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干支紀年和公元几几年之間的換算

2021-12-20由 東經八點零 發表于 歷史

距離上一次分享天文相關的知識已經過去好久了,上個週六呢,恰好是教師資格證的考試,複習的內容裡面涉及到一些教育的發展史,其中一些重要的時間節點,總是會看到不是我們太熟悉的天干地支。然後就想到兩者間換算的事兒。

干支紀年和公元几几年之間的換算

咱們比較常用的公曆

簡單說說紀年吧

要維持正常的生活秩序,時間感還是很重要的。小到計量一天的流逝,大到計量一整年的光陰。

從很久以前開始,我們的祖先就在做著紀年的事兒了,型別還很多,像帝王紀年法、年號紀年法、歲星紀年法、太歲紀年法等,歲星紀年法和太歲紀年法失靈後,就慢慢過渡到了干支紀年法,這個時候差不多已經到戰果時代了。

不過天干和地支的概念,出現要早得多,但怎麼來的,說法不一,有人說是從星象來的,它們最初的形象是從天上的星宿圖形衍化而來,也有從陰陽五行的角度解釋的。在四分曆中,還用到了干支的別名,比如甲是焉逢,乙是端蒙(咦,好像在某小說裡見過的樣子)等等,這些據說是從少數民族那裡傳來的。關於它們的由來有很多,這裡就不說了。

東漢是干支紀年普行的時候。後來,等到傳入民間,干支紀年和十二生肖聯絡在了一塊,一下子就流傳開來了,現在農曆上見到的也是這個版本,十二生肖紀年算是將十二地支形象化的干支紀年法。

干支紀年和公元几几年之間的換算

十二生肖

干支和公元間的換算

來講今天的正題吧。就是干支紀年和公元年份間的換算。

一個比較直接的辦法,是拿出一本叫做《中國歷史紀年表》的東西去查。

但是我們偶爾用一次,也犯不著去備這樣一本書。

方法二隻需要一張“一甲數次表”。干支紀年,是六十年一輪迴,這個表上就給你寫明瞭這六十年間,每一年叫什麼。由於歷史原因呢,這裡最初的甲子年代號數是0,做個說明。

公元1年是辛酉年,2年壬戌年,3年癸亥年,4年甲子年,所以咱們把要算的公元年加上56,然後除以60,得到的餘數對應到上邊說的那個表裡去,就可以了。

方法三,還是查表,這次用到的是一個叫做“甲子檢查表”的東西,這個表分公元前和公元后,用法是一樣的,以前者為例,我們看一下,上邊是左一列天干,右五列地支,最右邊的代表公年年份的個位數,然後下邊有五行數字,是年份的十位數,最下邊三個框框框起來的是年份的百位數和千位數,注意每個框框和上邊五行數字劃分的區塊是一一對應的。要找一個年份對應的干支,先定千位數和百位數,然後去它對應的那個區域內找到十位數,地支所在的列就確定了,然後透過個位數就能定出確切的干支。說起來有一點繞,但是會了之後就很簡單。

干支紀年和公元几几年之間的換算

公元前甲子檢查表

上邊說的呢,都是需要用到表的,要是沒有表呢,就只能硬背了,天干地支二十二的名目還算琅琅上口,然後知道一甲子中它們的排列,都是不停迴圈的。那麼從方法二,稍微再多走一步,將餘數拿出來,除以12的餘數就可以確定地支的位置,除以10的餘數就可以確定天干的位置。當然上邊你得知道公元1年是辛酉年,或者不太反應地過來就直接4年是甲子年,也不一定要加56,關鍵是自己清楚那個餘數的最初年是什麼年。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大家晚安。

參考文獻:《古代天文曆法講座》《中國歷史紀年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