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鄭州、開封、洛陽名字怎麼來的?同為古都,鄭州憑什麼成為省會?

2021-09-14由 弟球說個球 發表于 歷史

鄭州、開封、洛陽名字怎麼來的?同為古都,鄭州憑什麼成為省會?

上一期河南由於篇幅的原因,並沒有講完。今天我來和大家繼續聊剩下的四個城市:安陽、開封、洛陽、鄭州。開始之前,還請大家長按點贊支援一下弟球吧。講好中國故事,建立文化自信。咱們先來說豫E安陽。

鄭州、開封、洛陽名字怎麼來的?同為古都,鄭州憑什麼成為省會?

安陽二字中,安為安寧之義,陽,則因其處淇水之北。其實在沒有查資料之前,弟球覺得安陽市好像沒啥特別的。但當我看了一圈之後發現,安陽在底蘊上不比洛陽、開封和鄭州差多少。首先,安陽有七朝古都之稱。其次,這裡盛產了很多名人。比如變法的商鞅、比如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魏徵、比如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飛再比如曹操和神醫扁鵲都選擇葬在安陽。當然,安陽還有一樣東西對於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來說,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就是殷墟。上期提到的商丘是商朝早期的事,而殷墟則是商朝後期的遺址。好了,那為什麼說殷墟對我們每個中國人都很重要呢?因為曾幾何時,古籍中所記載的那個殷商,我們找不到任何一樣文物來證實它的存在。這就給人一種口說無憑的感覺。那這裡都出土了什麼文物呢?弟球列舉兩件非常重要的。首先是陶三通。這個陶質的T形水管在今天看起來好像很不起眼兒,但它卻出現在了三千多年前的殷商,這說明,當時的殷都已經有了完善的排水系統。換句話說:陶三通是文明與智慧的象徵。第二件就是YH127甲骨窖穴了。作個比喻:這個窖穴就相當於三千多年前殷商人的一個圖書館。大家想象一下:我們中國人,可以過這些甲骨文與三千多年前的老祖宗們隔空對話,這是何等的幸福與浪漫啊!對了,司母戊大方鼎同樣也出土於安陽。所以,1959年當郭沫若來到這片他嚮往已久的安陽時,即興潑墨留下了三首詩。這三首詩很長,但弟球引用其中的幾句:

洹(huan)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

寶貝三堆難計數,十貝為朋不模糊。

銅滷銅鼎銅戈兵,有絲成線粟已枯。

此當尚在殷辛前,觀此勝於讀古書。

鄭州、開封、洛陽名字怎麼來的?同為古都,鄭州憑什麼成為省會?

接下來是豫C洛陽,洛陽與鄭州之間的直線距離只有一百公里,然而在這次河南的特大暴雨中,洛陽卻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為什麼會這樣呢?咱們來簡單分析一下。洛陽地處秦嶺餘脈之中,所以四周高,中間低。內部還是西高東低。而四周的山脈又將從東邊來的水汽給擋住了一部分,除了山,還有水。洛陽境內的洛河、澗河、伊河等河流以及它們的支流藉著地勢又成了洩洪最好的通道。對了,洛陽的名字就是因為其處於洛水之北而得名。如此說來,洛陽在排水上,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如果再把時間往前翻就會發現:自古以來,洛陽基本沒發生過較大的自然災害。看來:十三朝古都絕非浪得虛名啊。說到這,有的朋友可能坐不住了,十三朝古都指的不是西安麼?其實,西安和洛陽都是十三朝古都。至於西安與洛陽在古都的氣質上有何不同,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如果大家有興趣,弟球會在後面的影片中和大家細聊聊。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群山環抱在農業時代確實是得天獨厚,但在工業化的今天,也成了限制它發展的重要因素。反觀隔壁的省會鄭州,在地形上確實更合適發展較大的城市群。

鄭州、開封、洛陽名字怎麼來的?同為古都,鄭州憑什麼成為省會?

既然說到了鄭州,那麼它是因何而得名的呢?還有,很多人都覺得,相比洛陽和開封,鄭州的歷史是不是短了點?事實真的是這樣麼?再來看那張諸侯國的圖片。今天鄭州所在地即為二千多年前的鄭國。所以,河南保留了上古時期甲骨文人牽象的豫字,省會鄭州則保留了二千多年前鄭國的鄭字。只是鄭州作為省會的時間確實是短了點,所以相對來說,不是那麼自信罷了。

鄭州、開封、洛陽名字怎麼來的?同為古都,鄭州憑什麼成為省會?

接下來弟球用幾個自問自答來向大家解釋為什麼鄭州是省會。首先鄭州是什麼時候作為省會的呢?1954年。那1954年之前誰是省會呢?開封!為什麼要遷省會呢?京漢隴海兩條鐵路都選擇了在鄭州交匯。那為什麼選擇在鄭州交匯,而不是洛陽或開封呢?不往洛陽修很好理解,畢竟那山多,不往修開封好像有點說不過去了。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地理因素:開封處在黃泛區,所以土質相對鬆軟。今天的中國當然可以把開封的鐵路修好,但京漢與隴海都是在清末時修的,自然不可能修到開封了。

鄭州、開封、洛陽名字怎麼來的?同為古都,鄭州憑什麼成為省會?

既然提到了開封,咱們就說說這個城摞城的豫B開封市。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開封似乎就是那位鐵面無私包青天的代名詞了。那麼,咱們根據這段歌詞再深入地想一想:包拯為什麼會如此的出名的?弟球覺得,除了為百姓伸冤外,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他工作的開封市正是當時北宋的都城。當然,此時開封名為東京汴梁。既然是都城,那麼文人墨客自然是少不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兩句詩大家很熟悉了,而它們的作者范仲淹和歐陽修與包拯一樣,也每天奮鬥在這座城市裡。除了政治外,汴梁城的經濟是更被人津津樂道的。為什麼這麼說呢?請看那幅5米長的清明上河圖。它描述的正是當時的汴梁。甚至有人還說:北宋時期汴梁城的房價比今天北上廣還要高。那麼,問題來了。我國古代的各個王朝都有都城,為什麼唯獨這東京汴梁才有“清明上河圖”呢?其它的古代都城在今天依然有著很好的發展,甚至還是省會城市。為什麼唯獨今天的開封沒落了呢?還有,為什麼用城摞城來形容開封市呢?其實所有的這些問題,在這幅圖中就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這條寬闊的汴河。當然,汴河並非是一條自然河流。最初它是由戰國時期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中的魏國開鑿而成的。那個時期魏國的都城就在今天開封市的西北部,名為大梁。魏國人在遷都到了大梁後,幹了一個影響後世上千年的水利工程:開鑿一條名為鴻溝的人工運河。鴻溝北起黃河,南連淮河。再聯合其境內的其它河流,讓當時的魏國一躍成為一方霸主。但,成也鴻溝,敗也鴻溝。秦國人打到這裡時,大將王賁用一場大水,讓鴻溝的水系徹底癱瘓。命脈被切斷,魏國自然也就被打敗了。後來隋唐時期開鑿隋唐大運河。修到開封這一段時,人們把鴻溝裡的淤泥清理之後,又在城的東西各修了一個水門,這讓開封再次崛起。回到那幅清明上河圖。北宋時期全國各地的財富與商品透過汴河來到了汴梁城。商品的交換自然也帶來了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繁榮。不過,還是那句話:成也汴河,敗也汴河。戰爭和官員的貪汙腐敗讓運河疏於管理,再加上黃河的泛濫和改道更是加劇了汴河的沒落。其實,咱們回看這段歷史就會發現:一座開封市就是我們中國人與黃河不斷鬥爭與妥協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也造就了開封市那一道獨特的風景:城摞城。

鄭州、開封、洛陽名字怎麼來的?同為古都,鄭州憑什麼成為省會?

什麼意思呢?1981年,當地人在龍亭公園清理淤泥工作時,驚奇地發現:淤泥下三米處是清代的開封城,淤泥下五米處是明朝的開封城,六米處是金的汴京城,八米處是宋的汴梁城,十米處是唐的汴州城,十二米處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大梁城。也就是說:黃河決堤一次,就將開封淹沒一次,等洪水褪去,人們又在泥沙上再重新建一個開封。而這樣的故事,在歷史上發生過五次。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古人們每次建城,其城市的中軸線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歎服古人的智慧與韌性。雖然今天的河南因特大暴雨,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但開封市的城摞城、路摞路、門摞門、牆摞牆它們安靜地向大家講述了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事實:災難從來不會擊垮中國人,它只會被我們戰勝,從而化作中華民族性格中的一部分。

鄭州、開封、洛陽名字怎麼來的?同為古都,鄭州憑什麼成為省會?

咱們再來將洛陽、鄭州和開封這三座城市放在一起來看。鄭州是河南省會,也是河南經濟最富有活力的地方,而且與洛陽開封安陽這些城市不同的是,鄭州沒有城摞城、墓摞墓的現象,故而身上也少了一層歷史包袱。所以,鄭州才能在經濟上一路高歌猛進。前面咱們提到:安陽有殷墟、開封有北宋汴梁、洛陽則有唐朝遺風。發現沒:鄭州身邊的古城是一個比一個有特色。那麼,我們可不可以這樣想:鄭州是河南經濟的領頭羊,而洛陽開封這些城市則可以依託各自的特色,圍繞鄭州形成一個兼具經濟與文化的大都市圈。話說,弟球還是非常期待這一天的到來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