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是否被盜?學者推測墓道口位置

2021-11-14由 博陵牛仔 發表于 歷史

【採頡歷史煙花,呈現歲月風華】

唐朝有21位皇帝,其中關中地區有18座陵墓,俗稱“唐十八陵”。

據史料記載:溫韜,京兆華原人也……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而昭陵最固,韜從埏道(墓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筆跡,紙墨如新,韜悉取之,遂傳人間,惟乾陵風雨不可發。出自《新五代史》。

意思是除了乾陵逃脫厄運,其他十七座帝陵無一倖免。根據考證唐睿宗的橋陵,經過1200多年後封墓石條依然完好,這意味著橋陵並沒有被盜掘過。那麼是否唐太宗的昭陵史載有誤呢?我們追隨歷史的痕跡,淺談昭陵被盜之謎。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是否被盜?學者推測墓道口位置

昭陵墓室異常堅固,封門石就有3000塊。

按照唐太宗最初的想法,帝陵完全效仿漢朝規制。但虞世南提出反對意見,認為漢制既勞費了民力,還使盜賊生心,所以漢陵大都被盜,帝王的屍骨也被拋棄荒野。李世民深感兩漢帝陵被盜嚴重,為打消盜墓賊光顧的念頭,還特意豎碑上刻聖旨曰:“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己有。今因九嵕山為陵,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好盜息心,存沒無累。”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是否被盜?學者推測墓道口位置

據史書記載,昭陵地下玄宮建築在山腰南麓,穿鑿而成。初建時架有棧道(長約400米),文德皇后先葬入玄宮,棧道沒有拆除,並在棧道旁上建造房舍,派人為皇后守靈。李世民死後,棧道拆了,玄宮才正式被封。從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用3000塊大石砌成,每塊石頭重2噸,石與石之間相互鉚住,澆以鐵水以封固。

昭陵風水佈局,符合古代堪輿風水絕佳!

昭陵九嵕山地處渭北平原,山底海拔 570 米左右,其後群山拱衛,山後便是滔滔的涇水; 其前與左右眾山羅列,再往前便是沃野千里的關中平原,而浩蕩的渭水又東西橫穿關中平原,還從古長安城下穿過,形成了“渭水貫都”的奇妙景觀。所以,自唐以降,封建堪輿家普遍認為昭陵的風水為中國曆代帝陵之最佳者。

那麼唐太宗的昭陵墓道口在什麼位置呢?

根據九嵕山發現的最高處石室(疑似徐賢妃墓室),按照古代禮法,如果徐賢妃為昭陵陪葬墓,那麼昭陵的墓道口應在該墓室上方。觀察發現位於最高處徐賢妃墓室上方,有一處很明顯的人工封堵痕跡與人工修築痕跡。或為昭陵墓道口,此處距頂峰約三十米左右,墓道口朝東。(這一推測基本與之前德國測繪團隊推測的基本一致)。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是否被盜?學者推測墓道口位置

唐昭陵是否被盜,學者有話說。

近些年來,不斷有學者對新舊《五代史溫韜傳》所載盜掘昭陵事提出質疑,認為昭陵未被溫韜盜掘。

第一地域說:學者們認為,溫韜當時為耀、裕二州節度使,掌義勝軍。在唐十八陵地區,溫韜的勢力範圍只涉及三原、涇陽北部及富平西北而已,而乾陵所在的乾縣、昭陵所在的禮泉縣都是李茂貞的地盤。如果溫韜真的盜掘唐陵,那也只能是其轄區的唐陵。

第二筆跡說:部分學者們認為,既然溫韜盜掘了昭陵,盜出了“鐘王筆跡,遂傳人間”,為什麼從那時起至兩宋,甚至迄今,都沒有發現《蘭亭序》之類“鐘王筆跡”在人間流傳?野史說溫韜把裝裱字畫的錦繡留下來,字畫付之一炬,試想溫韜本就是獲取財物,這樣價值連城的字畫,溫韜怎麼會以銷燬,不符合常理。因此,他們反證史書記載有誤。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是否被盜?學者推測墓道口位置

有些學者認為昭陵雖然堅固,但是有可能溫韜並沒有透過墓道口進入昭陵,而是從山的一側直接打通墓道,這種猜想只有等有朝一日對其進行科學發掘後才能破解。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是否被盜?學者推測墓道口位置

讓我們回顧歷史,看看昭陵經歷的幾次浩劫

第一,唐末黃巢起義,這夥人缺乏科學的指導,儘管沒有黃巢盜開昭陵的記載,昭陵的地面建築肯定遭到洗劫與損毀。

第二,五代梁國人溫韜擔任耀州節度使(這裡提一句五代朱溫是唐王朝的掘墓人,而溫韜也是唐朝的掘墓人)。據載溫韜率領軍隊用七年時間挖開了十七座唐朝帝陵。而《新五代史》記載頗為詳細:溫韜從墓道進入,發現太宗墓室無異於人間皇宮,恢宏壯麗不言而喻,正中為寢室,東西列石床,石床上擺放鐘王字畫如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