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小行星探測的未來展望

2021-10-29由 永登釋出 發表于 歷史

在廣袤的太陽系中,存在著眾多小行星,吸引著天文學家不斷探索。

小行星探測的未來展望

小行星其“星”

要想從無數的星辰中辨認出小行星,並不算一件難事,但要想將太陽系中近20萬顆小行星一一進行辨認,那就有一些難度了。小行星和行星一樣,繞著太陽運轉,但由於體積太小,還未成為行星,因此被叫作小行星。它們的軌道複雜而多樣,大多數小行星集中在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裡,少數特殊的小行星,有的抵達土星軌道,有的深入地球軌道以內。

如何認識小行星

根據它們與地球之間距離的差異,小行星探測所採用的轉移軌道也有所不同。對於近地小行星,一般可採用地球到小行星的直接轉移軌道,轉移過程中包括深空機動和中途修正等數次變軌;對於遠離地球的小行星,由於小行星所在的日心軌道能量遠高於地球公轉軌道,採用直接轉移軌道所需速度増量太大,因此需要採用多次行星借力軌道設計並結合電推進的應用,減少任務所需的推進劑。

小行星探測的未來展望

未來的人類與小行星

傳統的地面觀測小行星只能獲得基本軌道引數和部分物理特性,在對小行星體積大小、物質組成、內部結構、引力場、磁場等引數的測定上存在一定的侷限性。空間探測上,分析手段從遙感分析、就位分析到返回樣品的試驗室分析。太陽系小天體的探測可實施飛越、伴飛、附著、取樣返回等探測方式,在對近地目標小行星進行整體性探測和區域性區域的就位分析後,對主帶目標小行星實現取樣返回。

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期待這些小行星的神秘面紗一一被揭開。

本文由國家遙感中心副研究員魯暘筱懿進行科學性把關。

科普中國中央廚房

新華網科普事業部

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聯合出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