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李靖雪夜襲突厥,李世民加冕天可汗

2021-12-26由 聽超哥說邊疆史 發表于 歷史

一場玄武門之變,了結了兄弟間的恩怨,也結束了李淵的政治生命。武德成為過去時,貞觀應運而生。貞觀有貞觀的氣象。這氣象,就是以德服人。只不過對內是文德,對外則是武德。

李靖雪夜襲突厥,李世民加冕天可汗

貞觀初年,天下殘破,急需休養生息。此時,突厥進犯,邊境告急,李世民先是結下渭橋之盟。數年的厲兵秣馬,唐軍兵強馬壯。定襄一戰,李靖生擒頡利可汗,東突厥宣告滅亡。

貞觀之治,由此奠基。

李靖雪夜襲突厥,李世民加冕天可汗

一、突厥進犯

隋唐之際,突厥再次崛起於北疆。李淵起兵時,正是得到了突厥支援才進軍長安。當皇帝后,李淵一度送去了不少金銀珠寶,這沒有滿足他們的貪慾。

始畢可汗勾結劉武周,入侵太原,失敗後死在草原。接替可汗之位的是他的二弟處羅可汗。一年後,處羅掛了,頡利可汗即位。

頡利稱汗以後,起了君臨中原的野心,三番五次進犯。唐朝國力不足,只能被動挨打。為了躲避,李淵一度打算遷都至襄陽,被群臣制止。

玄武門之變後兩個月,頡利親率10萬大軍南下,他們繞到會州(甘肅靖遠),在李藝、張瑾的放縱下(他們是建成餘黨),襲武功,入涇陽,列陣於渭水北岸。

李靖雪夜襲突厥,李世民加冕天可汗

望著巍峨的長安城,頡利興奮莫名。不過他還算清醒,知道突厥騎兵不善攻城,故而派遣親信執失思力面見李世民。

會見過程中,執失思力吹牛說,我家可汗在渭水北岸陳兵百萬,打算與陛下一起狩獵。

李世民大怒,當場下令要將他斬首。宰相蕭瑀、封德彝以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為由,勸皇上放他回去。李世民餘怒未消,把他軟禁在了皇宮。

冷靜下來以後,李世民開始認真思考是戰是和。

如果要戰,倒不是打不過。長安城外就有三萬禁軍,這是唐軍精銳。加上關中地區十三萬左右的府兵,打敗十萬突厥騎兵並非難事。

然而,玄武門之變過去不久,軍中反對勢力沒有完全清除乾淨,要是有人作亂,肯定會削弱軍隊戰鬥力,這樣就不可能一戰消滅突厥。

最好是和談,大唐能休養生息,待實力強了再進行反擊。

二、渭橋之恥

“頡利,你這個背信棄義的小人!”李世民騎著馬,在高士廉等人陪伴下,來到了渭水便橋南岸。

就在頡利懵逼時,對岸出現了數萬唐軍,頡利身邊的人沒見過天子的威儀,更沒見過如此嚴整的軍容,紛紛下馬跪拜。

李世民沒有下令進攻,而是讓大軍稍微後撤,自己和頡利“聊聊”。 頡利已經知道使者被扣押,唐軍也是有備而來,所以心情忐忑地來到橋上。

在橋上,兩國領導人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談,對共同關切的問題以坦誠的態度交換了意見,表示雙方會盡一切可能防止戰略誤判。

之後,雙方“刑白馬設盟”, 唐朝方面又許諾給予大量金帛,頡利擔心被唐軍堵住歸路,這才引兵而去。

李靖雪夜襲突厥,李世民加冕天可汗

渭橋之盟,靠著機智和沉著,李世民化解了一場危機。但突厥的威脅沒有徹底解除。為報仇雪恨,在突厥騎兵撤走以後,李世民從禁軍中選數百精銳,每天陪自己騎馬、射箭。

不但自己習武,他還要求士兵加強軍事訓練,對箭術高明的,會予以弓、刀、布帛之類獎勵。為了增加兵員,加強京師防禦力量,他想盡辦法擴大府兵隊伍。

為了鼓勵當兵,李世民對立下功勳的軍士,無論親屬遠近,地位高低,都不吝封賞。比如,奴隸出身的馬三寶、樊興、錢九隴都因為立下戰功,躋身軍功地主行列。功名只在馬上取成為當時的普遍共識,這也是唐朝前期軍隊戰鬥力強大的重要原因。

三、李靖襲定襄

過了三年厲兵秣馬的日子,唐軍的戰鬥力有了進一步提升,唐軍先是收拾了依附突厥苑君璋,接著滅掉了突厥附庸梁師都。

而此時的東突厥,正在由盛轉衰。

回到草原之後,頡利可汗與侄兒突利的矛盾更加激化。被征服的薛延陀、回紇、鐵勒等部族也與之貌合神離。

李世民當然沒閒著,他巧妙地施以外交手段,將契丹、薛延陀拉進唐朝陣營,讓突利投靠唐朝,約定裡應外合對付頡利。

這年冬天,肆虐的大雪,奪走了草原上無數牧民和牲畜的性命。頡利非但沒有撫卹,反而橫徵暴斂。幾個部落不堪忍受,轉而投靠大唐。

貞觀三年冬,李世民調集10萬大軍,以李靖為主帥,對突厥進行滅國之戰。

李靖雪夜襲突厥,李世民加冕天可汗

一般來說,中原騎兵攻打遊牧民族通常會選擇春天。因為此時牧民的戰馬大多馬瘦毛長,奔跑速度嚴重下降。反觀中原這邊,經過一冬休息,正好馬肥人壯,適合出去砍殺。

不過,李靖沒打算按套路來,偏選在正月出兵,不顧嚴寒,率領三千精騎,從馬邑(今山西朔州)直驅惡陽嶺(今山西平魯西北)。

當時,突厥牙帳在定襄城。接到細作報告,李靖決定奔襲二百里外的突厥牙帳。

那天夜裡,冷風吹在臉上,如同刀割,他們已凍得沒有知覺,卻依然驅趕著戰馬向前。經過一天一夜的行軍,他們趕到定襄城下。

來不及休息,唐軍馬上做好了戰鬥準備。聽說唐軍來了,城中的頡利可汗大驚失色,以為唐軍的大部隊就在後面,倉皇逃竄出城。

頡利逃了,李靖沒有忙著追擊,而是策反了其手下大將康蘇。頡利得知,西逃至渾河,結果被柴紹揍了一頓。鼻青臉腫的頡利,向白道(今呼和浩特西北)而去。

在這裡,他被從雲中(今大同)出兵的李績攔住了。頡利兵敗,丟下五萬人,繼續向北狂奔。

四、天可汗

經此一役,頡利沒了對抗大唐的資本,派出執失思力求和。李世民當然知道這是緩兵之計,於是將計就計,一面派鴻臚卿唐儉北上談判,一面令李靖、李績抓住時機出兵。

唐儉領命,不顧年老體弱,騎著馬趕到頡利駐地。見到唐儉的頡利,眼淚不爭氣地奪眶而出,趕忙準備了一場盛大的宴會。席間,他們相談甚歡,以致頡利產生了兩國關係“重歸於好”的錯覺。

但錯覺終究是錯覺。此時,勝利會師的李靖和李績,正在策劃一場軍事行動,他們選出一萬精銳,各自領兵五千,李靖奔襲鐵山,李績包抄到磧口(今二連浩特)防止頡利逃到漠北。

這一次,又是一場漂亮的突襲。來不及叫苦,頡利逃出了大帳。聽到了外面的喊殺聲,唐儉一下子醒酒了,年過半百的他翻身上馬逃回唐軍營地。

這一戰,李靖斬首萬餘,俘虜十萬,其中包括前隋義成公主,她多次慫恿頡利進攻唐朝。

逃出生天的頡利來到了磧口。就在他自以為安全,打算喘一口氣時,李績出現了。

沒辦法,繼續跑吧,於是一行人向西狂奔。李績哪肯放過,在後面追了一路,光俘虜就抓了五萬。

逃亡一個多月,頡利投奔了舅姥爺蘇尼失,結果遇到了唐將李道宗,蘇尼失舉兵投降。倒黴的頡利繼續往西,準備去吐谷渾。途中,他被張寶項俘虜,免去了再被李靖暴打一次(李靖後來奉命攻打吐谷渾)的厄運。

貞觀四年(630年)四月,頡利被押送至長安。受降儀式上,李淵、李世民父子載歌載舞,表達喜悅之情。

李靖雪夜襲突厥,李世民加冕天可汗

四年後,頡利死於長安。自此,西起陰山,北至大漠的廣闊地域被唐朝收入版圖。

這場滅國之戰,堪稱奇蹟。畢竟大唐立國僅僅十三年,國力遠稱不上強盛。所以,訊息傳到周邊國家,各國紛紛派使者到長安朝拜。他們向李世民奉上“天可汗”的尊號。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