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蒼耳巖傳說

2021-09-30由 鐵馬江湖任我行 發表于 歷史

蒼耳巖傳說

蒼耳巖

文/陳全成

沿著儻駱古道上的華陽古鎮向北行20餘里,可到達山崖聳立、峽谷幽靜、植被茂密的“蒼耳巖”

蒼耳巖陡峭險峻,山崖陷凹懸空,像一隻平扣的大耳朵。長20米,高10米,陷凹崖洞深5米,能容百餘人避風避雨。山崖底部有山泉四季常流,匯入一口古井。過去儻駱古道穿越山崖,南來北往的商賈貴客要側身擦崖而過,便叫“擦耳崖”。由於行人發出的聲音在峽谷之中衝向蒼天。“耳崖”就能聽出是何方來人,又得“蒼耳崖”之名。

相傳唐朝時,兩代皇帝德宗李適、僖宗李儇當年遇難從長安南逃,沿儻駱古道翻越“興隆嶺”路過此地時,覺得這裡山高溝深,又有山崖驛站,是最好的藏身之地。特別是德宗皇帝李適為躲避朱佌兵變,由於多日辛勞奔波加之天寒地凍、風餐露宿。長女唐安公主便受風寒,身患重病,一路雖有太醫精心調理但病情尚未減輕。不少人認為大山中殺氣太重,便命隨行之人,以商人的身份出山,到付近的板橋村子裡請來兩位“陰陽”先生為公主治病。一連幾天,午時已過。陰陽先生就在擦耳崖以南百米之處比較寬敞的平壩上敬拜山神,燒香拜佛,求神問卦;跳端公,左衝右殺,斬妖降魔。可能是心裡作怪,公主的病情稍有緩解。在這深山老林之中的“擦耳崖客棧”隱藏,大家只能隱姓埋名,委曲求全。在此藏身數十天之後,德宗皇帝又攜家眷繼續前行來到華陽古鎮。在鎮子上只住了幾天,目睹了秦嶺南麓大山中的古鎮商賈雲集,集市繁華,便匆匆離開。經小華陽翻越牛嶺,直奔洋縣。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公主病情復發。當走到洋縣馬暢時,病情惡化,不幸夭折。皇帝及家眷傷心流淚,便將愛女厚葬於馬暢後(也就是現在的馬暢“公主墳”),直奔漢中 。

後來人們把“蒼耳崖”的“崖”字叫成“巖”字。“蒼耳巖”這個名子一直叫到現在。當年“斬妖降魔”的壩子後來就叫“端公壩”。

蒼耳巖傳說

蒼耳巖傳說

作者簡介

陳全成,洋縣作協成員,現居華陽,多篇文章發表在各微信平臺及紙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