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食旅|澳大利亞“漁夫”的磯釣海味之旅

2021-10-16由 四食不惑 發表于 歷史

食旅|澳大利亞“漁夫”的磯釣海味之旅

此“漁夫”非彼漁夫,乃我大學室友,移居到澳洲之後,迷上了釣魚,經常去海邊磯釣,偶爾群裡分享一些魚獲的照片。自從有了這個愛好,家人就再也沒去市場買過魚了。

今日份的美食,就從磯釣取材到烹飪一條龍介紹。

所謂磯釣,是指在突出水面的岩石或礁石灘上垂釣。在那些人跡罕至或很少有人為干擾的磯、礁、島、嶼周圍,水下往往是峰巒疊嶂、懸崖峭壁、深不可測,地形十分複雜;磯巖周圍,礁石叢中,海峽海岬,往往都伴生著極豐富的水生動植物,成為海洋中各種洄游性魚類索餌、產卵的必經之路,一年四季,魚源極為豐富,所以成為磯釣冒險家的垂釣樂園。(來源百度百科)

磯釣是有風險的,這可不是在風平浪靜的湖邊釣魚,所以各項準備工作得做起來。

要想去磯釣,首先得查一下天氣,查天氣第一是為了考察安全性,第二就是天氣對魚獲的影響。

出發前一晚到一些專業網站上,看目標釣點的實時影片,可以判斷其安全性。釣點不能有瘋狗浪,也就是那種看似平靜,突然來一個巨浪,直接一波把人衝倒。然後得看浪潮,浪高於1。3米對於新手就千萬別去外海釣魚了,浪的間隔也得關注,間隔越長,越容易出現瘋狗浪。

天氣對魚獲的影響主要有三點:

1、一般傾向日出和黃昏去釣魚,這個時候魚進食的慾望強;

2、儘量選擇漲潮去釣魚,因為沒漲潮的時候魚在海底都不會靠岸,沒有魚;

3、大浪天的前後幾天,魚一般都比較多。

當然,專業的磯釣愛好者還會做其他的一些準備,我就不在這裡一一介紹了。

到了第二天,約幾位釣友驅車前往。

食旅|澳大利亞“漁夫”的磯釣海味之旅

釣點一般有三種途徑尋找:

一種就是自己在Google看圖,然後實地去考察;

還有一種就是網上有人推薦,不過這種一般都是大眾釣點,人多魚少;

第三種就是密點了,靠相熟的朋友和釣友帶去,釣魚人的潛規則就是隻曬魚獲不問釣點,不太熟的人是不會告訴你密點的。

食旅|澳大利亞“漁夫”的磯釣海味之旅

一個好的密點就是離停車的地方近,且路好走,所以停好車,穿過一片林子,再走一小段山路,就走到海邊了。

食旅|澳大利亞“漁夫”的磯釣海味之旅

到了海邊,越往外走越開闊。

食旅|澳大利亞“漁夫”的磯釣海味之旅

密點往往釣魚的人也不多。看似風平浪靜,其實海里波濤洶湧。

食旅|澳大利亞“漁夫”的磯釣海味之旅

我想叫我室友給我來一張海邊垂釣的照片,室友說,海釣的時候隨時要注意浪,保命要緊,哪裡有什麼機會拍照啊。

食旅|澳大利亞“漁夫”的磯釣海味之旅

他就被浪衝飛過好幾回,曾經親眼看到有人被大浪衝下海里。在外海釣魚可不比在湖邊,很多時候要攀巖才能找到釣點。所以,這項運動大意的話,也是有生命危險的。每年都會有人發生意外,磯釣的時候,救生衣和釘鞋那是必備的。

食旅|澳大利亞“漁夫”的磯釣海味之旅

當然,危險雖有,收穫亦是頗豐,三個人能收穫這麼多魚,成就和滿足感爆棚。

食旅|澳大利亞“漁夫”的磯釣海味之旅

這種魚叫黃鯛,主要分佈於北太平洋的中部和西部,我國則主要產於南海和東海南部。黃鯛一般清蒸一下就挺好吃。

食旅|澳大利亞“漁夫”的磯釣海味之旅

美味的食材往往只需要簡單的烹飪方式,取一條黃鯛,洗乾淨,背上開幾道口。

食旅|澳大利亞“漁夫”的磯釣海味之旅

塞上蔥薑蒜,抹上鹽和料酒,醃半小時。

食旅|澳大利亞“漁夫”的磯釣海味之旅

蒸鍋的水開了後,放入鍋中蒸5-8分鐘,時間跟魚的大小有關係。然後關火利用餘溫再蒸幾分鐘即可,肉質鮮嫩的清蒸黃鯛出爐。

食旅|澳大利亞“漁夫”的磯釣海味之旅

這種魚也比較常見,國內稱為池魚王,鯖科,常用作刺身。

食旅|澳大利亞“漁夫”的磯釣海味之旅

魚肉白中透紅,紅白剔透的,片成薄片即可生食。

食旅|澳大利亞“漁夫”的磯釣海味之旅

當然,魚生固然鮮嫩,但畢竟是淺海魚類,還是得小心寄生蟲,雖味美,不可貪箸,偶爾食之即可。

亦如磯釣,偶爾為之,方為樂趣。

*本文圖片及過程介紹來源於Wei

*本文同步釋出於公眾號:四食不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