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曾國藩曾經考秀才六次不中 後來怎樣逆襲 實現六年內進士及第

2021-12-24由 股金縱橫 發表于 歷史

對曾國藩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曾國藩是一個資質十分平庸的人,其之所以在今天廣受追捧,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他是“庸人”的楷模,是一個現實版“平庸的我”。他的成功史告訴我們:一個資質平庸之人靠自己的自律與努力最終能取得不平凡的成就。曾國藩身體力行的指引我們,平庸的人如何成就自己不凡的理想。

曾國藩曾經考秀才六次不中 後來怎樣逆襲 實現六年內進士及第

曾國藩

曾國藩成名之後,他家鄉流傳著一個關於他小時候讀書的小故事。說曾國藩從小讀書非常刻苦,每天足不出戶,主要的事情就是讀書,而且規定自己每天不背下一篇文章就不許睡覺。有一天夜裡,他坐在書桌前背書,有一個小偷,潛入他的書房裡,爬到房樑上,準備等曾國藩睡著了,下來偷東西。結果沒想到,曾國藩笨得不像樣子,這篇課文怎麼也背不下來。小偷在房樑上等得不耐煩了,都已經睡了兩覺,醒來一看,曾國藩還在那兒背,聽來聽去,連小偷都背會了。到後來,小偷實在忍無可忍,從房樑上跳了下來,指著曾國藩的鼻子,破口大罵:“你這個笨豬,還讀什麼書?背那麼久都背不出來,我都會背了!”說完,從頭到尾背了一次。然後甩門揚長而去,留下曾國藩在屋裡目瞪口呆。

這當然只是鄉人穿鑿附會的傳說,不過這個傳說恰恰說明了兩件事:第一,曾國藩確實很笨;第二,曾國藩確實很用功。曾國藩小時候的確不屬於那種才氣橫溢的人,但他求學之路非常早,在他虛歲五歲的時候,也就是四周歲時,曾麟書就在老爺子的授意下給曾國藩啟蒙,八歲時曾國藩就讀完了五經這種晦澀難懂的經典,九歲時就開始練習八股文,到了十四歲曾國藩就和他的父親曾麟書一起參加秀才考試了。

但上天就好像有意要考驗曾國藩一樣,連續六次考試都不中,他和父親都成了鄉里的笑柄。但就在第六次,主考官做了一個動作,讓他改變自己的一生。

話說發榜這天一大早,父子倆就滿懷期待地趕去看榜。這一次,曾麟書的大名赫然寫在榜上!父親終於高中了!實現了曾氏家族幾百年來零的突破!

曾國藩曾經考秀才六次不中 後來怎樣逆襲 實現六年內進士及第

看榜

可是,曾國藩這次卻沒有考中,他不單止落榜,還被學臺“懸牌批責”。原來清代有個慣例,每次考試後,主考官為了促進考試質量,每次都會挑幾篇文章出來作為範文教育考生。當然,有正面的例子,也有反面的典型,曾國藩的這次考卷就被當成了“反面典型”。主考官給曾國藩的評語是“文理不通”, 說此文文筆尚可,只是道理沒講通,是文理不通的典型。“文理不通”是很嚴重的批評。所以被“懸牌批責”為“文理不通”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情,相當於全省通報批評。這一下可好,曾國藩不光在湘鄉縣出名,還在全省“臭名遠揚”。

這次“懸牌批責”對曾國藩刺激非常大,曾國藩後來自述這是自己平生第一大挫折:“餘生平吃數大塹……第一次壬辰年發佾生,學臺懸牌,責其文理之淺。”這是他長到這麼大第一次被人家當眾批評。

回家之後,他一聲不吭一頭鑽進書房裡,再也不出來。他要認真反思自己這麼多年讀書考試的經歷,要找出失敗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當然是自己太笨了。連續六次考秀才失利,讓曾國藩確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自己資質平庸,笨得可以。若干年後他在日記當中也客觀的評說自己 “資質之陋,眾所指視”。

但是曾國藩有一股天生的倔勁。他說:“倔強二字,卻不可少。功業文章,皆須有此二字貫注其中,否則柔靡不能成一事。”他絕不認輸,他要出人頭地,為家族爭光。解決自己遠大理想與平庸資質之間的差距,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比常人100倍的努力。這次被主考官 “懸牌批責”的恥辱,如同當眾一記響亮的耳光,更激起了他的牛脾氣。他要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不達目的不罷休,誓要挽回自己的顏面。

第二個原因,老師教學不得法。曾國藩的老師是誰?是他的父親,曾麟書。他的父親更笨,連著考了17次,43歲才考中秀才,老師都這麼笨,教出的學生就可想而知了。曾麟書教育方法的確十分落後,就是四個字,“死記硬背”。這樣教出來的結果,雖然基本功打得紮實,卻把曾國藩的靈性給埋沒了,怎麼學也沒有多大長進,寫出的文章雖然四平八穩,但缺乏靈氣,無法打動人。

找到了問題癥結所在就好辦了。

曾國藩把自己歷年的考卷和那些模範試卷放在一起反覆對比,看看自己到底缺乏那些方面。看來看去,曾國藩總結出來,自己的主要問題在於寫東西過於古板,過於重視區域性雕琢,缺乏整體的氣勢和大局的貫通。那麼,接下來,自己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在文章的大局觀和整體氣勢上下功夫。

分析出原因,曾國藩就果斷的換了老師,到當地著名的湘鄉漣濱書院求學。

曾國藩曾經考秀才六次不中 後來怎樣逆襲 實現六年內進士及第

曾國藩

道光十二年(1832年),又是科試年,曾國藩再一次踏上了科舉之路。結果這一次,他的名字果然赫然在列!雖然是倒數第二,但是他畢竟成了“秀才”!

就是從這一年開始,曾國藩的好運氣終於來了。

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國藩進入長沙嶽麓書院學習,同年秋天參加湖南鄉試。

考舉人的難度比考秀才高多了,每次鄉試,應試與錄取之比,大約為八十比一,就是八十人當中取一個人,合共湖南全省不過能中四五十人。不過難歸難,一旦考中就有當官的資格了。這次曾國藩文曲星高照,居然一考即中,在這一科取中了湖南省第三十六名舉人。中秀才之後馬上中舉人,這就是所謂“聯捷”,是非常大的榮譽。

曾國藩曾經考秀才六次不中 後來怎樣逆襲 實現六年內進士及第

貢院

為什麼曾國藩秀才考得這樣艱難,而考舉人如此順利呢?這是因為他已經掌握了八股文的訣竅,寫應試文章越來越有心得。事實證明,曾國藩被學臺“懸牌批責”,成了他命運的轉折點。

中了舉人後,曾國藩經過兩次考進士不“售”,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國藩再次參加會試,終於成功登第,殿試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這一年,他二十八虛歲。自此,他一步步踏上仕途之路,併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在接下來的朝考中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親自閱卷,覺得文筆流暢、述理有據,拔為第二,選為翰林院庶吉士。至此,曾國藩光宗耀祖、飛黃騰達的官宦生涯正式開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