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土木之難——大明王朝走向衰亡的開端

2021-12-19由 有才說劇 發表于 歷史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歷十二世,傳十六帝,明朝十六位皇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明思宗(崇禎)。

土木之難——大明王朝走向衰亡的開端

土木之難發生在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之難之前,歷經明朝數代皇帝的勵精圖治,大明王朝達到了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頂峰,特別是明仁宗、明宣宗年間,是歷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但是明英宗寵信宦官,遇到了一個堪與蘇妲己相媲美的人——王振。

王振原來是一個教書先生,後來中了舉人,做了管教育的小官,可能覺得仕途無望,就自宮做了太監,因為王振讀書識字,而且聰明伶俐,就被派到東宮侍奉太子,也就是土木之難被俘虜的明英宗。

明宗英繼位後,王振從一個侍奉太子的小太監,一躍成為權利最大的太監——司禮太監總管,當時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時候,擔心宦官專權,就在宮門口掛了一個“禁止宦官干政”的鐵牌,所以大明朝初期的宦官地位很低,雖然王振是皇上的心腹,但是內閣大臣們並不把王振放在眼裡,宦官應該都比較敏感,缺少一個器官,可能在另外一個器官上超於常人,大多宦官太監都善於揣摩別人的心思,可能一個眼神,宦官就知道這個人心裡在想什麼,本來太監就比正常男人少一樣東西,因此心裡極度自卑,甚至有點變態,看到大臣們都輕視自己,王振就蠱惑明英宗用嚴刑峻法壓制大臣,以免大臣們因為皇帝年輕而輕視,其實大臣們輕視的不是英宗,而是王振,英宗聽信了王振的讒言,在王振的嚴刑之下,朝中很多正直的大臣入獄的入獄,流放的流放,抄家的抄家,滅族的滅族,一時人人自危,但是英宗的祖母太皇太后還在,聽說王振幹了很多壞事,就要殺了王振,但是英宗苦苦哀求,才饒了王振一條狗命,王振逃過一劫後,老實了很多,直到太皇太后去世前,一直夾著尾巴做人,太皇太后去世後,王振又漏出了狐狸尾巴,不在掩飾自己,並把朱元璋立下的鐵牌摘掉,然後一手把持朝政,結黨營私,幹盡壞事,無惡不作,罄竹難書,王振人生達到巔峰,英宗被他忽悠的團團轉,權勢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他想透過立功來洗刷惡名,洗白自己,於是在瓦剌入侵大明的時候,王振攛掇英宗御駕親征,王振自任大元帥,親自指揮大軍,結果王振不懂軍事,不僅白白斷送了大明五十萬大軍,而且害的英宗做了俘虜,史稱“土木之難”,王振自己也被憤怒計程車兵殺死,英宗後來被放了回來,復辟繼續當皇帝,英宗不思悔改,常常思念王振,於是下詔為王振正名,並以香木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

土木之難——大明王朝走向衰亡的開端

大明王朝竟被小小的瓦剌打敗,而且皇帝還當了俘虜,簡直是個天大的笑話,這笑話的背後,也預示著大明王朝開始走下坡路,國力和國民信心都受到嚴重衝擊,此後,大明王朝的幾代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崇禎,大明王朝已經根基徹底腐爛,崇禎皇帝雖然想力挽大明王朝於不傾,但是力不從心,大明王朝最終在內憂外患中滅亡。

土木之難——大明王朝走向衰亡的開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