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五代十國亂世:後唐

2021-12-26由 立青踏雪小武藏 發表于 歷史

梁晉爭霸

沙陀族李克用本姓朱邪因為勤王有功被唐朝皇帝賜姓李氏,896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被封晉王,從此割據河東。當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後梁,晉國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並視梁朝為閏朝,仍奉唐朝正朔。李克用打著唐朝的旗號,仍延用唐朝的“天祐”年號,繼續與後梁對峙。

畢竟篡唐稱帝者是為奸佞逆臣,高舉“復唐”旗幟是晉國—後唐政權構建自身法理性的一種手段,可以有效的區別於自己和其他地方勢力的敵對關係。有效的爭取了忠君愛國的名號,也開始爭奪中原士人的民心。

朱溫於907年四月篡唐稱帝,建立後梁。從建立的那天起,朱溫就開始與後唐的前身,也就是唐末割據軍閥、晉王李克用建立的前晉展開了爭霸戰,史稱“梁晉爭霸”。

爭霸前期

朱全忠攻割據者兗州朱瑾、鄆州朱瑄,八九六年,李克用出兵救兗、鄆,路過魏博,被魏博擊敗。魏博鎮從此附屬於朱全忠。八九七年,李克用攻幽州,大敗,兵士死亡過半。劉仁恭依附朱全忠,發大兵步騎十萬,攻魏博鎮,屠貝州(治清河,河北清河縣),投屍於清水,清水被壅塞不能流。朱全忠發兵救魏博鎮,大破劉仁恭軍。朱全忠軍追擊,自魏州以北數百里,沿路都是劉仁恭軍屍體。此後,李克用、朱全忠連年攻戰,李克用失勢,成德、義武(節度使駐定州)兩鎮都歸附朱全忠。九○一年,朱全忠滅河中鎮。李克用失去三個附屬鎮,只好向朱全忠求和。朱全忠出兵五萬乘勝圍太原城。九○二年,朱全忠大舉進攻,又圍太原城。朱全忠兩次圍太原,顯示兵力強大,李克用急於自保,不敢再出兵攻朱全忠。

九○六年,朱全忠率兵攻滄州(守將是劉仁恭長子劉守文),劉仁恭發境內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全部男子當兵,面上刺“定霸都”三個黑字,文人在手臂上刺“一心事主”四字。滄州城被圍百餘日,城中人吃泥土甚至人相食,居民大半餓死。劉仁恭向李克用求救,出兵三萬供李克用使用。李克用攻朱全忠的潞州,朱全忠才解滄州圍退兵到貝州。九○七年,劉守光(劉仁恭次子)拘禁劉仁恭,俘獲劉守文,自作幽州節度使。九○八年,李克用死,子李存勖繼位。

五代十國亂世:後唐

爭霸的轉折點

九○八年,李克用死,子李存勖繼晉王位。李存勖是十分好戰的武人,喜歡親身衝鋒陷陣,像個勇猛的先鋒將。李克用治軍寬弛,不講紀律。李存勖訓練士卒,令騎兵不見敵不得騎馬;部署既定,誰也不許違背;分路行軍,不許過期遲到。凡違軍令,一定斬首。以沙陀人為骨幹的一大群劫賊,經李存勖整頓,組織成精整的軍隊,李存勖也就成為梁的勁敵。九一○年,梁太祖要消滅成德鎮,使杜廷隱率魏博鎮兵奪取成德鎮的深、冀二州城,成德節度使王熔向李存勖告急,李存勖率大軍來救。梁太祖命令統軍大將說,我把全部精兵交給你們,鎮州城即使是用鐵打成的,也得給我攻下來。李存勖對大將周德威說,我國興亡,在此一戰,我先衝鋒,你率大軍接應。梁、晉雙方都下了最大的決心。九一一年,兩軍在高邑(河北高邑縣)決戰,梁軍大敗。晉兵殺梁兵二萬人,奪得糧食、資財、器械不可計數。在大屠殺中,成德兵恨杜廷隱殺盡深、冀二州守兵,殺梁降兵極為慘毒。杜廷隱聽到敗信,棄深、冀二州城,城中老弱全被活埋,丁壯全被擄去當奴婢,只剩下一些破牆。軍閥混戰,民眾遭殃,這不過是無數事例中的一個。經這次大戰,梁非常怕晉,優勢從梁方轉移到晉方。

五代十國亂世:後唐

晉滅梁

梁太祖聽說晉兵南下,九一一年自洛陽親率大軍到魏縣(河北大名縣西)抵擋晉兵。有人誤報說,沙陀來了!梁軍動搖,兵士多逃走,嚴刑不能禁。又有人報稱不見敵兵,才平靜下來。梁太祖看到頹勢已成,暴躁的性格變得更加暴躁,往往因小事殺功臣老將,軍心恐慌,只好退兵回洛陽。九一二年,李存勖攻幽州劉守光,梁太祖率大兵號稱五十萬,晝夜行軍到觀津冢(河北武邑縣東南),想乘虛攻成德鎮。成德鎮巡邏兵數百騎前來,有人說,晉兵來了。梁太祖連帳幕也顧不得收起,急忙引兵往棗強(河北棗強縣),與攻城的梁將楊師厚合軍。晉將李存審與先鋒史建塘等率數百騎黃昏時衝入梁軍亂殺,梁軍驚擾,有人說晉大軍來到。梁太祖大驚,燒營連夜逃走,急奔一百五十里,第二天早晨逃到冀州,損失軍資、器械無數。後來他得知晉軍只是些遊兵,又羞又惱,發病退回洛陽。他病重不能起床,對近臣說,我死,兒子們不是李存勖的敵手,我沒有葬身地了!痛哭得死去又活過來。這個農民起義軍的叛徒,憑著他的異常兇狡,掙得了一個皇帝的稱號。稱帝以後,愈益酷愛女色,象禽獸一樣淫亂,兒媳婦都得入宮侍寢。兒子們也藉此謀繼承權,彼此間爭鬥非常激烈。他正在痛心死後無葬身地,第三子朱友珪眼看繼承無望,夜間率兵入宮結束了他的生命。朱友珪宣告自己做梁皇帝。梁群臣不服。九一三年,第四子朱友貞殺朱友珪,在開封作梁皇帝(梁末帝)。九一三年,李存勖攻破幽州,殺劉仁恭、劉守光。幽州鎮自李懷仙至劉守光,割據凡一百五十一年。

九一三年,李存勖攻破幽州,免後顧之憂,準備出全力攻梁。梁大將楊師厚據天雄鎮(魏博鎮),選軍中勇士數千人,號稱銀槍都,給養優厚,作為牙兵,實行割據。九一四年,楊師厚死。梁末帝想削弱天雄鎮,割相、澶、衛三州,別立昭德鎮,任賀德倫為天雄節度使,張筠為昭德節度使。天雄軍拒絕分鎮,以銀槍都為首,逼迫賀德倫投降晉國。李存勖率大軍入魏州,收銀槍都作親兵,自兼天雄節度使。李存勖不戰獲得一個大鎮,晉、梁力量對比,發生大變化,梁處境更不利了。,派人去督戰。九一六年,梁軍在魏州城外大敗,全軍七萬人被殺,只剩下一些散兵。河北州縣都為晉國所有,梁僅儲存黎陽一城。這是晉、梁兩國決勝敗的一次大戰,梁末帝也知道:我的大事完了!九二一年,成德鎮大將張文禮殺節度使王熔,據鎮州自為節度使,召契丹兵來抗拒晉軍。李存勖留李存審、李嗣源守德勝,自率精兵攻鎮州。九二二年,契丹主阿保機率兵長驅南下,進攻定州。李存勖大破契丹兵,驅契丹出境。先後十七年戰爭,梁、唐兩國民眾所遭戰禍都極其嚴重,如果說,戰爭也還有一點益處的話,那就是唐莊宗消滅唐中期以來的河北三叛鎮,最後合併唐、梁為一國,比梁更進一步地統一了黃河流域。

後唐的建立

921年,趙國內亂,趙王王鎔為其養子張文禮所殺,李存勖派大軍討伐,張文禮病死。922年,晉軍攻下趙國都城鎮州城,殺張文禮之子張處瑾,自此趙地徹底為晉所有。923年四月,李存勖稱帝,以“唐”為國號,改元同光,史稱“後唐”。同年十二月又滅後梁,定都洛陽。

後唐疆域廣闊,主要控制著中國北方地區,東接海濱,西括隴右、川蜀,北帶長城,包括幽雲十六州,南越江漢。925年至933年,南方諸國除南吳、南漢外皆奉後唐正朔。930年,後唐控制國土到達極盛;有今豫、魯、晉、冀、湘、渝諸省,陝、川、鄂之大部,寧、甘、黔各一部分,以及蘇、皖淮北等地。

後唐的紛亂

作為一代開國君主李存勖身先士卒,戰場上無往不利。並岐國,滅前蜀,得鳳翔、漢中及兩川之地,震動南方割據諸國,“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

五代十國亂世:後唐

但他沉湎於聲色,治國乏術,用人無方,縱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殺戮功臣,橫徵暴斂,又吝惜錢財,以致百姓困苦、藩鎮怨憤、士卒離心,李存勖與伶人同臺演出,並起藝名“李天下”;因喜好演戲,而對伶人特別寵信,以致出現了伶人干政的古代少有的現象。唐末宦官大批被殺,僥倖逃生的宦官多藏匿民間。李存勖登基後,宦官勢力死灰復燃。李存勖身邊的宦官多達近千人。且以宦官為監軍,牽制軍中將領。李存勖聽信伶人和宦官的讒言,疏忌宿將,弄得人人自危。大將李嗣源可謂忠心耿耿,也遭到猜忌。

租庸使孔謙橫徵暴斂,百姓怨聲載道,李存勖反而認為孔謙理財有功,賜“豐財贍國功臣”稱號。 李存勖聽信宦官之言,設立內府和外府;導致外府常虛竭無餘而內府山積。 當時政制混亂,政出多門。皇太后誥命,皇后教令,與莊宗的制敕交行於地方,地方官府都照辦不誤。

同光二年(924年)南漢國主劉龑聽說李存勖滅梁,心生恐懼,派使者進貢,並窺探虛實。使者何詞返漢後,向劉龑彙報說:李存勖“驕淫無政,不足畏也”。歷稱為“同光亂政”。

明宗之治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皇甫暉在鄴都叛亂,李存勖命李嗣源前往討伐。不料剛到魏州城下,所部發生譁變,與魏州叛軍會合,共同擁戴李嗣源為帝。李嗣源起初託故逃出魏州城招集散兵,後來在女婿石敬瑭以及手下安重誨、霍彥威的勸誘之下起兵造反。 莊宗聽聞討伐軍有變,即令懷遠指揮使白從暉率騎兵扼守河陽橋,以護衛京城;又拿出金帛賞賜諸軍,並親率軍趨汴梁,但為時已晚。途中聞知李嗣源已入汴梁,即倉皇回逃,至滎陽,隨從士卒已散逃過半。剛抵洛陽,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亦率所部兵譁變,與京城駐軍展開混戰。

同光四年(926年)四月初一,莊宗率近衛騎兵出戰,中流矢而死。初三,李嗣源入洛陽,被群臣擁戴為監國,不久於莊宗柩前即皇帝位,改同光四年為天成元年。

天成元年(925年)霍彥威、孔循勸明宗更換國號,明宗以兄終弟及為由否決了這一提議。 丙申,殺租庸使孔謙。天成四年(929年)六月,前荊南行軍司馬、歸州刺史高從誨,上表請求歸附朝廷。七月,明宗任命高從誨為荊南節度使,兼侍中。

長興元年(930年)十一月,武安節度使馬希聲,上表請求歸附朝廷。十二月,明宗任命馬希聲為武安、靜江節度使,兼中書令。長興元年(930年)十一月,契丹國東丹王耶律倍歸唐,明宗以天子儀衛迎接,並賜姓東丹,名慕華,拜懷化軍節度使、瑞慎等州觀察使;後又賜國姓李名贊華,改封隴西縣開國公。長興二年(931年)六月,明宗復置明法科,同大唐開元禮。

明宗統治時期,後唐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富裕,使本已十分衰敗的朝政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實際上,明宗之治並不穩定。明宗晚年,國內已有亂象。

李嗣源是晉王李克用養子,以驍勇知名,後輔佐莊宗李存勖建立後唐。李嗣源是沙陀族沒有姓氏的部民,名叫邈佶烈,善於騎射,為人沉厚寡言,行事恭謹。他十三歲便在沙陀族首領李國昌軍中效力 ,後被其子李克用收為養子,賜予姓名。

他在後唐滅後梁之戰中屢立戰功,累升至成德節度使、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兼中書令。同光四年(926年),奉命鎮壓鄴都兵變,卻與變兵合流,率軍攻回洛陽,結束了李存勖的統治。他初稱監國,不久即位為帝,改元天成。

李嗣源在位七年,殺貪腐,褒廉吏,罷宮人、除伶宦,廢內庫,注意民間疾苦,號稱小康。但後期姑息藩鎮,孟知祥據兩川而反;御下乏術,權臣安重誨跋扈而不能制;次子李從榮驕縱而不得法,以致變亂迭起,朝政混亂。

五代十國亂世:後唐

受驚崩逝

李嗣源即位時,長子李從璟已被元行欽殺害。 他封次子李從榮為秦王,並任命為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李從榮當時已是事實上的嫡長子,掌管京師政務,又握有兵權,且能與宰相分庭抗禮,種種跡象皆表明李嗣源有以其為繼承人的打算。但當太僕少卿何澤上書請立李從榮為皇太子時,李嗣源卻很不高興的道:“群臣請立太子,看來我應當回河東養老了。”最終,李從榮只被拜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未能成為儲君。他極為不安,擔心自己不能繼承皇位。

長興四年(933年)十一月,李嗣源病重。李從榮入宮探視,見李嗣源已不能抬頭,出宮時又聽到宮中哭聲不絕。他誤以為李嗣源已經去世,次日便稱病不復入朝,在府中與親信謀議奪位。二十日,李從榮率牙兵千人列陣於天津橋,準備以武力入居興聖宮。樞密使馮贇、朱弘昭與宣徽使孟漢瓊稟稱李從榮謀反,關閉皇城端門,命李重吉率所部控鶴禁軍把守宮門。侍衛指揮使康義誠本是李從榮事先約定的內應,這時也被阻在宮中,難以接應李從榮。孟漢瓊召來馬軍都指揮使朱洪實,讓他率五百騎兵攻擊李從榮。李從榮逃回府邸,被皇城使安從益追上斬殺。李嗣源悲駭莫名,病情加劇。他追廢李從榮為庶人,並從鄴都召回宋王李從厚。 是月二十六日,李嗣源駕崩於大內雍和殿,終年六十七歲。李從厚趕至洛陽,為李嗣源發喪,並於柩前即位。

宋潞之爭

長興四年(933年)十一月二十日,秦王李從榮因謀反被處死。當時李嗣源病危,於次日派宦官孟漢瓊到鄴都召李從厚回京。十一月二十六日,李嗣源去世,秘不發喪達六天之久。 十二月一日,在西宮發喪,李從厚即皇帝位,改長興四年為應順元年。

閔帝即位後,把潞王李從珂和石敬瑭當成眼中釘。閔帝先是罷李從珂之子李重吉控鶴指揮使,外任亳州團練使。又將李從珂改鎮河東,將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改鎮成德,將成德節度使範延光改鎮天雄,讓自己的堂兄弟李從璋調任鳳翔,接替李從珂的節度使職務。因此李從珂在部下的鼓動下,拒絕了朝廷命令,起兵造反。

應順元年(934年)三月,朝廷軍馬兵臨鳳翔城下。李從珂登城哭訴,言其無罪,被奸人所害。禁軍將領楊思權為一己私慾,遂煽動禁軍兵變,率諸軍投降了李從珂。李從珂盡出鳳翔所有用來賞軍,並許諾攻下洛陽後,再給予重賞。潞王大軍很快攻下長安、華州、陝州,侍衛親軍紛紛歸順潞王。閔帝無奈,只好倉皇向魏州逃去,途中遇到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石敬瑭引兵盡殺閔帝親隨,將閔帝軟禁在衛州。

應順元年(934年)四月三日,李從珂率軍進入洛陽城。宰相馮道率領文武百官勸進,李從珂假意不從。次天,曹太后下詔廢李從厚為鄂王,命李從珂為監國。六日,又立李從珂為帝,改應順元年為清泰元年。

五代十國亂世:後唐

末帝失國

清泰二年(935年)末帝派遣武寧節度使張敬達領兵駐屯在代州,牽制並監視石敬瑭。 清泰三年(936年)末帝又調石敬瑭為天平節度使,企圖以此消弱石敬瑭兵權。石敬瑭拒絕調任。於是,石敬瑭叛變,同時石敬瑭還上表指責李從珂即位非法,應立即將皇位讓給許王。末帝大怒,撕毀奏表,削其官爵。

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末帝任命建雄軍節度使張敬達為太原四面都招討使,楊光遠為副使,率大軍討伐石敬瑭。 唐軍包圍了太原,築長圍以圍困晉陽。石敬瑭遣使向契丹求救,表示願意割地稱臣。九月,契丹主耶律德光親率五萬兵馬增援石敬瑭,唐軍與遼晉聯軍大戰於團柏谷,唐軍大敗,死傷萬餘人。隨後,石敬瑭與契丹軍得以順利南下進逼京師洛陽。途中先鋒指揮使安審信、振武守將安重榮、彰聖指揮使張萬迪等將紛紛歸降石敬瑭,後唐統治岌岌可危,處於即將全面崩潰的前夕。

清泰三年(93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末帝見大勢已去,帶傳國玉璽與曹太后、劉皇后以及太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樓,自焚而死,後唐遂亡。

天福四年(939年)九月癸未,石敬瑭封許王李從益為郇國公,以奉唐祀,服色、旌旗一依舊制。

後晉的開端

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並以幽雲十六州為代價,在契丹扶持下於太原登基稱帝,國號為晉,史稱後晉。

後晉高祖石敬瑭是沙陀人,家世貧寒,連姓氏也沒有,至於石姓,也不知其來源。石敬瑭的父親早年跟從李克用征伐,以功授洺州刺史。石敬瑭為人沉默寡言,穩重沉厚,李嗣源愛之,遂將女兒嫁給了他。

由於這個原因,使他得以在李嗣源帳下為將。李嗣源稱帝后,歷任保義、宣武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李嗣源晚年轉任河東節度使。李嗣源死後,後唐發生了鉅變,兒子李從厚剛繼位,養子李從珂就發動了兵變,領兵殺向洛陽。李從珂召石敬瑭趕來洛陽商議軍國大事,石敬瑭在路上遇到從洛陽逃出來的李從厚,將李從厚的隨從全都殺死,然後把李從厚幽禁起來,去向李從珂請功,最後李從珂派人殺害李從厚。

五代十國亂世:後唐

後唐的失敗

後唐畢竟是以武將軍功集團為核心建立起來的朝代,整體統治階級的政治素養不強是最重要的原因。作為開國君主李存勖繼承了父親李克用的政治遺產後,為了鞏固自己在河東集團的地位,統一內部人心的最好辦法就是繼承李克用的遺志,和朱梁死磕到底,快速凝聚河東集團,消滅公然反叛的臣子。可惜在馬上得到天下,不能在馬上治天下。李存勖並沒有思考過滅梁之後河東集團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偏偏在五代下克上當吃飯的時期,只要軍制沒有改革,皇帝大位是坐不穩的,可以說,缺乏長遠的思考,便應了開頭所說,政治眼光不夠。

唐末藩鎮的割據還是沒有得到有效的制止。對於權力歸於中央的建設還沒有得到開展,皇權至上在五代時期是薄弱的,以下克上貫穿了整個時代。各個藩鎮在都有可能在條件滿足的情況下公然叛亂,這也說明了成為一名優秀的君主是很苛刻的。

1.不僅擁有寬容大量的的大度,而且尚能重德,胸懷寬廣。在用人方面不拘一格,不會任人唯親。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希望看到自己的部下受苦,每次戰鬥的時候都衝鋒在最前面。

2.賞罰分明的君主,對有功之臣毫不吝嗇。尊重人才、寬宏大量、身先士卒贏得部下擁護的基礎。

3.應該是一個思考性的人,具有健全的常識,特別善於權衡利弊和聽取別人的意見。他對友誼忠貞不移,對堅定跟隨他的人十分慷慨和充滿深情。其俗淳樸而專心。因此不自食其言。其法,謊言者死。故莫敢詐偽。

4.對背信棄義的人有天生的憎惡,對忠誠不渝的人則天生的喜愛。他憎恨盜竊,盜竊者殺。決不容赦。雖然無神也無法律,但他們自動尊從自然法,他們對所有汙濁的罪惡,不道德的行為是憎恨的。盜竊,撒謊被視為極端可恥的行為。他喜歡對主人是忠實順從的,也是誠實、公正的。

5.把弱者置於自己的羽翼之下,並堅定不移地保護他們。

6.統治地區之間的一切地區內是如此平靜,以致一個人從日出走到日落處都不會受到任何人的一小點暴力。

7.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決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