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看不到自己的問題,找誰都沒用

2021-12-17由 黃浩明 發表于 歷史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魏惠王(前400年 - 前319年),即梁惠王,姬姓魏氏,名罃,魏國安邑(今山西省夏縣)人。戰國時魏國第3任國君(前369 - 前319年)。魏武侯之子。

惠王九年(前361年),從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遷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從此魏亦稱梁。

這人雖然在位時間很長,但是打了不少敗仗,國力衰退,於是心急如焚,

於是到處招賢納士,好吃好喝,想要給高官厚祿,請人才來拯救國力衰退的魏國。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梁惠王,請到了孟子。

注意,孟子是請來的,不是自己跑來的。

見面就是一句,孟老先生,您不辭辛勞,不遠千里來到我們國家,您一定可以給我們國家帶來很大的利益吧。

見面就要利益,心急如焚,想要結果。

不找原因,

看不到自己的問題,找誰都沒用

而且,好像對人也不太尊重,我還記得在讀書的時候,老師翻譯這個叟字,說的是老頭子,

也就是以王的威視壓人,根本不尊重孟子,叫老頭子,您不遠千里而來,您能給我帶來什麼利益?

連交易思維都沒有,就是我能給您帶來什麼,您能給我帶來什麼,連這個思維都沒有,

甚至有些不耐煩,您這老頭子,趕快說,您能給我帶來什麼利益,

可想而知,這種做人的態度,國力衰敗,就很正常了。

一個人的德行,決定了幫他的人是什麼層次的人才,

一個人的德行太差,想幫他的能人想講給他 一些有用的東西,他也聽不懂。

可以說,梁惠王差不多就是這樣一個人,

孟老先生呢,又要從頭教育這個不懂事的大孩子了。

看不到自己的問題,找誰都沒用

我們如果要請人才,起碼的尊重要有的,起碼的道理是要聽的,不能直接問人要結果。

首先的態度是,我要做什麼才能把這個國家經營好。

而不是您能給我帶來什麼,

梁惠王的毛病,陷入就是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去問別人要結果。

這當然是違背儒家思想的基本教條。

看不到自己的問題,找誰都沒用

儒家思想的基本教條,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請教的方式是,孟老先生,我哪裡做錯了,您能否指教我一二,感謝感謝。

這才是一個招賢納士的基本態度。

可見,如果一個人自己的態度不對,找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即便是懂得人才很重要,招賢納士很重要,也沒有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