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大IP時代下,《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網路文學影視改編的對比

2021-11-17由 史先生講歷史 發表于 歷史

文/蘿蔔丁

現在的電視劇題材型別繁多,除玄幻仙俠、校園青春、職場奮鬥等大熱題材外,盜墓題材的作品異軍突起,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盜墓類作品新穎,深受觀眾的喜愛,尤其是近年來改編網路文學作品《盜墓筆記》、《鬼吹燈》的IP影視層出不窮,比如《沙海》、《老九門》《盜墓筆記》、《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等。網路文學、IP改編逐漸成為常見的字眼進入到人們的生活,同時隨著國家對文化產業的重視,以及文娛產業自身的迅猛發展,“IP”成為了當下的熱門詞彙,成功稱霸文娛界。

大IP時代下,《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網路文學影視改編的對比

如今的網路文學可以說已經進入發展繁榮時期,而

網路文學以"網路作品—電子收費—書籍—電視劇本—漫畫和動畫—網路遊戲的機制"

的產業鏈也日趨完善。也就是常說的“IP時代”,即:“智慧財產權時代”。具體而言,IP,可以是一部影視劇作,一部文學作品和一個人,甚至包括遊戲、動畫、漫畫、體育、玩偶和主題公園等等,這些IP可以相互轉換,相互改編,從而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產業鏈和產業經營模式,從而形成一個品牌。是時下最熱門最有發展前景的一項產業,也是文娛界最新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模式。

熱門IP不僅成為了文學界、影視圈、網際網路圈紛紛爭搶的“香饃饃”,也讓一直低調生長的文學書城和影片網站迎來了新的“春天”。面對外界源源不斷的IP需求,作為IP源頭的文創界,正努力培養新一批的網路文學創作大神,以打造出更多風靡IP時代的新晉“網紅”。

大IP時代下,《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網路文學影視改編的對比

一、網路文學IP改編的熱門潮流

伴隨著網際網路發展的網路文學,正是現今文學產業發展的機遇,只要充分利用了網路平臺的優勢,透過網路廣泛傳播,打破了傳統文學拘泥於地域的傳播形式。利用網路文學擁有的可塑性、開放性和延展性,使其迅速發展繁榮,這樣的網路文學的發展的產業鏈也日趨完善。以美國暢銷小說《哈里波特》為例,最初,這只是一部小說,一部給孩子們看的作品,簡單、通俗,滲透進魔法的工具,使他有其神秘的色彩。之後,美國將小說中的場景儘可能的還原,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製作電影。但是這樣的努力是沒有白費的,現如今,當時的拍攝基地已經成為了旅遊觀光勝地,這樣的收入與當面的投入相比真的是大巫見小巫。用文化產業帶動經濟,一方面滿足人們生活日常所需的“精神食糧”,另一方面,還能夠更健康的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近幾年十分熱門的影視劇作,幾乎都是由IP改編。如:南派三叔發表於起點中文網的《盜墓筆記》小說系列。

在2007—2011年陸續出版,《盜墓筆記捌:大結局(上、下)》於2011年12月19日上市,至此《盜墓筆記》系列完結,共出版實體書九本。

《盜墓筆記》系列是南派三叔的代表作,其堪稱近年來中國出版界的經典之作,獲得百萬讀者狂熱追捧。

南派三叔也憑此作名滿天下,躋身中國超級暢銷書作家行列

。之後,網上出現了大量的盜墓筆記的同人小說、同人漫畫、cosplay(角色扮演)和遊戲等衍生產品,在網路上經久不衰,為人樂道。

2015年,由陰愛國導演拍攝的網路劇《盜墓筆記》開播,再一次掀起了"盜墓筆記熱"

,同年八月,三萬“稻米”十年長白山接小哥活動,將“盜墓筆記”話題推向新一輪高潮的同時,也帶動了長白山的旅遊業。而電影《盜墓筆記》突破十億。可以說,一部《盜墓筆記》為相關的個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收益,使文學商業化的體制更加完備。

大IP時代下,《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網路文學影視改編的對比

二、《盜墓筆記》和《鬼吹燈》IP改編的優點

1、原著粉的支援

以網路文學作品為例,一般作品會被選中改編,那麼這部作品一定已經擁有了一定數量的原著粉。如果作品一旦改編,首先就會受到原著粉的熱烈關注,比如大熱的《盜墓筆記》的粉絲

"十年長白山接小哥"

活動,可見原著粉對原作品的喜愛,也就可以保證作品會擁有特定的受眾,不至於默默無聞或者賠本。

其次,當原作品改編時,原著粉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充當宣傳,替自己喜愛的作品向親朋好友推薦,在這個網路社交發達的年代,一條微博,一條朋友圈資訊,就可以起到宣傳作用,擴大改編作品的影響範圍,為改編作品積累人氣。

2、作品的不可複製性

以電視劇作品為例,過去的電視劇、電影劇本,主要由編劇編寫,大多模式化、型別化,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每部電視劇的臺詞驚人的相似,人物形象相似,從而使人產生倦怠感,失去市場。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香港電視劇的拍攝。

大IP時代下,《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網路文學影視改編的對比

曾經風靡一時的港劇幾乎全都是由TVB(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生產,其中的警匪片、宮鬥劇令人津津樂道,

而TVB的電視劇的拍攝流程一般如下:確定今年拍幾部劇——確定劇本型別——確定編劇——編寫劇本——拍攝——播出。

在此過程中,每年要求拍攝的劇目有限,一般就是時下比較流行的固定劇本(武俠、警匪),然後分給固定的編劇編寫,長此以往,一個型別的劇本幾乎都出自同一個人手,從而導致電視劇本型別化、模式化。最典型的就是港劇裡一些經常出現的臺詞,

如:"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你餓嗎?我煮完面給你吃。"等"TVB體"。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臺灣和大陸電視劇行業的發展,這樣僵硬的發展模式,導致港劇逐漸被取代。

而IP改編則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這一問題,由於網路文學作品本身都是原創,從廣泛的網路文學中挑選出的優良作品,縱然型別相似,人物形象,臺詞和情節也有很大的不同。這一類的改編作品,擁有良好的原創性和獨一性。

例如:盜墓類小說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和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的對比

相同點

:同為盜墓題材的小說;同樣是一個盜墓團體不斷地去不同的地方盜墓。同樣都是以第一人稱敘事。

大IP時代下,《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網路文學影視改編的對比

不同點

(1)派別不同

《盜墓筆記》主要是講述的主要人物以長沙為中心的老九門的南派盜墓世家。

《鬼吹燈》則主要講的是北派的摸金校尉的故事。

在歷史上,盜墓的確有南北派之分,從兩部文學作品中也有體現。其中:南派規矩少,北派規矩多,一般南派看不上北派,認為他們既要幹盜墓的缺德事,還要裝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樣,認為北派十分地像偽君子;而北派則認為南派不守規矩,不尊重傳統,認為他們是土狗,糟蹋文物。

南派的人,沒有北派的諸多忌諱,一般一進墓就拿東西,以“巧技”見長,透過自己或是祖傳的經驗,結合所掌握的豐富的理論知識來探穴盜寶,手段高超、知識豐厚,尤其是對中國古代的風水知識,擁有十分透徹的研究。

大IP時代下,《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網路文學影視改編的對比

南派最大的特色就是“望聞問切”。“望”就是看風水。根據土夫子的說法,一般會有大型墓葬存在且墓葬規格高,陪葬品又多又精,擁有眾多國之重器的地方,一定是真正的風水寶地。透過風水之術來判斷和查詢地面有無墓葬,幾乎百發百中。“聞”就是聞氣味,根據氣味的不同來判斷是否存在墓葬。有傳說功夫最好的可以僅僅用鼻子分辨出漢代墓土和唐代墓土的細微的氣味差別。“問”就是踩點。負責問的人一般都說會道,善於察言觀色。他們透過長者、老人的交談講古,傳說、歷史、地名、古蹟等都是判斷是否存在遺蹟的資訊,並從交談中獲取正確的古墓資訊和方位。“切”就是依據土層來判斷墓葬的年代和大小,通常的做法就是用工具在地表打幾個洞,然後透過洞的情況來判斷墓葬具體方向、大小。

北派的人,則講究諸多,他們十分忌諱死人,進墓先點燈,然後朝墓主人祭拜,若燈滅則祭拜後一物不取走人。若燈亮,則承諾只取部分文物,不打擾墓主人清淨。且北派以“巧力”見長,如盜洞該打在什麼地方(棺頭或棺尾)、掘成何形(方形或圓形)都有講究。在陝西關中地區比較多見的方形洞,圈內俗稱“關中式盜洞”,就是北派發明的。

北派盜墓最大的特色其實是工具。因為北方地區的土質較黏,因而針對其土墓的特點而發明了專門用於判斷墓葬的洛陽鏟,其特點是方便、又能快速準確找到墓葬所在地。通常,在洛陽鏟能夠挖出五花土的地方,就有墓葬。此外,斧頭也是北派盜墓常用的工具之一,作開鑿墓葬時用。

大IP時代下,《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網路文學影視改編的對比

(2)敘事結構不同

《盜墓筆記》的敘事結構是射線和環狀旋渦混合敘事。

射線敘事的情節(顯性情節)

:也就是一般群眾看到的,該書的主人公們從一個墓葬到另一個墓葬的盜墓事實過程的敘述。

環狀旋渦敘事(隱性情節):

也就是文學上所講的文學作品蘊含的深層次的內容。

其一:關於盜墓的技能,這屬於神秘知識;

其二:關於中國的土夫子的事蹟,這屬於民間文化,像書中所提到的老九門,他們這些盜墓家族的興衰榮辱和他們傳承的盜墓文化;

其三:關於長生不老藥,這是屬於神話傳說的範疇。在該書中裡的蛇沼鬼城部分中的有關西王母和魯王公的故事,書中隱晦地提到老九門一直在為了某位重要人物尋找墓葬的秘密,也是有關長生不老藥的描述;

其四:關於老九門,這裡隱含著宗教和政治的意義。老九門猶如一個宗教一般,他們有自己的信仰,他們有共同維護的秘密,並且輪流看守雲頂天宮,既是南派盜墓中的一個重要的組織,更像是一個獨特的神秘的宗教。而老九門當年聚合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上頭的大人物尋找長生不老藥。這裡就涉及了宗教和政治。

大IP時代下,《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網路文學影視改編的對比

其五:關於時間和永恆的哲學思考,該書中一個重要人物張起靈,外號“小哥”“悶油瓶”,他出現突兀,且不記得過去,而且每隔十年就會失憶,而另一個主人公吳邪,看似是一個平凡的小市民,但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有人分析說吳邪因為吃了長生不老藥而不老不死,擁有了汪臧海(張起靈的真實身份)的記憶,但是在十年之後,他忘記所有,一直以一個虛假的身份生活在親人們構建的一個虛假的世界裡。而張起靈卻經歷了百餘年,在長生不老藥起效後,重新來到世上,卻不記得以前的所有事。這裡就引發了對時間和永恆的思考,究竟長生不老真的好嗎?什麼才是真正的永恆?如汪臧海,他的確在百餘年前死了,又在百餘年後復活,但他除了身體,什麼記憶也沒有,或者,又跟過去死去的狀態有什麼不同呢?永恆一直是人類關注的話題,引人思考。

其六:關於情感和生命的問題。先前提到,吳邪和張起靈因為長生不老藥而每隔十年就會失去記憶,而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來說,情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而在吳邪和張起靈看似漫長的生命中,卻每隔十年就會失去一切記憶,失去一切情感,那麼這樣的生命是有意義的嗎?

大IP時代下,《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網路文學影視改編的對比

南派三叔運用這樣的敘事結構,讓《盜墓筆記》不再是一部普通的盜墓故事,而更多的是對人的一生之中許多關注的事物,如情感、生命和宗教信仰的問題。蘊含了更多人文情懷和文學內涵,發人深思,令人回味。

《鬼吹燈》的敘事結構是射線敘事。天下霸唱在敘事的時候,只是以簡單的從一個墓葬到另一個墓葬的盜墓故事,著重描述其中的盜墓故事,相對於《盜墓筆記》敘事結構比較簡單。敘事線條清晰明瞭,結構嚴明,具有客觀性和理性。

(3)描寫方式的不同

《盜墓筆記》裡面多心理描寫,注重細節描寫,人物形象豐滿而鮮活,感情刻畫地十分細膩和溫情,減輕和緩和了讀者對盜墓的恐懼。

《鬼吹燈》描寫簡潔明麗,人物形象較為簡單,主要著重對故事情節的設定和描寫,整個行文風格大方凌厲,令人看了熱血沸騰。

大IP時代下,《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網路文學影視改編的對比

從以上的三點,不難看出《盜墓筆記》與《鬼吹燈》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同為盜墓題材的《盜墓筆記》和《鬼吹燈》,兩部作品都是一個團體去不同地方盜墓的故事,但《盜墓筆記》側重的是故事情節的趣味和人物之間的友誼,極賦人文關懷,而《鬼吹燈》則側重在跌宕起伏的情節和盜墓過程的驚奇上,縱使是相同的題材,但帶給人們的感受卻大不相同,從而仍能極大地吸引觀眾。

大IP時代下,《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網路文學影視改編的對比

結語

在發展文化時,無論是正統的影視作品還是IP改編的影視作品都要傳播有益於社發展的正能量。然後在“文學作品—電子收費—書籍—電視劇本—漫畫和動畫—網路遊戲的機制”的發展模式中還應該注意,在製作電視劇時,還應該讓青年學生參與其中,為電視劇製作行業注入新鮮血液,創新電視劇的劇本以及拍攝模式,營造喜聞樂見的電視欄目,豐富人們的業餘生活,提高人們的精神文明修養。在文學作品與動漫、動畫、網路遊戲融合時,還應該避免目前市場是庸俗、低俗、媚俗的作品模式,開創文明和諧的創作模式。文化不是束之高閣的“陽春白雪”,更應該是平易近人的“下里巴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