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高麗王朝的興衰,和高句麗是什麼關係?和中國歷史又是什麼關係?

2021-11-26由 桃花石雜談 發表于 歷史

高句麗和高麗

在東亞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幾個名叫高麗的政權。其中最早的一個是源於中國東北地區的高句麗。高句麗最早源自漢四郡中玄菟郡的高句酈縣,因此在早期也一直被稱為高句麗。但在後期高句麗相對漢化之後,自己要求將自己的漢文名稱改成高麗,所以在後期的漢文史籍裡都將其稱為了高麗。

而高句麗政權在後期在朝鮮半島上佔據了大量領土,對朝鮮半島的歷史也產生了深入影響。所以在高句麗滅亡了200多年之後,朝鮮半島上又出現了一個名為高麗的政權。在公元9世紀末,當時統治朝鮮半島的新羅王朝不斷衰落。在公元891年,新羅前任國王憲安王的一個兒子金弓裔發動反叛,10年之後自己稱王,並將自己所建立的政權定名為了高麗。

高麗王朝的興衰,和高句麗是什麼關係?和中國歷史又是什麼關係?

當時朝鮮半島三國和渤海國形勢

但很明顯這個政權和之前的高句麗是沒有太大關係的,弓裔只是借用了之前新羅敵人的國號而已。所以弓裔的政權稍事穩定之後,立即把國號給改了,先是改成“摩震”,後來又改成“泰封”。但弓裔性格暴虐,所以他的政權並沒有維持多少年。公元918年,弓裔手下的大將王建發動政變(過程和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過程有點像),推翻了弓裔的政權。

而王建建國之後,再次把“高麗”這個名號撿了起來,所以在這之後,朝鮮半島上的政權就被稱為了高麗。而之前弓裔的政權則被改稱為“後高句麗”,雖然其實弓裔從來沒有用過“高句麗”這個國號。而新的高麗建立之後,經過了18年的戰爭,先後將新羅和後百濟兩個王國滅亡,佔據了朝鮮半島大部領土。

高麗王朝的興衰,和高句麗是什麼關係?和中國歷史又是什麼關係?

建立了高麗王朝的王建

在此之後,高麗進一步學習中國中原王朝的制度,設立三省六部,強化中央集權,遏制地方豪強,並建立科舉,而且在公元960年,也就是北宋建立的當年,高麗改革官制,也建立了以文壓武的制度。透過這一系列手段,高麗逐漸穩固了在朝鮮半島上的統治。

高麗和遼金的戰爭

而高麗這個王朝其實可以說是真正屬於朝鮮半島的政權裡和中國各個朝代之間各種瓜葛最多的一個王朝。而桃花石雜談之所以用了“瓜葛”而不是“關係”這個詞,是因為其實在早期差不多300多年的時間裡,高麗和幾個中國王朝之間其實是有過好幾次衝突的。首先在高麗建立之後沒幾年,中國東北地區的契丹把東北地區另外一個政權渤海國給滅亡了。之後渤海國左首衛冒豆士率領了差不多1000戶渤海遺民投奔了高麗,後來渤海的王子大光顯也帶領了一些渤海遺民投奔了高麗。而接納了這些渤海國遺民之後,高麗國王王建竟曾經一度野勃發,想利用這些人組建軍隊北伐契丹。

高麗王朝的興衰,和高句麗是什麼關係?和中國歷史又是什麼關係?

遼朝大致疆域

而在早期契丹似乎並沒有想與高麗為敵,所以在公元946年還曾遣使給高麗送了50匹駱駝。但高麗卻斷絕拒絕了契丹的示好,不但把契丹來使流放到孤島,還把50匹駱駝全部給餓死了,以此來表明自己和契丹不共戴天的態度。此後,高麗採用遠交近攻的策略,與宋朝交好,聯合對抗契丹。

但這樣肯定讓契丹(遼朝)非常不爽,所以雙方之間的緊張關係不斷升級。最終導致契丹在公元993年派出了80萬大軍討伐高麗。在此後26年時間內,遼朝和高麗曾經爆發了三場戰爭。當時雖然遼朝的國力佔優,戰爭主要是在朝鮮半島上進行的,但因為高麗多次拼死抵抗,所以契丹也沒能控制高麗。公元1019年之後,雙方最終達成和約,以高麗向契丹稱臣的方式實現了和平。

高麗王朝的興衰,和高句麗是什麼關係?和中國歷史又是什麼關係?

高麗王朝鼎盛期大致疆域

而在此之後的幾十年,高麗和遼朝保持了相對和平的關係。現時因為宋遼雙方當時也處在了澶淵之盟之後的長期和平狀態之中,所以高麗還在公元1071年和宋朝恢復了與遼朝開戰之後中斷的聯絡。而在這種相對和平且與中國交往密切的環境中,高麗實現了相當程度繁榮。在此期間,一些到過朝鮮半島的阿拉伯商人將高麗王朝的譯名Korea傳到了西亞歐洲,使Korea成為了朝鮮半島在世界多數語言中的名字。這也是高麗王朝留給現代世界最大的遺產了。

不過在進入公元12世紀之後,因為一系列變故,高麗的國勢迅速轉弱。當時在高麗內部,出現了外戚專權的情況。當時高麗的李氏家族連續幾代都與高麗王族聯姻(在些情況下還是李家強迫王族聯姻),最終引發了高麗王族和李氏家族的嚴重內訌,導致高麗國勢由盛轉衰。而在外部,當時女真人迅速崛起,在滅亡了遼朝前後與高麗也曾爆發戰爭。而在女真人建立金國並滅亡遼朝之後,也切斷了高麗了宋朝聯絡的渠道,使高麗保持繁榮的外部條件也不復存在,也加速了高麗的衰落。

高麗王朝的興衰,和高句麗是什麼關係?和中國歷史又是什麼關係?

高麗與金朝對峙形勢

而在高麗有了衰落的苗頭之後,高麗的武將也開始挑戰高麗以文壓武的制度。公元1170年,高麗武將鄭仲夫、李義方和李高等人發動政變,將高麗毅宗毒死,立了傀儡明宗。此後高麗進入了武臣專權的時代。

和元朝同命運,高麗曾是元朝的一部分?

但武臣專權也並沒有使高麗的國勢得到提振,因為很快高麗就遇到了當時歐亞大陸上開掛的存在,也就是蒙古帝國。而蒙古和高麗之間開戰,其實跟當時中國北方的政局演變也有很大關係。

大家知道,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之後,很快就對金朝發動的打擊。而這又導致金朝內部迅速發生了一些變故。在金朝滅亡了遼朝之後,許多遼朝的遺民就變成了金朝的臣民。他們雖然在金朝倍受欺壓,對金朝的統治也一直不滿,但在金朝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們也無可奈何。但這時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金朝自己也遇到了大麻煩,這就讓當時金朝內部的契丹遺民又活躍了起來。

高麗王朝的興衰,和高句麗是什麼關係?和中國歷史又是什麼關係?

蒙古興起使中國北方的形勢發生劇烈變化

公元1212年,遼朝王族後裔耶律留哥和耶律耶在今天吉林省境內發動叛亂,幾個月內就聚集起了幾十萬人。當時他們還得到了蒙古的支援,所以很快和金朝來鎮壓的軍隊形成了對峙。之後,耶律留哥很快稱王,重建了一個名為“遼”的政權,後來這個政權被稱為東遼。但這個小政權想憑自己的實力生存在當時還是困難了點,所以耶律留哥很快就投奔了鐵木真,成為了蒙古的藩屬。

但當時在契丹人內部,卻還有一些人不願意臣服蒙古。公元1216年,耶律留哥的弟弟耶律廝不殺死了300名蒙古使者,之後自己在今天遼寧海城稱帝,又建立了後來被稱為後遼的政權。但後遼建立之後,很快受到了金朝和蒙古的多重打擊,而且始終內訌不亂,所以很快在遼東就無法立足了。

那麼他們去了哪呢?答案就是:他們去了當時蒙金都沒有控制的朝鮮半島。在進入朝鮮半島之後,後遼軍隊還曾一度對高麗西京平壤發動過攻擊,但很快被擊敗。之後,蒙古聯合東遼的軍隊也很快發兵攻打後遼,而此時高麗也趕快站隊,派出軍隊支援蒙古軍隊。這樣到了公元1219年,後遼在幾方聯合打擊下滅亡。

高麗王朝的興衰,和高句麗是什麼關係?和中國歷史又是什麼關係?

鐵木真末期蒙古帝國大致疆域

雖然當時蒙古軍隊進入朝鮮半島主要是打擊後遼,跟高麗還算是友軍,但這樣一來,蒙古的勢力也很自然就擴充套件到了朝鮮半島周邊。公元1225年,蒙古要求高麗朝貢,結果高麗不但不理,還把蒙古使者給殺了。雖然當時因為鐵木真正集中兵力攻打西夏,蒙古並未馬上報復,但雙方的樑子就此結下了。

而且在幾年之後,高麗還聯合金朝在東北的殘餘勢力平章事溫伯罕對蒙軍發動了突襲,結果招致了蒙古的猛烈報復。公元1231年,蒙古大汗窩闊臺命令大將撒裡臺對高麗發動了猛攻。當時蒙古軍隊勢如破竹,很快迫使高麗投降。而撒裡臺在留下了72名達魯花赤之後撤離。達魯花赤也就是蒙古和元朝時期蒙元政府任命的地方最高長官,所以當時等於蒙古已經將高麗視為歸順的自己的地區。

但在蒙軍撤離之後,高麗很快將72名達魯花赤全部殺死,同時高麗王室還遷都到了東方海上的江華島,擺出了和蒙古拼個魚死網破的架勢。此後蒙古當然很快再次派兵攻打高麗,不過雖然蒙古大軍很快就打到了半島南端,但當時蒙軍的水軍確實實力有限,所以沒能佔領江華島。

高麗王朝的興衰,和高句麗是什麼關係?和中國歷史又是什麼關係?

公元1235年蒙軍在朝鮮半島征戰路線

在隨後的20多年時間裡,蒙古又幾次攻打高麗,但始終都沒能攻佔江華島。不過高麗面對當時橫行歐亞的蒙古軍隊,也越來越落入下風,所以在公元1253年同意王室離開江華島,同時把王室的世子安慶公交給了蒙古作質子。但在此之後,大量高麗高官仍然留在了江華島,並仍在計劃抵抗乃至反擊蒙軍。結果招致蒙軍在隨後幾年又連續幾次討伐高麗,最終高麗在巨大壓力下發生內訌,當時武臣政權的代表人物崔竩被殺,之後高麗服軟,向蒙古稱臣,但蒙古允許它保留原有習俗,而且讓其王族繼續執政,不干涉其內部事物。

但是崔竩死後,他的家族卻不願意歸降蒙古,自己組建了一支軍隊繼續與蒙古及後來的元朝軍隊作戰。而蒙元和高麗之後與這支被稱為三別抄的軍隊又進行了10幾年的戰爭,三別抄在後期陷入被動之後,還曾向日本鎌倉幕府救援,但沒有獲得迴應。最終在公元1273年被元朝和高麗軍隊聯合剿滅。

公元1275年,高麗元宗去世,他在元大都(北京)做質子的兒子返回高麗都城開城,即位成為高麗忠烈王。但此後高麗完全成為了元朝的臣屬,高麗王對內也不再稱皇帝(之前高麗是對內稱帝,對外稱王),其敬稱由“陛下”改成“殿下”,同時不再有廟號(就是什麼祖、什麼宗這種死後的尊稱),同時高麗的各個政府部門都降級改名,高麗完全成為了元朝的臣屬。

高麗王朝的興衰,和高句麗是什麼關係?和中國歷史又是什麼關係?

元朝時的各個行省,包括徵東行省

此後,歷任高麗王都要和元朝公主通婚,而元朝則開始透過嫁到高麗的公主及其隨行人員完全掌控了高麗的朝政,各個嫁到高麗的元朝公主都擁有了比高麗王更高的地位。公元1280年,建立了元朝的忽必烈在高麗建立徵東行省,在高麗都城派遣達魯花赤直接掌控高麗朝政。此後,高麗基本上成為了元朝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劃,但其達魯花赤在後來則長期由高麗王兼任。

公元1313年,元朝恢復實行科舉制度,總共在全國設定了17處省級鄉試考場,其中的一個就設在了高麗,最終在高麗的300名鄉試考生中選中了3人到北京參加會試。公元1320年元英宗繼位之後,則更進一步,曾經想廢除徵東行省,將徵東行省改制成和中原各個行省實行一樣的走官制度的三韓行省。而如果這個想法得到實施,那麼高麗國就等於完全滅亡了。

高麗王朝的興衰,和高句麗是什麼關係?和中國歷史又是什麼關係?

元朝時期高麗內部的區劃

但此時元廷的一名漢臣王約卻表達了反對意見,說高麗距離北京距離遙遠,土地貧瘠,風俗複雜,如果改制耗資巨大,很可能得不償失,所以不如維持現有制度。而他的觀點得到了當時元朝丞相的贊同,最終使元英宗放棄了改制的計劃。而根據《元史》記載,當時高麗人曾特地為王約畫像,帶回高麗設祠供奉,並說“不絕國祀者,王公也。”也就是認為多虧了王約才讓高麗沒有滅亡。

不過高麗雖然維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但此時可以說它的命運已經和元朝完全繫結在了一起。所以元朝末年元朝在中原的統治崩潰之時,高麗王室對朝鮮半島的控制也基本同步走向了崩潰。公元1388年,也就是北元小朝廷基本覆滅之時,高麗大將李成桂發動反叛,逼迫高麗王王禑退位,立了王禑的兒子王昌為傀儡君主。四年之後,李成桂廢黜王昌,建立朝鮮王朝,高麗王朝滅亡。(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告知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