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走進輝煌五百年的建築,紫禁城見證了歷史的榮辱興衰

2021-12-19由 清源文史 發表于 歷史

前言

中國有著世界上最悠久的歷史朝代,在24個朝代中,離我們最近的歷史朝代就要屬清朝了。在清朝的代表中,最出名的要屬紫禁城為首,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歷史建築。它承載了兩個朝代的興衰變化,也充滿了清朝人們的智慧結晶和神秘色彩。在瞭解紫禁城眾多的宮殿中,能夠對清朝的發展有著更深入的瞭解。

瞭解紫禁城

紫禁城的恢弘建設程序

紫禁城約1406年開始建設,從建成到清朝滅亡大概有500多年的歷史。到了清朝康熙年間統統修繕毀壞建築和重建有了如今紫禁城的宏觀外表。清朝皇帝的政治中心從乾清宮到養心殿不斷的修繕,紫禁城見證了整個清朝時期的政治風雲變化。養心殿作為清朝的最重要地點,是皇上處理政務和寢居的主要地點。從雍正皇帝定居這裡開始,一共有8位皇帝居住,見證了整個清朝的興衰。

走進輝煌五百年的建築,紫禁城見證了歷史的榮辱興衰

圖|故宮外觀

養心殿的建築外觀

養心殿位於乾清宮的西側,其面積足有5000平方米之大,是通往其他宮殿的最便利的地理位置。養心殿的外觀成工字型,是紫禁城裡第一個安裝了玻璃的寢宮。內部有著雍正時期御筆寫著“中正仁和”的牌匾。內部的劃分十分的明確,有從雍正時期開始的東暖閣寶座,也有後期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西暖閣。

養心殿內的第一位皇帝

順治皇帝是第一個進入養心殿的皇帝,也是清朝進京的第一位皇帝。順治皇帝在位期間極其重視吏治和朝廷官員的整治。在《清實錄》的記載中發現[1],順治皇帝在位期間對國土的統一和農業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幫助。同時,順治皇帝也是第一位因病在養心殿駕崩的皇帝。

走進輝煌五百年的建築,紫禁城見證了歷史的榮辱興衰

圖|養心殿景

重現養心殿外貌

康熙皇帝是第二位修繕養心殿的皇帝,也是清朝最早建立起興盛時期的皇帝,因為養心殿的地理位置優越的問題,最早的開始修繕,並將其設定成皇上起居處理政務的地點。康熙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在統治期間拓展了廣大的疆土,平反了邊境的混亂,促進了清朝的發展。

養心殿的興盛時期

乾隆皇帝是清朝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也是清史中有著康熙雍正和乾隆三個鼎盛時期,最為最盛世的乾隆統治時期,是整個王朝的分水嶺。在《清史》[2]中關於社會狀態的記載可以發現,當時的社會統一穩定,解決了邊境的很多叛亂現象,當代的農業發展和產量也得到了保障。在乾隆皇帝88歲駕崩後,清朝的鼎盛時期也正式的瓦解了。

儲秀宮的腐朽時代

同治皇帝在位期間,皇權統治變得蕩然無存,真正的實權掌握在儲秀宮的皇帝生母慈禧皇太后手中。咸豐帝死後慈禧太后發動了北京政變,勾結朝中親王大臣進行權利爭奪在朝廷中實行垂簾聽政。在此時期的清朝統治期間,國內外憂外患,動盪不定,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到了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駕崩,享年19歲。慈溪皇太后正是開始了當政時期,正是進入了腐朽時代。

走進輝煌五百年的建築,紫禁城見證了歷史的榮辱興衰

圖|儲秀宮

紫禁城裡的傀儡皇帝

清朝最後的皇帝—宣統帝,是日本控制中國的傀儡皇帝。宣統帝的被迫退位也見證了清朝皇室的結束,新時代的來臨。宣統帝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無奈。溥儀的出生伴隨了寵愛,但前生的帝王時期只享受了三年的時間,到了民國八年離開紫禁城,紫禁城至此淪為空城,1912年清朝正式滅亡。

紫禁城的建立背景

建造紫禁城的初衷是為了體現皇權的至高無上和“天人合一”的古代思想。紫禁城不只是皇室居住的地方,更是國家政權統治的中心地點。相傳龍生九子,天子就是皇帝。皇帝的是受命於天,替天行道的權利。紫禁城的含義取自天宮居住的“紫微宮”一名,因皇室重地,尋常百姓不得踏入,因此被合稱為“紫禁”一名,皇宮城牆也就被稱作了“紫禁城”。最早的紫禁城由明朝朱棣開始建造,仿照南京故宮的樣本前遷都北京進行了長陵修建。每個朝代都有著興衰的變化,明朝也不例外,到了明末發動的農民起義運動,正式的瓦解了明朝的統治。同時,李自成帶領的軍隊燒燬了部分的紫禁城建築,清軍到來後開始了逐步的修繕裝潢。我們現在看到的紫禁城原貌最早是乾隆時期修繕完畢的,一直到宣統帝退位,所有的在位皇帝嬪妃等都居住在此。

走進輝煌五百年的建築,紫禁城見證了歷史的榮辱興衰

圖|紫禁城平面圖

清朝衰敗後的紫禁城

宣統三年時,依照當時的條例,愛新覺羅溥儀在此最後居住,依然保留了許多封建的機構和禮儀制度。雖然建立了新的民國時期,但由於袁世凱竊取了孫中山革命的果實,為了建立新的封建統治,重縣帝國統治的腐朽思想,宣統帝溥儀被迫離開生活多年的紫禁城王府。在1924年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次年成立了故宮博物館,這是最早的北京故宮的名字由來。但在清王朝衰落到新中國成立前的期間,故宮建築髒亂不堪,故宮內部因缺少人煙和修繕,變得格外潦倒。

紫禁城建築形式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故宮的建築以及文物進行了整理和修繕。在1987年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與英國的白金漢宮、法國的凡爾賽宮、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和美國的白宮併成為世界五大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紫禁城的位置位於北京市內的正中心,地理位置極好。我國古代起就有著許多關於風水星象等建築原則,為了體現皇宮的氣概和皇權的威嚴,四面修建了許多山水河流來鎮山負陰。故宮的整體城牆高達3400米,內有52米寬的護城河保護,將紫禁城內部的建築,充分包裹保護。故宮的內部共有8000多間房間,包括了所有皇帝嬪妃等居住和處理政務的房間。8000多間的房間見證了整個皇族的生老病死,日落更替。多少的雪雨風霜,在這座斑駁的紅牆綠瓦建築中,見證了無數人們的生活百態。

走進輝煌五百年的建築,紫禁城見證了歷史的榮辱興衰

圖|紫禁城一角

結語

清朝的發展雖然不是歷史中最長的,但卻是離我們最近的。在儲存良好的故宮群建築中,能夠感受到清朝時期人們的智慧。在許多清朝時期儲存下來的重要古文獻《清史稿》、《東華錄》等,都有著許多的清朝文明和朝代歷史的記載,保留了當時的政治、農業和經濟等優秀政策。在著名的《清明山河圖》一畫中,可以看到盛世時期的人們百態,但每一個王朝時代都免不了被歷史淘汰的結局。清朝的衰亡是為了建立一個更好的國家,也是為了建立一個讓人們更幸福的國度。透過對清朝的紫禁城建築和宮殿的認識分析,能夠更好地還原一個歷史中清朝的模樣。紫禁城在經歷了明朝朱棣的建立,清朝順治帝的修繕,康熙皇帝的完工和乾隆的豐富。在兩個朝代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如今威嚴神奇的建築群體。歲月的流逝,為城外的宮牆增添了歷史的色彩,也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清朝的歷史興衰。

參考文獻

《清史稿》

《東華錄》

《清實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