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初唐才子王績酒後感懷,吟誦了兩首佳作,值得收藏和反覆閱讀

2021-12-25由 雲水心語 發表于 歷史

初唐詩人王績早年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頗有建功立業的願望。由於仕途長期失意,尤其是隋末唐初的社會大動亂,使他認識到封建統治的殘酷和宦途之艱難,從而絕意仕進,皈依自然,走上了歸隱的道路。

王績的詩歌特點是能擺脫唐初輕蘼華豔詩風的束縛,他古調別彈,在詩歌的內容和風格上,都別具一格。下面分享初唐才子王績酒後感懷,吟誦了兩首佳作,值得收藏和反覆閱讀。

初唐才子王績酒後感懷,吟誦了兩首佳作,值得收藏和反覆閱讀

獨酌

初唐:王績

浮生知幾日,無狀逐空名。

不如多釀酒,時向竹林傾。

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初唐重要作家之一。王績出身世家,他在隋朝大業中曾任揚州六合丞,後被彈劾而去職。唐高祖武德初年,詩人又以前官待詔門下省;唐太宗貞觀年間,又任太樂 丞。

王績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變化,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著重大的影響,他在抒寫隱逸之情的詩作中,經常提到嵇康、阮籍和陶淵明等古人,也顯然是有所寄託。

他幾次出仕都官職卑微,時間不長,所以他在《自撰墓誌》裡描述自己才高位下,以至於天子不知、公卿不識。他在40多歲時終於不堪愁悶,辭官還鄉,躬耕東皋,直至去世。

初唐才子王績酒後感懷,吟誦了兩首佳作,值得收藏和反覆閱讀

詩人感懷世事無定、生命短促,短短几十個春秋,卻難以 才 盡其用,更有許多事情無法完成。所以他告誡後世,“

無狀逐空名

”。無狀,猶言“莫效”,世人忙忙碌碌,都為名利。而作者卻覺得這些不過是浮名虛利,多少年之後都會化作灰燼和塵埃。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無數人爭先恐後地爭名奪利,都是因為其太具有誘惑力,讓人難以割捨、不願放下,甚至為之寢食不安、神魂顛倒。一個“逐”字,言簡意賅,描繪了世人不捨不棄的狀態。而“

浮生、空名

”,則反映了詩人恬淡的襟懷。

初唐才子王績酒後感懷,吟誦了兩首佳作,值得收藏和反覆閱讀

後兩句表達了詩人希望歸隱的態度,“

不如多釀酒,時向竹林傾

。”作者引用魏晉時竹林七賢的典故,覺得人生需要及時行樂、開懷暢飲,肆意酣暢、不留遺憾。

生命就像一杯酒,有人望之興嘆,有人因其開懷。詩人雖然獨酌,卻非常清醒,他經歷坎坷、博聞廣識,親眼目睹了人世間很多不平之事,也認識到封建社會的侷限性,只是無力改變,只能退隱林泉。

初唐才子王績酒後感懷,吟誦了兩首佳作,值得收藏和反覆閱讀

過酒家

此日長昏飲,非關養性靈。

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為 醒。

王績的後半生都是在隱逸中度過,他的代表作主要是表現其隱居期間的思想傾向和生活態度。他的作品經常描寫自己箕踞散發、玄談虛論的生活狀態,也表達出兀然同醉、悠然便歸的隱姿逸態。

初唐才子王績酒後感懷,吟誦了兩首佳作,值得收藏和反覆閱讀

開篇抒寫在酒家的豪飲,“

昏飲

”二字,刻畫出詩人獨飲時間之久、酒量之大,大有效仿竹林七賢中的酒仙劉伶的意思。詩人喝得昏頭昏腦,似乎也不願意醒來,也許醉夢裡他正與陶淵明對酌,更脫離了塵世的各種痛苦和煩惱。

詩人酒醉心明,還說自己雖然酒醉不醒,但與內在性格和修養毫無關涉。換句話說,詩人認為自己的學識廣博、品德高尚,只是自己身處社會劇烈變革時期,很多人觀點落後、思想保守,自己無法說服其改變,只好沉醉於美酒之中。

初唐才子王績酒後感懷,吟誦了兩首佳作,值得收藏和反覆閱讀

後兩句抒寫了內心的迷茫,大家都醉了,自己還很清醒,這其實也是一種痛苦。詩人心中鬱悶,卻無法表達,更缺乏知音。所以一個“

”字,蘊含了多少辛酸和惆悵;一個“

”字,更體現了詩人內心極其孤獨和悲愁。

這種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感受,正是他憤世嫉俗的最好獨白。詩中明顯流露出的孤獨無倚、時無相識的感慨,正反映了他鬱結內心的苦悶,曲折地表達了他對現實社會的憤懣和不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