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金朝進士之間的學緣、聯姻、官員互薦,從而構建的關係網路

2021-11-16由 揣一口袋青橘 發表于 歷史

金朝進士之間的學緣、聯姻、官員互薦,從而構建的關係網路

金朝社會等級可歸結為貴族、品官、平民、奴婢四個等級。

進士群體作為品官重要來源,較多出自於地方具備豐厚田產之家、仕宦官員之家或文化精英之家。

女真進士科的設定體現出女真統治者促使女真社會由門第社會向科第社會轉變的意圖。

儘管女真進士總數量不多,卻可以看做女真社會結構發生漸變的表現。

金朝進士之間的學緣、聯姻、官員互薦,從而構建的關係網路

金朝社會政治環境為進士群體提供透過參政議政獲取政治權力基本條件。進士群體以朝堂為中心,透過政治行為影響金朝歷史發展。

但在朝堂之外進士群體的活動性質和生存狀態,對社會整體氛圍產生更廣闊的影響。

金朝進士群體依託於各種複雜的社會關係,促成各種社會關係不斷生成,符合中國傳統社會

“其共同體交往的方式是以自我為中心,以熟人社會為半徑,以血緣、地緣和學統關係為經緯。”

金朝進士群體內部紛繁複雜的社會關係總體上可劃分為學緣關係、聯姻關係、薦舉關係三大類。

師生、同學、同年之間的交往主動建構著除血緣、地緣之外的學緣關係。

金朝進士之間的學緣、聯姻、官員互薦,從而構建的關係網路

入仕前,年輕士子懷著登科及第步入宦途的目標,除了刻苦攻讀備考科舉之外,還要尋求名師授學指導,與同窗學友一起讀書研討。

透過艱辛的進士科考試後,同年進士在為官仕途中互相扶助提攜。

進士群體內部的聯姻關係十分常見,對姻親物件選擇以及第進士、潛在進士及進士家族成員為佳選。

入仕後,受薦舉制影響,名士公卿對年輕進士的讚譽、提攜或舉薦影響進士未來仕途前景,直接促使不同年齡身份地位學識的進士之間透過各種形式緊密交往。

金朝進士之間的學緣、聯姻、官員互薦,從而構建的關係網路

金代社會生活中,進士群體內部各種關係互相作用影響,形成進士群體特殊的行為方式和思想觀念。

進士群體間的學緣

金代進士未第時,嘗以教授鄉里為業,教授內容多為科舉應試經旨詩賦等必修內容。

其中有經濟因素的考量,更有透過教授講習學問提升自身學術修養的目的。在師生之間教授與共學過程中,結成深厚的私人情誼。

張大節

“自以得學於任倜,待倜子如親而加厚。”

董師中“

師王內翰彥濳,而與之同榜登科。彥潛在沒後,待其子恩禮殷重,不減骨肉。”

金朝進士之間的學緣、聯姻、官員互薦,從而構建的關係網路

師生之間的深情厚意衍生出的尊師重義觀念為士人所推崇。

師生之間不僅存在私人情誼,更值得關注的是透過師生關係,進士群體實現對儒家倫理思想和學術風格的繼承延續。

“師”與“生”之間透過分散的單向聯絡,迅速促使同師門成員之間結識與交往,形成龐大的社會結構網路。

金朝進士之間的學緣、聯姻、官員互薦,從而構建的關係網路

金朝士子為透過進士科考試需要經受嚴格學術訓練,主要由家庭教育、私人授學、學在官府三種途徑完成,其中以後兩種範圍更廣泛。私人授學以一位知名學者為中心,從學者數量較少,學生之間交流更深入,易於形成更密切的交往關係。

同年進士籍貫分散,及第前大都互不相識或無深交。及第後透過一系列官方或私人組織的各種活動,同年進士之間相互熟悉,建立友誼。

在授官後任地方官、館閣同僚、省臺要職過程中,逐漸發展為更加密切的關係。

同年之間交遊存在仕宦途中相互提攜、互相支援的現實因素考量。但同年進士基於共同身份、學術背景、思想倫理基礎之上的長期交往,更易產生真切深沉的情感。

金朝進士之間的學緣、聯姻、官員互薦,從而構建的關係網路

在漫長的官宦生涯中,由師友、同學、同年組成的學緣關係,為進士提供支援,感情關懷,觀念認同,使進士群體內部聯絡愈加緊密。

進士群體間的聯姻

金朝進士及第名額與宋朝相比數量減少,但仍有諸多進士家族出現。家中出現透過進士及第進入仕宦成員,

延續進士入仕方式便成為提升家族政治地位的重要途徑。

金朝進士之間的學緣、聯姻、官員互薦,從而構建的關係網路

因此進士家庭為子女選擇姻親物件時,以進士或進士家族成員為最佳選擇。透過聯姻關係,更多進士家族被涵蓋在婚配物件的範圍之中,形成進士家族的姻親網路。

透過渾源劉氏家族的姻親網路覆蓋範圍,進士群體之間聯姻關係對社會的深層影響可見一斑。

從婚姻雙方的主動選擇來看,金代科舉制度下,進士家族透過主動選擇個人才能出眾的年輕進士或潛在進士聯姻,為家族政治地位持續上升提供助力。

進士家族中女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也是年輕進士或未第士子心目中的良配。

金朝進士之間的學緣、聯姻、官員互薦,從而構建的關係網路

進士家族之間的聯姻有助於進士群體成員形成親密社會關係,向金朝社會結構施加更深層次影響。

進士出身官員的互薦

源於薦舉制度要求,金朝進士出身官員之間常見相互薦舉它職或舉以自代情況。

進士出身官員之間對人格品質和行政能力有相近的評價原則,更容易在價值認同基礎上相互舉薦。

金朝進士之間的學緣、聯姻、官員互薦,從而構建的關係網路

在薦舉制度性強制要求之外,

有志於獲得進士身份的未第士人,同樣期望獲取進士出身官員或文化名人給予提攜和推薦。

金代進士官員之間互薦受到薦舉制度的強制約束,總體呈現審慎態度。互薦關係相對學緣、姻親關係,薦舉與被薦舉雙方的受情感因素影響較少,更趨於政治現實的考量。互薦關係更有利於增強進士群體的政治影響力。

進士群體關係網路的個案觀察

金朝進士之間的學緣、聯姻、官員互薦,從而構建的關係網路

共同興趣愛好和層次相近的學識修養是進士相交的基礎。劉從益對交遊物件選擇以具有共同志趣愛好,性情相同,認可彼此道德修養和學識水平為基礎。

儘管由於交遊物件年齡身份有差距,但交遊雙方具有心理平等性,形成人際關係的相互吸引。

姻親、同學、同年、同僚、同好各種複雜關係彼此聯結

,交遊範圍由小到大,產生廣泛的社會效應。其中最顯著的影響就是在科舉考試過程中,考官熟悉舉子文風使應試者更容易上榜。

金朝進士之間的學緣、聯姻、官員互薦,從而構建的關係網路

進士之間透過交遊聚會對政治事件交換觀點,形成一致意見,有利於形成良好的政治夥伴關係。

進士之間互相援引推薦增強進士群體在金中後期政治格局中的影響力。如程震受張復亨推薦進入御史臺,

劉從益憑藉趙秉文、馮延登薦為應奉翰林文字。

劉從益與趙思文、程震同在御史臺,對女真權貴、宰執重臣不當行為進行彈劾,儘管最終被排擠出御史臺,亦可見對朝政的影響。

金朝進士之間的學緣、聯姻、官員互薦,從而構建的關係網路

在愈加嚴峻的內憂外患中,金朝女真統治者對進士之間的交遊採取防備和控制的態度。

高庭玉案牽涉到眾多金末著名士人,直接原因就是高庭玉為河南府治中路過許州時,召集眾人聚會宴飲,被誣以謀反之罪。

這種防備與控制對漢族進士交遊活動更加明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