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人生三觀:世界觀、社會觀與人生觀

2021-10-26由 安迪讀書 發表于 歷史

小時候上社會課,課本中總提到世界觀、社會觀與人生觀,一直搞不明白,直到今天隱約有了點兒認識。世界觀代表萬物執行的規律,產生的是世間真理;社會觀是人類社會種群在尋求生存繁衍過程中產生的利益交換體系,是世界觀在人類社會的具體體現;人生觀是個體在社會群裡中尋求利益的行為準則,是社會觀在個體身上的體現。

一、世界觀代表萬物執行的規律,產生的是世間真理。

宇宙遵循熱力學三大定律,即:能量守恆、熵增與絕對零度。地球作為宇宙的一粒微塵同樣遵循這三大定律。三大定律派生出物質執行的規律,宇宙的出現至地球的產生,都是物質在遵循三大定律之後產生的結果。地球萬物的產生同樣避免不了三大定律,從有機大分子,到原核生物,再到真核生物,之後進化出多細胞動植物,進一步產生現在的地球萬物,本質上都是物質在能量不斷轉化中尋求更穩定狀態的結果。

人類作為萬物的一份子,經過幾百萬年的進化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人類,其本質還是物質在三大熱力學定律規定的軌跡下,尋求能量穩態的結果,從而派生出了人類內在的需求,包括獲取能量、繁殖以及精神需求。這些需求的產生是由一系列的電化學訊號作用的結果,而這些電化學訊號只是外界環境導致的一系列的化學鍵的形成與斷裂,從而促進個體的穩態結構。

從世界觀的角度來看,人類的需求只有三種:能量、繁殖與精神。能量的獲取促進了農業、畜牧業、食品業與餐飲業等,繁殖的需求促進了家庭的產生與性行業,精神需求促進了安全、文化、藝術、音樂、科學等行業。所以,吃飽飯、穩定的家庭、興趣愛好這三種需求的滿足就能夠確保個體在世間的立足。

二、社會觀是人類社會種群在尋求生存繁衍過程中產生的利益交換體系,是世界觀在人類社會的具體體現。

人類社會作為一個種群,產生了自己的社會組織體系、經濟組織架構以及社會文化體系。說到底就是建立一套利益交換體系,以維持社會群體的整體穩定,而促進這個群體穩定的根本動力就是利益交換。地球上70多億人口,200多個國家,若干個管理單元,永遠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兩個單元。所以,每個管理單元都有著自己的一套社會管理體系、經濟發展體系以及社會文化體系。不同的管理體系依託自身的資源稟賦與環境特點,發展出符合自身群體結構穩定的利益交換體系。如果沒有外界的影響,這套利益交換體系可以長久存在,直至體系內部因為利益分配的極大不公而自行崩潰。

施政者會制定法律以維持管理體系的穩定,從而保證利益交換體系的穩定。社會的總體進步靠的是生產力的提升,而社會生產力的提升則需要人類個體的努力。如何使這套利益交換體系促進人類生產力的提升,從而帶動整個社會群體的發展,是衡量施政者是否合格的最根本指標。

三、人生觀是個體在社會群裡中尋求利益的行為準則,是社會觀在個體上的體現。

正確的人生觀需要建立在對世界觀與社會觀認知的基礎上,否則只能算是生活經驗的積累形成的一系列條件反射。如何建立正確的人生觀?首先得清楚作為人類個體到底需要什麼。從世界觀衍生,個體的存在只需要滿足能量、繁殖與精神需求三個方面;從社會觀衍生,個體的需求在於有利於社會群體結構穩定的基礎上,如何實現個人的最大利益。總結這兩方面,個體的需求可以分解成:吃、穿、住、行、性、工具與精神七個方面。人生觀就是圍繞這七種需求而產生的行為準則。個體存在的動力就在於不斷滿足吃、穿、住、行、性、工具與精神,而人與人之間的利益交換也只是在不斷滿足這七種需求。

七種需求都得到滿足,個體才能在生理與精神上得到平衡。當代大部分年輕人常年在城市中生活,固然可以輕易滿足吃、穿、住、行、性與工具六個方面,唯獨缺少的精神滿足,這也是大部分年輕人生活充滿焦慮的原因。何為精神滿足,每個人依據基因的不同,對精神需求的方面也是不同的。大致總結起來可以分為:知識、藝術、音樂、運動、情感、親近自然等方面。從人類進化的角度看,每個人都有精神需求,但是需求的側重點不一樣,有些人喜歡研究科學,有些人喜歡運動,有些人喜歡聽音樂,還有人喜歡旅行等,無論是那種精神需求,總結成一句話就是:興趣愛好得到表達。

個體因為各種原因,導致需求的某一方面得不到滿足,從而產生焦慮感,而一旦得到滿足,這種焦慮感便會瞬間消失。但是人類社會派生出無數的行業,基本不可能存在一種行業,讓個體的七種需求得到全部滿足,只存在某種行業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個體的需求。所以當你生活得不到滿足,充滿焦慮時,想一想是哪一方面得不到滿足,勇敢地去獲得這種需求,生活就會重新迴歸正常。

四、小結

大部分的中國人,特別是幾億中產階級,普遍只關注人生觀。人生三觀,世界觀派生社會觀,社會觀派生人生觀。世界觀能降維打擊社會觀,社會觀也會降維打擊人生觀。看懂世界,這個社會也就那麼回事兒了,看懂社會,個人堅持的那些東西就會覺得愚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