能避免。

減少身體與地面的接觸點面積和距離,例如兩腳併攏,減少跨步電壓傷害。

捂好耳朵,保護聽覺。

準備好防雨裝備、例如雨衣,保暖衣物,零食和水,防止在長時間靜止狀態下失溫。

夏季野外防雷小知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