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誰將成為“無用之人”?

2021-12-29由 熊貓爸爸的真問題 發表于 歷史

紀錄片《美國工廠》跟拍了曹德旺在美國俄亥俄州建廠三年的故事,福耀重啟了一座廢棄的工廠,給當地提供了上千工作崗位,失業多年的當地人重新獲得了有尊嚴的工作。

但是福耀與美國員工的蜜月期隨著順利投產迅速地結束。在工作效率、工作紀律和薪資待遇方面雙方陷入了僵局。福耀無奈花費了百萬美金聘請顧問公司了抵擋工會的介入,有換掉了原來的本地高管,也不斷努力爭取雙方的融合,加薪不必說,還組當地員工到中國總部工廠交流訪問。

影片的結尾並沒有一個光明的結尾。福耀已經在美國實施無人工廠計劃。

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認為未來最大的問題是

怎樣為無用之人創造工作!

未來世界的不平等,可不只是貧富差距這麼簡單,未來很有可能極少數的特權精英階層,藉助生化技術,基因技術,奈米技術等等,把自己打造成一種升級版的智人,或者說叫智神。

如同指環王裡的精靈一族那樣,智神的不但壽命可以無限延長,還可以永葆青春,而且無論是心智慧力,身體能力還是顏值,都完爆普通人,他們所掌控的一系列超級演算法,就可以控制整個地球, 這也就意味著絕大多數普通人將被降級為“無用階級”,無論是在經濟上,文化上還是政治軍事上都毫無用處,

連被剝削的權利都沒有

但是完全沒事情幹也太無聊,而人無聊了就容易滋事,所以對人來說,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命令人工智慧,準備足夠多的垃圾食品,娛樂,綜藝,網路遊戲,甚至是精神藥物,把這些人給圈養起來, 和動物園裡的動物差不多。

其實早在公元前350年,亞里士多德就已經提出了機器取代人的可能性,他說,如果梭子能夠自動紡紗,琴絃能夠自動彈奏,那麼奴隸主就再也不需要奴隸。

進入工業革命之後,想象才開始變成現實,機器第一次對人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威脅,1811年,英國工業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被極度壓榨的英國工人突然組織起來以搗毀機器來抗議示威,這就是著名的盧德運動,人類歷史上第1次人對機器的大規模反抗。

1929~1933年大蕭條期間,憤怒的公眾會認為是自動化的機器導致了人們的大規模失業,比如當時的媒體這樣說,機器把帽子生產率提高了將近9倍,但很顯然我們需要的帽子不可能達到從前的9倍,如果機械化發展一路狂飆。達到擴張極限的話,那麼失業將是必然的結果,

連愛因斯坦都相信這個理論,他公開表示大蕭條就是技術進步造成的,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國會發生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撥號電話技術快速普及,有了撥號電話就不再需要總機的接線員,美國參議院也裝了撥號電話,但是剛剛用了三週,馬上就有參議員提出反對,說撥號電話是令人憎惡的,因為它剝奪了接線員的工作,很快這位參議員的提案獲得透過,撥號電話被當場拆除,這可能是最有名的一起由政府發起的盧德運動。

大蕭條期間還有一個新詞被髮明出來,叫做技術專家治國,這句話的意思是,未來世界應該有懂科學技術的專業人員來管理,由他們負責設計和執行機器,其他人呢就只能等著服從命令,這類技術專家不就是尤瓦爾赫拉利所說的智神的1。0版本嗎?

時至今日,盧德運動已經過去了200年,但這個詞並沒有消失,反而是越來越有生命力,在當下的美國就有很多人自稱是盧德主義者,比如曾經和希拉里共同競選美國總統的伯尼桑德斯,也有很多人被扣上了盧德主義者的帽子,比如霍金。馬斯克等等,因為他們多次警告人們,要警惕人工智慧的威脅。

其實工業革命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了,消滅工作有創造工作,比如汽車,它消滅了馬車伕和養馬人的工作,但同時創造了司機和製造工人的工作,事實證明機器所創造的新工作規模比它消滅的要大得多。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人工智慧還會引發恐慌情緒呢?也許這一次情況可能真的不同,過去的機器應該算是體能機器,替代人類的體力勞動,讓更多人從事更富有意義的腦力勞動。當然是越強大越好,而未來的機器呢,它是智慧機器,它的目的是全面接替人類的腦力勞動,可能在並不遙遠的將來,大部分人類就會進入“終極失業”的狀態

在這種焦慮之下,人們會拼命抓住一切機會,讓自己獲得一絲絲掌控未來的感覺,比如,購買比特幣。巴菲特更是直接說比特幣就是一種賭博工具,但是為什麼仍然有這麼多人趨之若鶩呢?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比特幣搭上了機器人敘事這趟車,只要你持有它,就可以參與未來,站在技術進步的贏家。

誰將成為“無用之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