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解密古代大饑荒:樹皮被啃光,為何不下河捕魚填飽肚子?

2021-11-14由 攀哥搞事情 發表于 歷史

中國自古至今就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農業在古代顯得尤為重要,甚至可以說一個國家富強與否與農業的發展有著直接聯絡。相比於現代人多樣化的生活方式,古代百姓生存的依靠就是手中的一畝三分地。當這一年風調雨順,秋收時碩果累累的土地就象徵著一年的好生活,但當遇見蝗災、旱災等自然災害,靠天吃飯的百姓不僅會陷入顆粒無收的貧苦狀況,還有可能因為災禍持續的時間太長導致饑荒的發生。

解密古代大饑荒:樹皮被啃光,為何不下河捕魚填飽肚子?

相比於現代機械化的耕種方式,工業化不發達的古代,耕作的方式都是祖輩相傳的經驗,而且當時並沒有化學肥料可以抵抗雜草,蟲災。可以說,古代的農業在自然災害的面前不堪一擊,儘管歷代統治的君王都將農業發展列為國家大事,但在面對殘酷的災害時,沒有任何與之抗衡的辦法。每個朝代的覆滅,與饑荒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例如明代的滅亡,就是幾年連續饑荒,百姓苦不堪言,最終有人帶領起義逼上梁山,終結明代的統治。

解密古代大饑荒:樹皮被啃光,為何不下河捕魚填飽肚子?

在自然災害發生之後,大饑荒隨之而來,假如災害時間持續不長,君王可以用國庫中的存糧賑災,但是當時間一長,災荒就一發不可收拾。歷史上有很多鬧災荒的記錄,最著名的莫過於光緒年間的水災所引起的“丁戊奇荒”。這場災難自1876年起整整持續了三年,災情分佈於山東、河南、山西等地。這場大災荒的受災人數達到了2億之多,其中1300萬以上的人因沒有食物飽腹而被活活餓死。

對於生活在如今安定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捱餓吃樹皮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但對於曾生活在艱苦環境的長輩來說,捱餓是家常便飯的事情。饑荒來臨時刻,家中沒有存量的普通百姓,為了生活下去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剛開始可能還有野菜可以吃,但當時間一長,人們不得不吃樹皮,吃草根。

英國傳教士曾記錄丁戊奇荒期間災情的慘狀,城外的樹木的樹皮全部被剝下,有的災民將小石頭磨成粉,和成麵糊吃下,陳門口堆積著被餓死的裸屍,災民們被餓的沒有力氣,倒地不起被野狼惡犬分食,還有人吃觀音土充飢。在這期間也發生了很多慘無人道的駭人事件,有的人因為太過飢餓,挖老鼠洞吃老鼠,吃腐爛動物屍體身上的蛆,甚至有人將自己的孩子殺而分食之,當災難來臨時,人性的劣性彰顯的淋漓盡致。

解密古代大饑荒:樹皮被啃光,為何不下河捕魚填飽肚子?

觀音土其實並不是普通的土,而是一種矽與鋁的氧化物,因為其不易被消化,性質穩定也不會產生有毒的物質。災荒時期,人們在沒有吃的情況下,發現了這種類似於麵粉的東西,嘗試之後覺得身體沒有什麼問題,而且還能飽腹,將其認為是上天派來解救災民的神物。這種土雖然無毒但是大量食用以後,就會積攢在人體內,最終使人肚脹而亡。那為何古代災民寧可吃土為生,也不去魚蝦成群的河裡捕魚飽腹呢?

解密古代大饑荒:樹皮被啃光,為何不下河捕魚填飽肚子?

首先當災禍來臨時,或是旱災或是蟲災,無論是什麼災禍,都會對土地上種植的植物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拿蟲災來說,當時蝗蟲漫天,飛過房屋的時候宛如翻卷的烏雲遮天蔽日,蝗蟲所過之地,無論是樹,還是莊稼全都被啃毀。蝗災之後必有大旱,天上豔陽高照,將僅存的水全部蒸發,植物枯死,水都沒有又何來魚呢?

解密古代大饑荒:樹皮被啃光,為何不下河捕魚填飽肚子?

其次無論何種災禍,最終一定會將原本穩定的生態系統破壞,當這種平衡被打破,本來環環相扣的食物鏈斷裂,魚因為沒有足夠的營養物質,或死亡,或在災禍初期就被災民捕撈完,河中可能連一隻生物都沒有。在初期就已經是這幅慘狀,到後期災民想吃魚也有沒有地方捕撈。

解密古代大饑荒:樹皮被啃光,為何不下河捕魚填飽肚子?

再者當災禍發生在中原地帶時,災民沒有捕撈魚蝦的經驗,甚至連工具都沒有,農民並不是漁民,他們家裡只有鐮刀鋤頭,可能很多人一輩子都沒見過漁網、漁船之類的捕撈工具。並且當時的災民只想儘快趕到糧草充足的地方,不會駐足在一個地方太久,呆的太久浪費的力氣越多,可能最終就餓死在路上。換言之就算捕撈上來,也只夠一小部分人吃,而且當時面對如此多的災民,捕上來的魚很可能自己也吃不到,而魚其實早就在災情剛開始,就被肚腹空空的少數漁民捕撈上來吃完了,根本沒有剩餘。

所以說,古代饑荒時的人們為什麼不吃魚呢?事實是,不是他們不想吃,而是在當時已經沒有魚可吃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