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定遠四大家族的歷史由來

2022-01-10由 定城印象 發表于 歷史

定遠四大家族的歷史由來

何俊飛

清朝期間,定遠有幾大家族名望較高,從那時起就流傳下來個順口溜:前有楊、武、張, 後有陳、凌、方,何家後添湯,汪家往上槓。到了嘉慶時期,定遠幾大姓隨著家族社會地位不斷提升,不僅丁財兩旺,還是官宦之家。陳家、凌家、何家、方家均有人為京城或地方高官。凌家出一個榜眼,方家出三個翰林。晚清號稱方氏三傑是定遠方浚頤、方浚師、方浚益。其中方浚頤被列為滁州市十大古今名人之一。從那時起定遠四大家族的順序:陳、凌、何、方。

陳、凌、何、方四大家族在清朝時期名噪一時,延續至今。

定遠縣城西門陳,俗稱“老大門”陳姓,為定城望族,居“陳、凌、何、方”四大家之首,明洪武二年從浙江省金華遷入定遠。在陰陵(陰陵故城在今安徽定遠西北)一直有這樣的傳說:“老大門”陳姓,曾在清朝出過父子翰林,在京城做官,一年春節,門前掛出宮燈,結果被有權勢的人踩毀。理由是不夠資格,需有王位之家才能夠資格,受此侮辱後,回到老家,報告給長輩,為爭這口氣,遂與陰陵陳姓認作一家,因為,陰陵始祖陳鐸被劉邦敕封為“忠義王”,從此在京城打出“陰陵忠義王”招牌,掛出宮燈。

如今的定遠縣永康鎮古城村(古陰陵——古九江郡所在地),世代居住的村民大多姓陳,村中有一所陳鐸祠。村民們說,陳鐸就是給項羽指路的田父,全村人都是他的後人。“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當項羽渡過淮河到達陰陵時,迷失了前行的方向,就向一個田父問路,田父欺騙了他,漢軍因此才追上了他們。最終,項羽自刎而死。

查閱清朝光緒六年《定遠縣誌》可以看出,“老大門”陳姓在清朝出過翰林,如:陳俊千,字常伯,嘉慶五年進士,曾任戶部山東司主事、福建司員外郎、廣東肇慶知府、福建建寧知府、臺灣府知府。陳鶴千,字硯耕,翰林院編修,封內閣中書。陳鼎雯,字子巽,陳俊千之子,嘉慶二十四年進士,內閣中書。雁門關的“雁門第一樓”為陳鼎雯所立。陳鍾芳,字潤森,陳鼎雯之子,道光二十七年進士,內閣中書,崇仁府主事,吏部主事,文選司員外郎,五品京堂,江寧知府。

陳俊千一門三進士,陳家三進士所擔任的官職不低,都在正五品以上。陳鼎雯曾被欽加按察使銜(正三品),擔任過河南河陝汝道、糧儲鹽法道(正四品官員)。陳鼎雯家族與孫家鼐(咸豐九年狀元,與翁同龢同為光緒帝師)家族、何聲灝(光緒十六年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揚州何園園主之子。何聲灝祖父何俊擔任過江蘇布政使司布政使一職,從二品官員)家族互為姻親關係。孫家鼐的胞侄女是何聲灝母親;何聲灝第四嫡堂姊妹許嫁給陳鼎雯的孫子;陳鼎雯的胞妹則是孫家鼐的再從堂兄弟孫家穆的母親。孫家鼐又與李鴻章有姻親關係,孫家鼐的侄孫女是李鴻章侄子李經畲的兒媳。

陳鼎雯與上述大家族建立起錯綜複雜的聯姻網,使家族的文化與政治勢力在地方上甚至更大的地域範圍內得以鞏固和擴張。

到了清朝中後期,凌家人才輩出,考取舉人、進士若干名,凌家後代數十人在外地及京城做官。其中凌泰封在殿試中考中榜眼。在封建科舉社會,一甲三名進士享受著其他進士無法企及的恩寵,在天下所有讀書人中具有極高的名望。凌泰封(1783~1856),字瑞臻,號東園,安徽定遠縣城人,幼時聰穎,九歲能詩,十四歲入郡庠,督學汪文端奇其才撥取優貢。清嘉慶九年(1804年)中舉人,十年中進士,廷試一甲第二名,授編修,官至翰林院侍讀、侍講。道光年間,初任寧波,後補湖州。他目睹當地政繁稅重,人民疾苦,作詩《插秧行》、《蠶上簇》以諷時僚。

凌泰封后來謝絕官場交往,回家鄉定遠縣築屋數幢(人稱榜眼府,舊址現位於定遠縣第一初級中學一帶),教子孫讀書,以樂晚年。上海敬華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在2007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曾拍賣過凌泰封的書法作品。

在定遠,提到辛亥革命人們自然會想到“淩氏三傑”,指的便是追隨孫中山浴血奮鬥的凌泰封的後代——凌毅、凌銳、凌昭三兄弟。三兄弟中年紀最長的凌毅1906年初加入中國同盟會,成為蘇皖地區最早的同盟會會員之一。而凌銳、凌昭也在其兄長凌毅的影響下先後加入同盟會。“淩氏三傑”中的老二凌銳則是廣州起義的親歷者。南京六中的歷史也和“淩氏三傑”有關。一批安徽的有識之士為了宣傳反清思想和培養革命力量,曾在當時地處南京水西門上浮橋的安徽會館內辦起了“安徽旅寧公學”,資助和吸收安徽籍青年以讀書為名目,實為進行反清教育。後因學生增多,加上會館經費不足,便由凌毅等已加入同盟會的皖籍人士各方籌措資金,將學校移至上江考棚處更名為“上江公學”。1911 年前後,學校一度瀕於關閉。1911 年元旦,孫中山在寧就任臨時大總統,凌毅則是參加選舉的 17 名代表之一。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隨即成立,凌毅被推為臨時政府參議員。上江公學面臨倒閉,凌毅與同時參加辛亥革命的兩個弟弟凌銳、凌昭商量後,回到定遠老家,將榜眼府部分田產、房產變賣後充為辦學經費,“南京上江公學”更名為“安徽旅寧學校”。解放後,更名為南京六中。凌銳在二次革命中也積極支援其兄弟堅定地站在孫中山先生一邊,為中華革命黨的活動出力。他經常負責中華革命軍駐滬總部的聯絡工作。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凌昭也是堅定支持者。受孫先生命,任中華革命黨代理駐滬主盟人,代理中華革命黨安徽支部長等職。

何氏代表人物何廷謙,定遠縣城人,字棣珊,道光二十五年(1845)進士,授翰林編修,曾任多省學政和主考。咸豐時,官至內閣學士,禮部侍郎,著有《退思堂詩文集》,可謂知名之士。縣城原“何廷謙故居”曾有聯:

庭前春水繞籬碧,

門外曉山當戶青。

原縣人民武裝部所在地,是原縣城城隍廟處,也早已廢毀。過去人講究“早燒香,晚燒香,私情難講;善有報,惡有報,公正無偏。”何廷謙曾作聯:

淚酸血鹹,悔不該手辣口甜,只道世間無苦海;

金黃銀白,但見了眼紅心黑,那知頭上有青天。

這是一副妙聯,不僅有色有味,而且還具有警世作用,頗為難得。這副對聯用酸、鹹、辣、甜、苦“五味”對黃、白、紅、黑、青“五色”,極為精巧。但在精巧的對句背後,又寓意不可對人殘暴,不可見錢眼開。用如此對聯來警醒世人,用心良苦。

何氏另一代表人物何炳麟(1882-1956),字毓甫,安徽定遠人。宣統三年(1911年)北洋大學遊學畢業進士,並授職翰林院檢討。歷任奉天督軍署秘書、津浦鐵路局南段局長、安徽滁縣厘金局長、安徽蕪湖海關監督、外交部安徽省特派員、安徽省財政廳長等職。1926年12月24日被任命為安徽省長,1927年3月6日去職。後寓居天津,任大陸銀行襄理。

1936年6月,天津市舉行首屆高中畢業生會考,何炳麟之子何鼎基獲第一名,何鼎基當年曾在採訪時說:“本人以為此種制度(會考制度)可取,但辦法須力求改善,如此次各校課本本不一致,考題甚少,且多偏頗,致使一般同學感到相當困難,然亦不免僥倖者,似應從統一各校課本做起,同時出題應加多,如能選擇作答更好,本人為應會考,曾特向他校借用課本,並閱覽會考指南參考。”

方浚頤、方浚師、方浚益三兄弟是“定文章”的代表人物。方氏三兄弟出生於書香門第,方浚頤父親方士淦(1787-1849)字蓮舫,一字濂舫,號啖蔗居士,定遠爐橋人。嘉慶十三年召試舉人,官內閣中書,浙江湖州知府。方浚頤(1815——1888)字子箴,號夢園,定遠爐橋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進士,道光甲辰科翰林。同治三年(1864)升任兩廣鹽運使,期間曾任代理布政使一職。同治八年(1869)調任兩淮鹽運使,光緒二年(1876)升任四川按察使。方浚師(1830-1889),字“子嚴”,號“夢簪”。清咸豐五年(1855年),考中舉人。歷任內閣中書、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侍學講士、記名徹史、兩廣運司、直隸永定河道按察使、分巡肇陽羅道等職。方浚益,(?―1899)字子聰,一作子聽,亦字伯裕。天才不羈,善畫花卉,書法六朝,藏弆金石甚富,又工刻印。咸豐進士,江蘇候補知,歷署南匯奉賢知縣。

方氏三兄弟才華出眾,先後中舉,同為官吏,著作頗豐,並有大量詩文流傳後世,甚至漂洋過海,在海外產生一定影響。由於他們從政的足跡和辦學的聲譽當時在江淮之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所以“定文章”之說便流傳開來。

《重修爐橋方氏家譜》(上海圖書館裡藏有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方汝紹等纂修《重修爐橋方氏家譜》的影印本)中記載:從清順治八年(1651年)到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纂修族譜短短的245年間,方氏出了秀才158人、貢生64人、鄉試中舉20人、進士及第9人、點翰林3人。

定遠方氏重要人物還有:方煒(1734~1800年),字燮和,號碧岑,晚年又號餘齋。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進士第二甲第十六名,翰林、編修。江南河庫道署江寧鹽巡道,歷任江西浙江督糧道,乾隆庚子順天鄉試同考官,戊申恩科山西副考官。事載省志。方玉璪(1778~1858),字勤庵,號採卿,又號梅翹。清嘉慶己卯恩科進士第二甲四十七名。郎中。方鍇(1803~1864),字楚金,號鐵君。道光己丑翰林。編修。方銘賢(1802~1862),字序賓,號英翹,又號孺卿。道光庚子恩科進士第三甲一〇一名。廣西上林縣知縣,中憲大夫。方汝紹(生卒不詳)字際唐,號芰塘。同治戊辰進士第二甲一〇九名。鴻臚寺少卿。方芾林(1839~1888),字召棠。光緒癸未進士第三甲一百七十七名。內閣中書。方燕年,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其祖父是“定文章”的主要代表人物方浚頤。方燕年從小受家庭薰陶,學業優秀,光緒十六年(1890年),參加光緒庚寅科殿試,登進士二甲84名。曾擔任山東提學使(相當於教育廳長)、山東省候補道任監督事。出版過《蒙學韻言》、《瀛洲觀學記》、《白話三字經》等書籍。

值得一提的是,凌泰封是安徽歷史上最後一位榜眼。整個清代,安徽考取榜眼僅6人,凌泰封是最後一位。清代276年,安徽省出了進士1192人,定遠縣出了進士24人,其中方家一門就出了9位。四大家族代表人物中,清代都出了翰林,分別是陳鶴千、凌泰封、何廷謙、方浚頤;有三位在道光年間相繼中進士,分別是:方浚頤道光二十四年中進士、何廷謙道光二十五年中進士、陳鍾芳道光二十七年中進士;還有兩位在道光年間先後擔任湖州知府,分別是:方士淦和凌泰封。由此看來,定遠縣歷史上人文薈萃,陳、凌、何、方四族各領風騷,定遠的大宅門風光無限,光彩照人。

定遠四大家族的歷史由來

作者簡介:

何俊飛

現任定遠縣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企業家聯誼會會長。曾在《新民晚報》、《特別關注》等20多種報刊雜誌發表作品近百萬字。近年來研究文史,著有《定遠歷史人物新考》、《定文章代表人物研究》、《撥開浮雲看歷史》、《定遠往事》、《隨筆錄》等書稿。

定遠四大家族的歷史由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