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清晨遊鬼城

2021-10-05由 圓如明月 發表于 歷史

清晨遊鬼城

遠眺豐都鬼城

那天,天矇矇亮,我來到鬼城名山。船一靠岸,遊客們便被車接走了;落單的我因不認識路,竟“陰差陽錯”地走到去後山的路上去了。漫步在晨霧迷濛、繁霜鋪地的山路上,只覺山坡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偶爾還傳來布穀鳥“過河”、“快活”的幽幽呼喚;山下則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也許是記憶的深處,還有舊來的意味留存吧!我眼前浮現出十年前的那一次遊覽:那時,“鬼城”是建在地下的,而且,裡面光線很暗;“地獄”的種種酷刑:開膛剖肚、剝皮抽筋……跟真人似的,令人毛骨聳然。想到這裡,我忽然有種恍入桃源之感——那碧綠的菜畦,金黃的菜花,還有路上三三兩兩的行人便感覺有些鬼氣拂拂,莫非這就是“鬼國幽都”的農家麼?

待到弄清了方位,我便折回入口處,坐纜車上山。走出纜車甬道,只見山上古木參天,奇草遍地,怪石林立,鳥語花香,恰似天外仙境。穿過一座懸有“中國神曲之鄉”匾額的亭子,走過一段花香四溢的石板路,便見到非常普通的一式三座石拱橋——“奈河橋”。橋下水池叫“血河池”。傳說,這裡是通往“幽冥世界”的第一道必經的關卡。人死後來到這裡,有罪之魂是過不去的,要被兩旁的小鬼打入“血河池”,遭受蟲蟻、毒蛇的折磨……

跨過“奈河橋”,就是寥陽殿,殿外左側有一條“成仙路”,過“成仙路”,繞玉皇殿、百子殿,來到“無常殿”。“無常殿”對面,一座寫著駭人的“鬼門關”三個大字的漆黑山門映入眼簾。傳說,鬼門關是人死後去陰間報到的第二道關卡。關前兩旁有夜叉、劈山等十八罰惡刑鬼把守,壁壘森嚴,牢不可破。無論是誰,亡魂來到這裡必遭檢查,看是否有通行證——路引。在這張長三尺,寬二尺的黃色紙上印有“為豐都天子閻羅大帝發給路引”和“普天下人必備此引,方能到地府轉世昇天”等字樣,還蓋有“陰司”、“城隍”、“豐都縣府”的印章,人死時燒掉它,鬼魂即離開軀體,燒掉的“路引”即被鬼魂帶到陰間邊卡——鬼門關,經查驗無訛後,方能入境。

闖過鬼門關,便是通往陰間的必經之路——黃泉路,路上有勸戒碑、望鄉臺。從遠望去,望鄉臺似懸在半空。傳說人死後來到地獄,靈魂並未死去,陰天子便發一道命令,允許死者登上望鄉臺,與親人作最後哭別,然後靈魂隨身體一同死去。民間還盛傳人死後,一天不食陽間飯,三天跨過鬼門關,七天到達望鄉臺。

望鄉臺的右側便是“閻王殿”,俗稱“天子殿”,在名山頂。殿前有一“考罪石”,傳說這是通往“陰曹地府”的最後一道關卡,由陰天子親自查考。凡亡魂到此,都要單腳站在“考罪石”上,挺胸抬頭,目視前方“神目如電”四個大字進行考核,不能低頭,低頭就表示低頭認罪。因此,只有陽世行善積德者,亡魂才能順利透過,作惡者會被當場打入十八層地獄。看來,到陰王面前投胎轉世之路多麼不平坦啊!無論你多麼陰險狡詐,到陰王面前同樣會被查出並施以重罰。

過“考罪石”,來到天子殿的前門,右側有手拿白蒲扇,面帶微笑,挺著白白胖胖大肚子、頭戴高帽的“白無常”。“無常鬼”有黑白之分,人稱“無常二爺”。“白無常”是陰司捉拿亡魂,護送投胎的差頭,負責陰司迎善接孝;“黑無常”則是陰司勾攝惡人生魂的差役。在“白無常”,“雞腳鬼”對面,左側是頸上圍著一條毒蛇的“蛇將”和手握一隻毒鷹的“鷹將”。除開“白無常”,另外三個,均猙獰恐怖,長相醜陋,也是專門捉拿惡人生魂的差役。這裡不分高低貴賤,是積德者能轉世變人,作惡者,下地獄。

來到堂前,便見對排肅立,威風凜凜的“十大陰帥”;傳說,他們個個神通廣大,無論惡人的魂本領能上天,能遁土,都逃不脫他們的手掌心。再向前則是“四大判官”,他們或捧生死簿,或握勾魂筆,“罰惡司有公道公平,賞善官無私情私賄。”

來到大殿正中央,光線變得十分陰暗,頓覺陰森森的,陰間的最高統治者——閻羅王赫然高坐於殿堂之上。他身高6米,頭戴皇冠,面部漆黑,雙目圓睜。昭示這裡確乎是一個“善惡昭彰”、“黑白分明”的地方;座前有六值功曹,均俯首聽命,謙恭有加。

殿左右郎房設東、西地獄,是“陰曹地府”行刑場所:上坐執法諸王,下則是鬼卒及亂臣賊子、奸佞小人等受刑組圖,裡面上刀山、下火海、甑子蒸、油鍋炸、磨子推、鋸子鋸、車馬裂、狼狗吃等十八種酷刑,令人慘不忍睹。傳說閻羅王手下有十八個判官司,分管十八層地獄。

那時,我們徜徉於“鬼國幽都”陰陽變幻之神妙境界,盡情欣賞著莫可名狀的仙山鬼趣,恰如蘇東坡《題平都山》詩所云:“足躡平都古洞天,此身不覺到雲間。”“午夢任隨鳩喚覺,早朝又聽鹿摧班。”……

從名山之顛下山,聽幾位北方人互相調侃,一位中年婦女不滿地說:“我在‘閻王殿”轉悠,裡邊的人非要我捐錢,我就捐了兩塊!”旁邊一位男士卻笑道:“那沒辦法,閻王爺面前,你得捐點兒!”說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鬼城名山,與其說是一座供善男信女燒香拜佛,求神祈福的風水寶地,倒不如說是善良的人們抑惡揚善,淨化靈魂,警示人生的一種寄託。其實,如今的人是早已不相信有什麼鬼神了。人們來此,大多原不過出於好奇,來欣賞鬼神文化,抑或只是來舒心散氣,籍此澆去心中的塊壘而已!正如“鬼府”一幅對聯所云:“名山並非冥山,搜縱覓橫,何曾找著罰孽弄鬼;陰王哪是陰王,張冠李戴,原來為了化頑懾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