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歷史上的今天 | 1963年9月28日,1.5米迴旋加速器竣工

2021-12-23由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 發表于 歷史

1963年9月28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建造的1。5米迴旋加速器(613工程)竣工,內外靶調整結束,束流強度超過設計指標。這也是我國建成的“一五”大科學工程之一。

歷史上的今天 | 1963年9月28日,1.5米迴旋加速器竣工

圖:1963年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建成的1。5米經典迴旋加速器

跨越半個多世紀,當我們再次回首這個歷史節點時,也許並不知道,一句輕描淡寫的“調整結束”,背後有怎樣的歷史曲折,凝聚了多少前輩們的心血與汗水。

1958年,第二機械工業部從前蘇聯引進1。5米迴旋加速器,成立613工程處。按照中蘇簽訂的協議,蘇方提供全套圖紙、技術資料、主要裝置,並派遣專家來現場指導安裝調整工作。

初期階段,建設進展比較順利。然而,1960年8月,加速器主要部件剛安裝好,前蘇聯政府就單方面撕毀合同,撤走所有專家,還帶走了全部設計圖紙及調整資料,並停止供應300多件(臺)還未到貨的裝置。

當時,1。5米迴旋加速器的裝置安裝只完成了約全部工程的60%,單項調整約完成20%,總體調整尚未開始。而國內參加建造的人員大多都是剛畢業不久的青年科技人員,並沒有建造迴旋加速器的經驗。

可想而知,這給我國剛起步的原子能事業帶來了多大的困難。且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此後的器材裝置都斷了來路,就更不必說缺人、缺錢、缺物資、缺技術等等為難之事了。

在這關鍵的時刻,在上級部門的支援下,全體工程技術人員發揮“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立下為祖國爭一口氣的雄心壯志,刻苦鑽研,團結奮戰,克服技術和生活上的重重困難,力爭完成這項艱難的任務。

歷史上的今天 | 1963年9月28日,1.5米迴旋加速器竣工

圖:建所初期613工程處合影

很多前蘇聯停止供應的裝置,我國當時還不生產,只能自行製造,兩年時間之內,“中國製造”頂了上去。失去了關鍵圖紙資料,大家從零開始設計,還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最佳化,實現了“中國創新”。例如,前蘇聯設計的升降式防護門,非常笨重,且存在安全隱患。我們的科技人員創新地提出自己的方案——移動式水門,加工簡單、執行可靠,也完全滿足防護的需求。

困難一個接一個地出現,科技人員就一個接一個地解決。主磁場墊補是影響粒子運動的關鍵部分,關係到最終能否引出束流。大家沒有這方面的實踐經驗,就夜以繼日地進行實驗,一共試驗了三種方案,測量了近10萬個資料,進行了上萬次的分析、對比,才終於找到了規律,取得了成功。

歷史上的今天 | 1963年9月28日,1.5米迴旋加速器竣工

圖:1963年9月28日,近代物理所向第二機械工業部呈報613工程調整結束事宜的電文

自力更生、攻堅克難。終於,在1963年9月28日,我國第一臺1。5米迴旋加速器總體調整順利結束。這是當時國內最大的迴旋加速器,它的建成為我國原子核物理研究創造了重要的實驗條件。

感謝近代物理所檔案室為本文提供資料。

策劃

:黨政辦公室

參考文獻:

鄔恩九,《憶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歷史變遷和楊澄中先生的科學人生》。

靳根明,嶽海奎,《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簡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