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名言欣賞(轉)

2021-12-18由 老記2018 發表于 歷史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出自《道德經》。

意為:低賤是顯貴的根本,低下是高大的基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出自《論語.學而》。意為:別人不瞭解自己,而自己也不生氣,不也算得上是君子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出自《孟子.告子下》。意為:憂愁患禍能夠使人更堅強地生存下去,而安逸享樂則會使人沉淪頹廢甚至滅亡。【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 出自《荀子.榮辱》。意為:樂觀的人容易長壽,而多慮的人往往短命。【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出自《莊子.駢拇》。意為:野鴨的腿雖然短,但要給它續上一段,也會使其痛苦;鶴的腿雖然長,但若截掉一段,也會使它悲痛。【其寢不夢,其覺無憂】 出自《莊子.大宗師》。意為:修為高的人睡覺的時候不做夢,醒著的時候也沒有憂愁。【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出自《莊子.田子方》。意為: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如死灰,而相比之下,生命的結束倒顯得次要了。【萬物必有盛衰,萬事必有弛張】出自《韓非子.解老》。意為:萬物都會有茂盛和衰敗,萬事都會有鬆弛和緊張。說明盛衰、張弛是一切事物的規律。【不醜不能,不惡不知,尚矣】出自《呂氏春秋.孟夏紀?用眾》。意為:不因為自己有所不能而感到恥辱,不因為自己有所不知而覺得可怕,這是優點。【上為天子而不驕,下為匹夫而不惛,此之謂全德之人】出自《呂氏春秋.本生》。意為:地位高至皇帝也不驕傲,低至百姓也不煩悶,這才是道德完備之人。【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出自三國諸葛亮《誡子書》。意為:寧靜用以修養身心,儉樸用以涵養德行。【蔬食足充飢,何必膏粱珍?繒絮足禦寒,何必錦繡文】出自唐代白居易《贈內》。意為:粗茶淡飯也足可以填飽肚子,何必非要山珍海味呢?粗糙的絲綿也能夠抵禦寒冷,何必非要錦衣華裳呢?【樂太盛則陽溢,哀太甚則隱損】 出自《漢書.東方朔傳》。意為:過於高興就會散溢陽氣,過於哀傷就會減損陰氣。【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出自《漢書.岑彭傳》。意為:人總是苦於不知足,得到了隴地,還想要得到蜀地。形容人的慾望總是沒有止境。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出自戰國屈原《楚辭。漁父》。

意為:滄浪的水如此清澈,可以洗我的冠帶;滄浪的水如此汙濁,可以洗我的雙腳。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出自晉陶淵明《移居二首》。

意為:人的衣食需要自己經營,只要付出勞動,田地是不會欺騙我的!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出自唐代李白《江上吟》。

意為:如果功名富貴能夠長在,那麼,氣勢磅礴的漢水也應該會向西北倒流了。

【人生非寒松,年貌豈長在】出自唐代李白《古風五十九首》。

意為:人的生命不是寒松翠柏,怎麼會不老呢?

【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出自唐代白居易《對酒》。

意為:富也好,窮也罷,能歡樂的時候就盡情歡樂,不懂得盡情享樂的,那才是白痴。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出自唐代李賀《致酒行》。

意為:我有時心煩意亂,不知所措,(但是今天主人的開導令我茅塞頓開。)就像雄雞一聲報曉,黑暗就過去了,光明就到來了一樣。

【太山秋毫兩無窮,鉅細本出相形中】出自北宋蘇軾《軾在穎州與趙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揚州。三月十日湖成,德麟有詩見懷,次其韻》。

意為:泰山雖然大,但卻不是最大的;秋毫雖然小,但也不是最小的。泰山的大,秋毫的小,是兩相比較而存在的。

【美必有惡,芬必有臭】 出自北宋蘇軾《顏樂亭》。

意為:有美好的事物就一定會有醜惡的事物,有芳香的東西就一定會有腐臭的東西。

【因病得閒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出自北宋蘇軾《病中游祖塔院》。

意為:因為生病而得到了空閒,那麼生病也實在不是什麼壞事。靜心安養是最好的藥方,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什麼比這更好的藥方了。

【但令名節不墮地,身外區區安用求】出自明代于謙《靜夜思》。

意為:只要名譽節氣不失落於地,那些不足掛齒的功名利祿又有什麼好追求的呢?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出自北宋柳永《鶴沖天。黃金榜上》。

意為:青春短暫,韶華有限,我寧可用浮名虛譽,來換取那淺斟低唱的歡樂時光。

【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出自北宋柳永《鶴沖天。黃金榜上》。

意為:何必太過於計較人生的成敗得失呢?做個才子詞人,也等於是個民間的公卿宰相。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園紅】 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滸傳》。

意為:人不可能總是交好運,花不可能在所有的地方都是美麗盛開的。

【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

意為:能夠獨善其身的人可以過終日安閒愜意的生活,何必非要你爭我奪萬古留名呢?

名言欣賞(轉)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出自明代蘭陵笑笑生《金瓶梅》。

意為:命中該有的東西總會得到,不該有的東西就不要強求,一味強求也沒有用處。

【心要如天平,稱物時物忙而衡不忙,物去時即懸空在此,只恁靜虛中正,何等自在】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

意為:心靈要像天平那樣,在稱量物體時做到物動而衡杆卻不動,把物體撤去時,就讓其懸空在那裡,保持清虛中正,那是何等自在。

【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力善如緣無枝之樹,才住腳便下墜。是以君子之心無時而不敬畏也】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

意為:克服慾望就好比去拉逆水而行的船隻,稍事歇息,船便會順流而下;努力向善就好比攀緣無枝杈的大樹,只要一停下腳,身體就要向下滑。因此君子的心時刻都處在敬畏警惕中。

【一念收斂則萬善來同,一念放恣則百邪乘釁】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一個念頭收斂約束了則會產生萬種善念,一個念頭放縱恣肆了則將會有百種邪念乘虛而入。

【忘是無心之病,助長是有心之病。心要從容自在,活潑於有無之間】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

意為:淡忘是無心造成的,但是助長這種情形則是有意的行為。因此心要保持從容自在的狀態,活潑於說有也有、說無也無之間。

【目不容一塵,齒不容一芥,非我固有也。如何靈臺內許多荊榛,卻自容得】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

意為:眼睛裡容不得一粒塵,齒縫中容不得一點兒雜屑,原因就是由於這些東西都不是我自己固有的東西。然而心靈中有那麼多的雜念,卻怎麼能夠容納得下呢?

【心一鬆散,萬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萬事不入耳目;心一執著,萬事不得自然】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

意為:心一旦鬆懈,一切事情都會變得無法收拾;心一旦疏忽,一切事情都將不會進入自己的耳目;心一旦執著,一切事情都不能達到“自然”的境界。

【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知,過思者迷正應】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

意為:看得時間長了,即使是那些非常熟悉的字也會不認識了;目不轉睛地看,就會感覺靜物好像在活動一樣。由此可見,一旦心中疑慮過多,就會擾亂正確的見解;思考過度,該做的事情也會猶豫不決。

【安而後能慮,止水能照也】 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

意為:只有安靜下來以後才可以思考,靜止的水才可以映出完整真實的影像。

【樂要知內外,聖賢之樂在心,故順逆窮通隨處皆泰。眾人之樂在物,故山溪花鳥遇境才生】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

意為:快樂應該懂得分內外。聖賢的快樂在其內心,因此,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窮困還是顯達,他們都會泰然自若。而普通人的快樂則是在外物,所有這些人只有在遇到了山溪花鳥這樣的美景時才會感到愉悅。

【人生待足何時足,未老得閒始是閒】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

意為:人生在世,等待著得到滿足,何時才能真正滿足呢?在未衰老時能得到清閒的心境,才是真正的清閒啊。

【談空反被空迷,耽靜多為靜縛】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

意為:談論空虛之道的人卻往往會被空虛所迷惑;沉溺靜境中的人反而常被靜境所束縛。

【從極迷處識迷,則到處醒;將難放懷一放,則萬境寬】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

意為:在最容易使人迷惑之處識破迷惑,則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會保持清醒的頭腦;能把最難放下的事擱置一旁,則心境便會永遠平靜豁達。

【佛只是個了仙,也是個了聖。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

意為:佛只是個善於了卻俗塵的神仙,也是個善於了卻執著的聖人。人雖然聰明,卻不知該如何了卻所有的煩惱,不知了卻萬事便是聰明;倘若心中尚有未放下的念頭,那便是還未完全放下。

【以理聽言,則中有主;以道窒慾,則心自清】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

意為:以理智的態度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則心中就會有正確的主張;用品德修養來約束心中的慾望,則心境就自然清明。

【寂而常惺,寂寂之境不擾;惺而常寂,惺惺之念不馳】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

意為:寂靜時要保持清醒,但可擾亂寂靜之心境;清醒時要保持寂靜,但心念不可馳騁得遠而收束不住。

【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成人智多,愈多而愈散】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

意為:孩子們接受的知識很少,其天性卻愈加完整;成人接受的知識豐富,其思維卻愈加散亂。

【透得名利關,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關,方是大休歇】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

意為:能夠看得透名利這一關,只是小休息;能夠看得透生死這一關,才算大休息。

【有譽於前,不若無毀於後;有樂於身,不若無憂於心】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

意為:追求當面的讚美,不如避免他人背後的誹謗;追求身體上的安樂,不如追求無憂無慮的心境。

【達人撒手懸崖,俗子沉身苦海】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

意為:通達生命真諦之人能夠在懸崖邊緣放手離去;凡夫俗子則沉溺在世間的苦海中不能自拔。

【身世浮名餘以夢蝶視之,斷不受肉眼相看】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

意為:人世間的浮名,我當做莊周夢蝶去看待,絕不用世俗的眼光看待它。

【貧家淨掃地,貧女淨梳頭,景色雖不豔麗,氣度自是風雅。士君子一當窮愁寥落,奈何輒自廢弛哉】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

意為:貧苦人家經常把地掃得乾乾淨淨,窮人家的女兒時常把頭梳得整整齊齊,雖然外表上算不上豪華豔麗,卻有一種高雅脫俗的氣度。因此,君子在處於失意潦倒的境遇時,萬萬不可以頹廢不振、自暴自棄!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則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勝似我的人,則精神自奮】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

意為:遇事稍有不如意,就去想想那些處境不如自己的人,那麼怨恨就會自然消失。心中稍有懈怠的念頭時,就去想想那些比自己強的人,那麼精神就自然會振奮起來。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

意為:隱伏越久的鳥一旦起飛必定會飛得越高,開得越早的花往往越早獨自凋謝。明白了此道理,就免去仕路不暢、懷才不遇的憂愁,就可以消除浮躁冒進、急於求成的念頭。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須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機】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

意為:繩子可以鋸斷木頭,水滴能夠穿透石頭,所以求學問的人也要努力探索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細流匯聚自然能形成溝渠,瓜果成熟之後會自然脫離枝蔓而掉落,所以修行學道的人也要聽任自然才能獲得正果。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淡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

意為:竭盡所能去做事原本是一種美德,但若過於認真而苦了自己,就無法調適自己的精神,也會喪失生活的樂趣;看淡功名利祿原本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但若過分不近人情,就無法對他人、對社會作出貢獻。

【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得意時,便生失意之悲】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

意為:在思慮困苦之際若能堅持原則,問題得以解決時內心自然會獲得快慰的樂趣。在一帆風順之際若過於狂妄,則往往會種下日後發生禍患的根苗。

【神酣布被窩中,得天地衝和之氣;味足藜羹飯後,識人生淡泊之真】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

意為:在粗布被中酣然入睡的人,能夠得到天地間沖淡平和的精氣;在粗茶淡飯後心滿味足的人,能夠領悟到寧靜淡泊的人生真諦。

【石火光中爭長競短,幾何光陰?蝸牛角上較雌論雄,許大世界】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

意為:在電光石火般短暫的人生中較量長短,能爭得多少光陰呢?在如蝸牛觸角般極小空間裡爭強鬥勝,又能奪得多大的世界呢?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貧之無慮;高步者疾顛,故知貴不如賤之常安】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

意為:一個財富積累得太多的人,整天都憂慮自己的錢財被人奪去,可見富有的人不如貧窮的人那樣無憂無慮;一個地位尊貴的人,整天都患得患失地擔心會丟掉官職,可見做官倒不如平民那樣可以常感安樂。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 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

意為:因嫌官職小而鑽營向上,最後落得觸犯國法鋃鐺入獄。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

意為:人們都知道神仙生活得美好,卻依然貪戀世間的功名利祿。

【穩當話,卻是平常話,所以聽穩當話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

意為:平實穩妥的話語,實在是既沒有吸引力也無法令人感到驚奇的言語了,因此,喜歡聽這類話的人是少之又少的;知足常樂、安分守己的人,沒有不切實際的奢求,所以他們活得很快樂,然而,只可惜這類人在我們生活中卻並不多見。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薩;能脫身牢籠處,便是大英雄】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

意為:肯盡心盡力救助陷於苦難中的人,便如同活菩薩在世;能不受世俗人性的束縛,超然於俗務之外的人,便可以稱得上是傑出的人。

【愁煩中具瀟灑襟懷,滿抱皆春風和氣;闇昧處見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

意為:在憂愁與苦悶中能具備瀟灑大度的胸襟,心情才會如徐徐春風般一團和氣;在昏暗不明的環境裡要有開朗博大的胸懷,心境才會如青天白日般明亮。

【胸藏丘壑,城市不異山林;興寄煙霞,閻浮有如蓬島】出自清代張潮《幽夢影》。

意為:胸中藏有千丘溝壑,則生活在城市和山林裡就沒有什麼區別;興趣寄託在煙霞雲霧之中,則生活在塵世中就如身處在蓬萊仙島一樣。

【自知而不自見,自愛而不自貴】 出自《道德經》。意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顯露,自愛自尊卻不自命高貴。【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出自《論語.里仁》。意為:古人不輕易說話,是因為以說了之後又做不到為恥辱。【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出自《論語.述而》。意為:用不仁義的方法得到的榮華富貴,對我來講輕得就像天上的浮雲一樣。【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出自《論語.陽貨》。意為:人類的本性是相近的,只因為後天的習染不同而使差距拉大。【萬事莫貴於義】 出自《墨子.貴義》。意為:天下所有的事沒有比正義更可貴的。【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出自《孟子.盡心上》。意為:得志的時候,要將恩澤施於百姓,不得志的時候,要修養身心,將自己的高尚品德展現於世。【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出自《孟子.離婁下》。意為:如果自己的名聲超過了實際情況,君子就會認為是恥辱。【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出自《荀子.勸學》。意為:蓬蒿長在麻田中,不用扶助,自然挺直;白沙混在汙泥之中,就會與汙泥一樣成為黑色。【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陰而不形】 出自《荀子.勸學》。意為:聲音再小也會被人聽到,行動再隱秘也總會被人知道。【無德不貴,無能不官】 出自《荀子.王制》。意為:沒有德行操守的人不能成為尊貴之人,沒有才能的人不能為官。【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 出自《荀子.不苟》。意為:日常的言論一定要守信用,日常的行為一定要謹慎。【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出自《韓非子.初見秦》。意為:自己不知道而信口開河,這是不明智;自己知道卻故意不講,這是不忠實。【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 出自《韓非子.解老》。意為:和氏之璧本身就有著自然之美,用不著各種顏色來加以裝飾。【蠹眾而木折,隙大而牆壞】 出自《商君書.修權》。意為:蛀蟲太多了,樹木就會折斷;牆上的縫隙大了,牆就會倒塌。【聖人之於天下,恥一物之不知】 出自西漢揚雄《法言.君子》。意為:對於天下的事情,有一件不知道的,聖人都會覺得恥辱。【人必其自愛也,然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然後人敬諸】出自西漢揚雄《法言.君子》。意為:人一定要先自愛,然後別人才會愛他;一定要先自敬,然後別人才會尊敬他。【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出自三國諸葛亮《納言》。意為:雨水從屋頂漏到地下,要阻止它,就要堵住屋頂上的漏洞。屋頂不堵,則漏雨不止,下面就無法居住了。

【懲病克壽,矜壯死暴】 出自唐代柳宗元《敵戒》。意為:知道警惕和防治疾病就能長壽,自恃身強力壯卻會突然死去。【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出自北宋歐陽修《與高司諫書》。意為:不知道人間還有羞恥的事情!這是歐陽修痛斥當時的諫官高若訥趨炎附勢、隨人高下的卑恥行徑的憤俗之語。【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出自北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意為:憂慮操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逸享樂會使自身墮落。【滿招損,謙受益】 出自《尚書.大禹謨》。意為:驕傲自滿會招致損害,謙虛謹慎會帶來益處。【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傳.宣公二年》。意為:人,有誰能夠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夠改正,就是再好不過的事了。【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出自《戰國策.韓策》。意為:寧願做小而潔淨的雞口,也不願做大而骯髒的牛肛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意為:桃樹和李樹本不會講話,但因為其花果能吸引人們,所以,樹下人來人往自然就踏出小路來了。【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潔】出自《資治通鑑》。意為:標杆是彎曲的,它的影子也必定是彎曲的;水源是清潔的,流水也必定是潔淨的。【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出自《詩經.鄘風?相鼠》。意為:看看那老鼠尚且還有一層皮呢,而人卻這樣的沒有廉恥;這樣的沒有廉恥,還活著幹什麼呢?【予其懲,而毖後患】 出自《詩經.周頌?小毖》。意為:我要將過去的錯誤作為警戒,使以後謹慎,以免招來禍患。【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出自戰國屈原《楚辭.漁父》。意為:整個世上的人渾渾濁濁,只有我一個人是清白的;所有的人都喝醉了,只有我一個人是清醒的。【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出自唐代孟浩然《題義公禪房》。意為:看到了潔淨的蓮花,才知道它雖出淤泥,但卻不染半點汙垢。用來比喻人應保持高尚的節操。【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出自唐代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意為:我怎麼能夠低眉彎腰、卑躬屈膝地侍奉那些權貴,讓我心裡不痛快呢?【不學腰如磬,徒使甑生塵】 出自唐代劉禹錫《學阮公體》。意為:絕不會學腰彎得像磬一樣的勢利小人,寧可一貧如洗,甑中生塵。【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出自唐代白居易《放言》。意為:白日裡裝得一本正經,但到了晚上就露出了虛偽的原形,誰能看得出呢?古往今來,這種事什麼時候沒出現過呢?

【由來富與權,不繫才與賢】 出自唐代白居易《嘆魯》。意為:富貴與權勢向來都與才華和賢德沒有關係。【寧作沉泥玉,無為媚渚蘭】 出自北宋梅堯臣《聞尹師魯謫富水》。意為:我寧願做一塊埋在泥裡的美玉,也不願做取悅沙洲的蘭草。【安求一時譽,當期千載知】出自北宋梅堯臣《寄滁州歐陽永叔》。意為:怎麼能夠只企求一時的榮譽呢?應當求得千年之後仍為人們所瞭解和知曉才對。【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出自金代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意為:海棠花愛惜自己的花蕊,不肯輕易露出來,暫且讓那些妖媚的桃李在春風裡嬉笑喧鬧吧。【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出自明代于謙《詠石灰》。意為:就算是粉身碎骨我也全然不怕,只希望把清白留在人間。【古來多被虛名誤,寧負虛名身莫負】出自北宋晏幾道《玉樓春》。意為:自古以來,許多人都為虛名所耽誤,我寧願拋棄虛名,也不願違背了自己的心志。【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出自北宋蘇軾《卜算子》。意為:孤獨的鴻雁飛來飛去,將寒枝都選遍了,可不願停下來在上面休息,最後還是落在了荒涼淒冷的沙洲。形容作者寧處困境也不與濁世苟合的孤傲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出自南宋陸游《卜算子》。意為:雖凋零飄落化為塵土,卻依然清香如故。【人生天地間,無始終者,非君子也】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意為:在世為人,如果做事情無始無終,就不能稱其為君子。【玉可碎但不可損其白,竹可破但不可毀其節】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意為:寶玉雖然也會破碎,但即使破碎了也不能改變它質地的潔白;竹子能夠被破開,但即使被破開也不能改變它原有的枝節。【真機真味要涵蓄,休點破,其妙無窮,不可言喻,所以聖人無言。一犯口頰,窮年說不盡,又離披澆漓,無一些咀嚼處矣】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對於真機真味務必要做到含蓄而不要點破,這樣才會奇妙無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此有“聖人無言”之說。不然,一犯口舌,終年都說不完。再加上眾說紛紜、言辭刻薄,便無絲毫可品味之處了。

【屬纊之時,般般都帶不得。唯是帶得此心,卻教壞了,是空身歸去矣。可為萬古一恨】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人死時,帶不走任何東西。唯有這顆心是可以帶走的,卻又把它教壞了,等於是真正空身而走了。這可稱得上是萬古遺恨了。【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出自明代蘭陵笑笑生《金瓶梅》。意為:一生當中如果沒有做過什麼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那麼半夜的時候聽到有人敲門就不會感到害怕。【威儀養得定了,才有脫略便害羞赧;放肆慣得久了,才入禮群便害拘束。習不可不慎也】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一旦儀表端莊養成了習慣,則稍有疏漏便會感覺羞愧難當;放肆得過久,才進入講禮儀的人群中,則會有備受拘束之感。習慣的養成不可不慎重啊!【唯得道之深者,然後能淺言;凡深言者,得道之淺者也】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只有人得道深了,然後才可以運用淺顯的語言講透徹深刻的道理;凡是那些運用深奧的語言來談論道的人,都是一些得道不深的人。【火不自知其熱,冰不自知其寒,鵬不自知其大,蟻不自知其小,相忘於所生也】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火不知道自己是熱的,冰不知道自己是涼的,鵬鳥不知道自己是大的,螻蟻也不知道自己是小的,這是因為它們相互遺忘了自己與生俱有的本性的緣故。【淡泊之守,須從濃豔場中試來;鎮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上勘過】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是否有淡泊寧靜的志向,必須透過富貴奢華的場合才能檢驗出來;是否具有鎮靜安定的節操,必須透過紛擾的環境才能驗證出來。【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我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命運使我的福分淺薄,我便加強我的德行來面對它;命運使我的身體勞累,我便放鬆自己的心情來彌補它;命運使我的人生遭遇困境,我便提高我的道德修養來通達它。【要知自家是君子小人,只須五更頭檢點,思想的是什麼便得】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要想知道自己是有道德之君子,還是無德之小人,只要在五更天時自我反省一下,檢查一下頭腦中想的是什麼,就可以得出明確的結論。【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心中有了行善的念頭,就可以引來降福的吉神追隨;心中有了作惡的念頭,就會招來為禍的惡鬼追隨。明白了這些便可差使鬼神了。【談山林之樂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厭名利之談者,未必盡忘名利之情】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經常談論隱居山林中的生活樂趣的人,其未必真正領悟了隱居的樂趣;口頭上總說厭倦名利的人,也未必是真的將名利忘卻了。【人不通古今,襟裾馬牛;士不曉廉恥,衣冠狗彘】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人若不通曉古今變化的道理,那就好比穿著衣服的牛馬一樣;讀書人不明白廉恥,那就好比穿衣戴帽的豬狗一樣。【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內,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一個人如果身處逆境中,那麼其身邊所接觸到的全是有如醫療器材般的事物,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敦品勵行。反之,一個人如果身處順境中,這就等於在他面前擺滿了消磨精神意志的刀槍,會讓身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腐蝕而走向墮落。

【日既暮而猶煙霞絢爛,歲將晚而更橙橘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夕陽西下時,天邊的晚霞光彩奪目,而一年即將過去時,金黃色的橙橘更是芳香四溢。因此,有德的君子到了晚年,更應有煥發的精神。【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有道德修養的君子,其心地應像青天白日一樣光明磊落,沒有什麼不可告人之事;而其才能則應該像珍藏的珠寶一樣,不輕易讓人看得出來。【閒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在閒暇時不要輕易放過寶貴的光陰,最好把握時間做一些準備,以便日後忙碌時有所受用;在平靜時不要忘記充實心靈,要為他日養精蓄銳,以便事情來臨時能應付自如;在無人看見時也要保持光明磊落的胸襟,這樣才能俯仰無愧於心,在眾人面前受到尊敬。【心曠,則萬鍾如瓦缶;心隘,則一發似車輪】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心胸開闊,即使是萬鐘的財富也會像瓦罐一樣不值錢;心胸狹隘,即使是一根頭髮也會被看得像車輪一樣重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意為:冰清玉潔來到這個世上,再冰清玉潔地離開這個世界,這遠比陷於汙泥濁水中要強多了。【不忮不求,可想見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養功夫】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由安貧樂道、與世無爭,可以看出一個人心境的光明;不忘記行施道義以培養自己的涵養,便是培植浩然正氣的好方法。【和為祥氣,驕為衰氣,相人者不難以一望而加;善是吉星,惡是兇星,推命者豈必國五行而定】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平和是一種祥瑞之氣,驕傲是一種衰敗之氣,觀相的人很容易就看出來;善良是吉星,惡毒是兇星,算命的人不用陰陽五行便可推算出吉凶。【為濁富,不若為清貧;以憂生,不若以樂死】出自清代張潮《幽夢影》。意為:做一個骯髒的富貴者,不如做一個清高的貧窮者;憂鬱地活著,還不如快樂地死去。【富貴而勞悴,不若安閒之貧賤;貧賤而驕傲,不若謙恭之富貴】出自清代張潮《幽夢影》。意為:如果富貴了而憂愁、勞累,倒不如雖貧賤卻安閒自在;如果清貧卻驕傲自大,倒不如富貴卻謙遜有禮。【酒可好,不可罵座;色可好,不可傷生;財可好,不可昧心;氣可好,不可越理】出自清代張潮《幽夢影》。意為:可以喜好美酒,但不可酒後耍酒瘋罵人;可以喜好美色,但不可以傷害身體;可以喜愛錢財,但不可昧心獲得;可以有脾氣,但不可以超出情理之外。

名言欣賞(轉)

【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出自《荀子.勸學》。意為:人剛一生下來時,哭聲都是一樣,但長大後習俗卻有了不同,這是受了不同教育的緣故。【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出自《左傳.隱公三年》。意為:疼愛子女,就要用高尚的道義來教育他,而不要讓他接納邪惡的東西。【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出自《戰國策.趙策》。意為:父母疼愛自己的孩子,就要為他們做長遠的打算。【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出自《孟子.離婁上》。意為:不使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準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出自《尚書.大禹謨》。意為:報效國家,要能夠勤勞;主持家政,要能夠節儉。【萬鍾一品不足論,時來出乎蘇元元】出自南宋陸游《五更讀書示子》。意為:高官厚祿並不足念,重要的是有了機會要接濟蒼生,為民造福。【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遠憂】出自元代關漢卿《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意為:兒孫們自有自己的生活和福氣,不要再費盡心思為他們的將來勞心傷神了。【種田不熟不如荒,養兒不肖不如無】出自明代馮夢龍《醒世恆言》。意為:辛苦種田,如果沒有成熟收穫,倒不如讓它荒廢好了;養個兒子,如果不肯學好,還不如干脆不養。【一家之中,要看得尊長尊,則家治。若看得尊長不尊,如何齊他?得其要在尊長自修】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一個家庭中,若把尊長看得很尊貴,則這個家庭就會治理得很好。而若把尊長看得不尊貴,則將會如何對待其他人呢?尊長要想被別人尊敬,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加強自身的修養。【人子之事親也,事心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子女對待父母,最主要的是要讓他們心情愉快,其次才是關心他們的身體,倘若只關心他們的身體而不關心他們心情是否愉快,就顯得更差一些,而最差的則是隻保持表面上的禮節而連他們的身體都漠不關心。【心要常操,身要常勞。心愈操愈精明,身愈勞愈強健,但自不可過耳】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心要經常關注一些事情,身體要時常進行鍛鍊。心是越用越精明,身體也是越活動越強健,但是要注意適可而止,不要太過度。【親兄弟折箸,璧合翻作瓜分;士大夫愛錢,書香化為銅臭】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親兄弟如果不團結,就如同價值連城的一組美玉分散開來,其真正的價值蕩然無存;讀書人如果愛財,就會使濃郁的書香轉化為銅錢的臭氣。【煩惱場空,身住清涼世界;營求念絕,心歸自在乾坤】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看破了煩惱的紅塵,便是生活在清涼無比的世界中;斷絕了鑽營求取的念頭,心就生活在自由自在的天地間。【飲宴之樂多,不是個好人家;聲華之習勝,不是個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個好臣士】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整天大擺宴席尋歡作樂的,不算是一個好人家;愛好聲色犬馬錦衣華服的,不算是一個正派的讀書人;過分貪圖功名追求權勢的,不算是一個好官員。

名言欣賞(轉)

【問祖宗之德澤,吾身所享者是,當念其積累之難;問子孫之福祉,吾身所貽者是,要思其傾覆之易】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如果要問祖先是否為我們留下恩澤,只要看我們所享的幸福的厚薄就可知道,因此應當時刻感念祖先遺留恩澤之不易;如果要問我們的子孫將來能否享有幸福,就必須先看自己為子孫留下了多少德澤,假如留給子孫的德澤不多,就應當考慮到子孫毀敗家業是很容易的。【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後的惠澤,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匱之思】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眼前待人處事的立足標準要放得寬闊些,才不會使周圍的人對你發出不平的感嘆;死後留給子孫後代的福澤要能流傳久遠,才會使後人永遠懷念。【教子弟於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檢身心於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功夫】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教導子孫後代就應當從幼年時開始抓起,以便培養他們在為人處世時的正直寬大、光明磊落的氣度;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進行自我的內心反省,時刻保持憂患意識和自我砥礪的修養功夫。【教小兒宜嚴,嚴氣足以平燥氣;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教育自己的孩子應當嚴格,因為嚴格的態度可以壓抑他們浮動的燥氣,使他們能夠安心學習;對待邪惡陰險的小人,我們可以採取尊重的心態,因為尊重的態度可以感化他們邪惡的內心。【家縱貧寒,也須留讀書種子;人雖富貴,不可忘稼穡艱辛】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即使家境貧寒,也應讓子孫讀書;即使生活富裕,也不可忘記耕種收穫的艱辛。【人生不可安閒,有恆業,才足收放心;日用必須簡省,杜奢端,即以昭儉德】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人和天世不能只知安逸閒淡,有了長遠的事業,才能收住放任的本心;平常花費必須節儉,杜絕奢侈浪費的行為,就能夠體現勤儉的美德。【無執滯心,才是通方士;有做作氣,但非本色人】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沒有執著窒礙之心,才是通達事理之人;有矯揉造作之氣,便無法做到樸實無華。【有生資,不加學力,氣質究難化也;慎大德,不矜細行,形跡終可疑也】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天資雖好,但若後天不努力學習,其性格情操依然難有改進;在大的德行上細心留意,卻忽略了小節方面,其言行終究無法讓人心悅誠服。【發達雖命定,亦由肯做功夫;福壽雖天生,還是多積陰德】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一個人的飛黃騰達,雖然是命中註定的,但也可以由他個人努力所決定;一個人的福分壽命,雖然是上天註定,但也需要他多做善事積下陰德。【少年人須有老成之識見,老成人須有少年之襟懷】出自清代張潮《幽夢影》。意為:青年人需要有老年人那種成熟的見識和沉穩,老年人需要有青年人的激情與熱忱,這樣才能有精彩豐富的人生。【打算精明,自謂得計,然敗祖父之家聲者,必此人也;樸實渾厚,初無甚奇,然培子孫之元氣者,必此人也】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凡事斤斤計較、不肯吃虧之人,自以為佔了便宜,其實敗壞祖宗門風的往往是這類人;誠實樸素、為人厚道之人,看起來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其實能夠培養子孫純厚品質,使家門殷興不衰的又往往是他們。【守身不敢妄為,恐貽羞於父母;創業還需深慮,恐貽害於子孫】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一個人謹守自己的行為舉止,而不胡作非為,就是因為擔心自己的不良行為會使父母蒙羞;開創事業之時,也一定要深思熟慮,權衡得失,以免危害到子孫後代。

【原文】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律己則寡過,繩人則寡合,寡合則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責己,小人責人。

【今譯】禮義廉恥,可以用來要求自己,不可用來要求別人。要求自己則能少犯過失,要求別人則難以與人和睦相處,難以與他人相處就不合乎處世之道。所以君子只嚴格要求自己,小人則對別人求全責備。

【原文】為善易,避為善之名難;不犯人易,犯而不校難。涉世應物,有以橫逆加我者,譬猶行草莽中,荊棘之在衣,徐行緩解而已,所謂荊棘者,亦何心哉!如是則方寸不勞,而怨可釋。

【今譯】做善事容易,做了善事而逃避好名聲就難了;不觸犯他人容易,觸犯了他人心裡不計較就難了。為人處世,遇到有人對我蠻橫無理,就要像走在灌木草叢中一樣,荊棘掛住了衣服,只能緩慢前行小心地撥開荊棘就是了,荊棘也不是存心阻人啊!這樣一來便能做到心中不勞累,而化解仇怨。

【原文】責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過。自滿者敗,自矜者愚,自賊者害。多言獲利,不如默而無害。

【今譯】喜歡責備別人的人難以維持與別人的交情,經常原諒自己過失的人永遠不可能改正錯誤。驕傲自滿的人必定失敗,自我誇耀的人愚蠢可笑,自我戕害的人必然害己害人。多說話而得到好處,不如沉默而不受傷害。

【原文】務名者害其身,多財者禍其後。善惡報緩者非天網疏,是欲成君子而滅小人也。禍福者天地所以愛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萬物。故君子恐懼而畏,小人僥倖而忽。畏其禍則福生,忽其福則禍至,《傳》所謂「禍福無門,惟人所召」也。

【今譯】追求聲名的人必然會危害其自身,廣積財富的人必然會給後代帶來災禍。行善作惡遲遲得不到報應,並不是上天疏忽大意,而是上天想成全君子而滅掉小人。災禍和福祚是上天用來表示慈愛之心的手段,就像雷雨雪霜一樣,都是為了培育滋養萬物。所以君子擔心有災禍便恭敬戒懼,小人得了便宜便忘了危險。君子害怕禍來反而會招來福祉,小人以疏忽之心看待福祉反而會招來災禍,這就是《左傳》所說的「禍福沒有定數,全由各人自召」。

【原文】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則世緣易墮;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則空趣難持。

【今譯】必須有出世者的寬廣胸懷,才能入世;否則的話,很容易受到塵世的各種利誘糾纏而使自己迅速墮落;必須有入世者的深刻體驗,才能出世;否則的話,很容易變得空虛無聊而使自己難以把持人生。

【原文】士君子盡心利濟,使海內少他不得,則天亦少他不得,即此便是立命。

【今譯】靠正道謀生的人都盡心盡力去做些有益於他人和世界的事,這使得世人都離不開他,老天爺自然也離不得他。如此做法才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最好途徑。

【原文】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了無時。

【今譯】只要現在能夠停下來休息,那麼就立刻停下來休息;如果要等到一切事情都辦妥時再停下來,那麼這樣的時刻永遠也不可能等到。

 

【原文】事有急之不白者,寬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頑。

【今譯】有時候遇到急切之下弄不明白的事情,應當適當寬緩一下,或許自然而然就真相大白了,不要操之過急,那樣會使當事人十分惱怒,反而增加了事情的複雜性;有的人急切之下任你怎麼勸都不聽從,不妨隨他的便,不去勸他,他或許自己慢慢就會悔悟,不必要採用強制手段逼迫他聽從,那樣只能激發他的逆反心理,使他更加冥頑不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