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慘烈的上甘嶺戰役,志願軍是如何擊退美軍的呢?

2021-11-18由 姬元鈦 發表于 歷史

慘烈的上甘嶺戰役,志願軍是如何擊退美軍的呢?

在朝鮮談判桌上,美方除了拖這個招數之外,還喜歡快。美軍代表常常在不合時宜的時候要求休會,有時甚至在一天的談判中多次休會,有好多次雙方代表在椅子上剛剛坐好,美方就宣佈休會。面對美方這種“到會即休會”的做法,李克農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一天,美軍代表走進會議室,剛剛落座,雙方代表就宣佈休會,談判只持續了二十五秒,堪稱談判史上最短的一次。這樣的休會打亂了美方代表的部署和節奏,令他們十分抓狂,可又無法發作。

美國人在談判桌上漫天要價,根本沒想和談。他們其實是想玩兩手政策,一邊用談判來拖延時間,一邊準備長期作戰,雙方打打停停,就連談判中立區也經常發生炮擊。有一次,美方的炸彈落在朝鮮總參謀長南日大將的住所旁邊五百米,他們想用這樣的方式嚇到中朝代表在談判桌上做出讓步,得到戰爭中得不到的東西。事實證明他們想錯了,中國根本不怕他們的炸彈。一九五一年七月二十七日,雙方在確定軍事分界線這個問題上再一次陷入僵局,雙方爭執不下。

最後美軍要挾說:既然你們不同意按照聯合國軍所要求的位置劃分界限,那就讓大炮、機關槍和炸彈去辯論吧。一九五一年八月十八日,聯合國軍發起了夏季攻勢,我方毫不示弱,以強硬姿態堅決回擊,朝鮮談判被迫中斷,雙方的較量從談判桌轉移到了戰場。為了反擊聯合國軍的猛烈攻勢,我軍調高射炮兵防護重點目標,集中鐵道兵力日夜不分搶修被破壞的橋樑和路線。聯合國軍炸多少,我們就修多少,時間一長,美軍知道陸軍打不過,就開始出動他們引以為傲的海、空軍。

在三八線以北的志願軍交通運輸線,聯合國軍展開了一場空中絞殺戰,先後動用一千一百架飛機對中朝的地面部隊狂轟濫炸。一九五一年九月十二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參戰,雙方正面交鋒之後,聯合國空軍的活動區域撤到了清川江以南。到十二月,志願軍共出動飛機三千五百二十六架,擊落敵機六十架,擊傷二十五架。在整個作戰過程中,我們的後勤補給線從來沒有斷過,那是一條敵人打不垮也打不爛的鋼鐵運輸線。戰爭一打就是兩個多月,雙方都意識到一直這麼打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再次回到了談判桌,地點改在了朝鮮開城東南八公里處的板門店。

一九五一年十月二十五日,中斷六十三天的朝鮮談判恢復了。由於美國在夏季攻勢中的失利,最終還是在軍事分界線上讓步了。十一月二十七日,分界線協議達成,但之後雙方又遇到了一個僵局,那就是戰俘問題。中朝主張戰俘問題應該按照日內瓦公約執行,在戰爭結束之後應該釋放並遣返全部戰俘,但美方不同意,他們要求一對一遣返和自願遣返。美國人有十八萬戰俘,我們手裡只有幾萬,一對一換人,中朝的戰俘還是有十幾萬沒辦法回來。所謂自願遣返就更扯了,我們的戰俘在美國人那裡怎麼可能有機會表達自主意願呢?蔣介石為了讓戰俘不回去,還派特務去威脅,誰要回去就把誰的心割出來,我們的戰俘在他們那兒受到的是非人的待遇,怎麼可能不願回家呢?

美國使出自願遣返這一招,目的其實是想影響志願軍的心理,破壞他們的戰鬥意志。中方識破了這一點,堅決不同意美方的提案。但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卻想妥協了,他覺得朝鮮的經濟和人力在戰爭中損失巨大,不想在戰俘問題上同美國人較勁了。美國提什麼方案接受就是了。這時蘇聯的態度就很重要了,斯大林為了讓中國把美國牽制在亞洲,好讓蘇聯在歐洲有喘息的機會,他選擇站在了中方這邊。有了斯大林支援之後,蘇聯的先進武器也到位了,中國在談判桌上的底氣就更足了,雙方誰也不讓誰沒法談了。

一九五二年十月八日,美國單方面宣佈談判無限期停止,為了逼迫中國在談判桌上做出讓步,美軍決定還是用拳頭說話。朝鮮戰場上,中國軍隊發動了秋季反擊戰,連連得手。為了逆轉被動的形勢,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在看到當時戰場地理形勢之後,計劃對中國軍隊展開大規模的反攻,而這個反攻的起點就是看起來似乎並不起眼的上甘嶺地區。其實上甘嶺地區暗藏殺機,美軍一旦能夠奪取這個地區,便能以此為陣地,進攻戰略要地武勝山。美軍在執行作戰任務的隊伍方面,動用了常年南征北戰,在美軍內部赫赫有名的第七師,而且信奉火力制勝論的範弗裡特,光是火炮就給軍隊配備了三百多門。

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聯合國軍對上甘嶺地區發動攻擊,其中對武聖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的攻擊特別猛烈。美軍出動三百多門重炮,二十七輛坦克,以每秒六發炮彈的速度,將鋼鐵之火傾瀉到志願軍堅守的陣地上。一天內,美軍向上甘嶺發射三十多萬發炮彈,五百多枚航彈,激烈的炮火轟炸讓幾乎每一點五平方米的土地上便落下一枚炸彈,山面被削去兩米後寸草不生。但即便是如此,空前集中的炮兵卻依然打不垮中國的鋼鐵防線。當敵人炮火猛烈的時候,士兵們會暫時據守於坑道,炮火減弱了間隙,則馬上回到防守位置,準備迎擊敵人。

到了夜間,中國軍隊還主動對美軍展開夜襲,尋求近身搏殺,以削弱美軍的火力優勢。在志願軍的積極防禦下,僅僅才用七天的時間,美軍第七師傷亡率便達到了百分之三十八。但即便是這樣,美軍依然對自己的大炮很有信心,完全不把我軍炮兵放在眼裡。美軍竟然將射程較遠的105毫米和155毫米榴炮彈,部署在巨型巖只有二至五公里的火力線上,當雙方炮兵正式交手後,美軍傻眼了。

一九五二年,志願軍炮兵空前強大,火炮總數達到了一萬五千門。隨著五顏六色的訊號彈升空,中國炮兵發射的炮彈像雨點般傾瀉到美軍陣地上,甚至用一門炮幹掉了敵軍四個炮營。在中國炮兵的壓制下,美國部分陣地竟然幾十分鐘沒有打出一枚炮彈。所以火力壓制聞名的美軍第一次嚐到了被別人火力壓制的滋味。令美軍沒想到的是,自己引以為傲的火力優勢,不僅沒有為他們取得最終的勝利,自己反而在中國軍隊的地毯式轟炸前死傷大半。美軍第七師一名上尉心有餘悸地告訴隨軍記者,中國軍隊的炮火像下雨一樣,每秒鐘一發,可怕極了,我們根本沒有藏身之處。在這樣的情況下,聯合國軍隊只有停止進攻。

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上甘嶺戰役正式結束。這場戰役中,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共投入兵力十萬,在上甘嶺這個方圓不過3。7平方公里的地方,每天有十幾萬發炮彈傾瀉在山頭上,激烈程度前所罕見,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高水平。戰役期間,美軍共發射了一百九十多萬發炮彈,五千多枚航彈,而志願軍則發射了四十多萬發炮彈。敵我雙方反覆爭奪陣地達五十九次,志願軍共擊退聯合國軍九百多次衝鋒,最終志願軍守住了陣地,取得了勝利。

在持續四十三天的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一共投入了4。3萬人的兵力,傷亡1。15萬人。聯合國軍投入六萬餘人,傷亡2。5萬人。據美國軍方統計,美軍傷亡有百分之六十二是炮火所造成的,百分之三十二是槍彈所造成的,百分之四是地雷造成的。志願軍炮兵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戰爭之神。原本並非精銳部隊的志願軍四十五師在上甘嶺戰役後一戰成名,從此進入主力部隊的行列。可以說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就是從上甘嶺開始的。同時,美國人也明白朝鮮戰爭繼續打下去撈不到一點好處。那麼上甘嶺戰役的結果將如何影響談判程序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