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27 有菌更健康:菌群失調危害研究新進展2020.08.05

2022-01-05由 生態居士 發表于 歷史

27 有菌更健康:菌群失調危害研究新進展2020.08.05

因為腸道原著菌失調,造成弱仔

2020年中國農業大學王軍軍團研究發現:

低出生體重豬的腸道菌群失調,與脂代謝紊亂及腸道炎症相關。

文章說:與正常出生體重的豬相比,在生長期的低出生體重(LBW)豬的血漿HDL(脂蛋白)及炎症因子(IL-6、TNF-α、IL-18等)水平顯著升高;迴腸消化物中,細菌組成顯著改變;迴腸及結腸中,腸道屏障功能相關基因的表達顯著降低;布勞特氏菌屬、雙歧桿菌屬等與脂代謝失調及炎症應答正相關。

筆者認為:不是因為弱仔,腸道菌群才失調的;而是因為腸道菌群失調,才出弱仔現象。這項研究告訴我們救治弱仔豬,不僅僅從營養入手,而是重視修復仔豬腸道菌群平衡,平復弱仔炎症反應,以及母豬的保健。

27 有菌更健康:菌群失調危害研究新進展2020.08.05

經典教材說:胎盤屏障,細菌過不去;現在,原著益生菌可以隨處走動。

2019年南方醫科大學黃莉萍、周宏偉團隊,合作主導的一項最新研究在Gut發表,PE(先兆子癇)菌群與常態腸道菌群存在不同;可擾亂腸道的T細胞穩態,破壞腸道屏障,透過腸道-胎盤軸增加細菌移位,導致胎盤的細菌DNA增多和炎症水平上升。

筆者對這項研究中最感興趣的是腸道-胎盤軸細菌移位,就是腸道里的菌可以跑到胎盤裡去。再一次證明,妊娠期調理以維護腸道

原著

益生菌群為主。

因為,妊娠期腸道

原著

益生菌群不僅影響母畜的消化吸收、腸道保健、機體免疫,還影響胎盤和胎兒原著益生菌以及新生動物腸道原著益生菌的構建。

27 有菌更健康:菌群失調危害研究新進展2020.08.05

原著益生菌可以給艱難梭菌斷供

2018年11月

Science

子刊:腸道菌群失調促艱難梭菌感染的新機制。

將腹瀉患者失調的腸道菌群移植給無菌小鼠;小鼠暴露於艱難梭菌後,腸道脯氨酸濃度增加且艱難梭菌菌感染(CDI)易感性升高;移植了失調菌群的無菌小鼠中,低脯氨酸或低蛋白飲食預防性干預、或進行預防性糞菌移植,可抑制野生型艱難梭菌在小鼠體內的擴增。

這項研究說明:腸道菌群無論好壞,都有代謝產物和次級代謝產物;

菌群失調的情況,某種菌群異常增生,它產生脯氨酸的能力提升;而艱難梭菌能利用脯氨酸,一拍即合,艱難梭菌趁勢而上。

反證兩個例子,一是食物中脯氨酸含量低,艱難梭菌感染力低,

證明脯氨酸是艱難梭菌的擴增限制因子;

二是透過預防性糞菌移植,修復了腸道原著益生菌,艱難梭菌的擴增也受限制,證明腸道原著益生菌平衡的情況下,腸道原著益生菌能能夠抑制產生脯氨酸的某種細菌,控制脯氨酸的產量,進而對艱難梭菌有抑制。也就是說,

腸道原著益生菌是透過控制某種細菌產生脯氨酸,透過給艱難梭菌斷供來控制它。

27 有菌更健康:菌群失調危害研究新進展2020.08.05

只要腸道菌群不失調,就不會脫髮

2017年Cell子刊:小鼠腸道菌群失調,促進生物素消耗和脫髮!

抗生素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特別是鼠乳桿菌的過度生長),可使腸道代謝功能受損,並導致小鼠發展出脫髮;

儘管飲食中缺乏生物素自身並不會影響面板生理,但缺乏生物素加上萬古黴素的共同處理可導致小鼠脫髮;

萬古黴素處理可誘導腸道中的鼠乳桿菌過度生長,後者將消耗盡腸道中剩餘的生物素;

在無菌小鼠中單獨定殖鼠乳桿菌,並餵食缺乏生物素的飲食,可誘導小鼠的脫髮;

補充生物素可一定程度逆轉小鼠的脫髮症狀。

這項研究證明:小鼠脫髮是生物素缺乏症。

食物中缺乏生物素不脫髮,是因為腸道原著益生菌可以代謝產生生物素。如果腸道原著菌群失衡,能代謝產生生物素的益生菌減少,而消耗利用生物素的菌群增加,雙重危害,造成脫髮。

這項研究告訴我們,腸道菌群是龍蛇混雜,它們之間存在繁雜的共生關係。有某種益生菌與鼠李桿菌形成平衡制約,生物素的生產大於消費,有結餘供給動物體,就不出現缺乏症;在這個試驗中這種益生菌減少、鼠李杆增多,平衡就破壞了,生產小於消費,益生菌代謝的生物素都被鼠李桿菌消耗了,就出現了缺乏症。

在我們還不清楚腸道菌群到底是怎麼平衡的,很多應激都可能造成菌群失調(只不過輕重不同罷了);

出現菌群失調,簡單粗暴地輸入外源性益生菌的作法造成新的菌群失調的可能性加大。

筆者再次強調自己的觀點:

外源輸入益生菌,不是越多越好;

主要以修復和復壯腸道原著益生菌為主。

27 有菌更健康:菌群失調危害研究新進展2020.08.05

腸道原著益生菌,超出相像的美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