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這段歷史,成了論敵陳西瀅等攻擊魯迅的一個“汙點”。

2021-09-14由 文史微觀 發表于 歷史

1912~1926年,魯迅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職長達14年之久,官居正處,享受著相當今天11萬多元人民幣的年薪待遇。這段歷史,成了論敵陳西瀅等人攻擊他的一個“汙點”,也為後來研究者們所避諱。

辛亥革命成功,作為青年才俊的魯迅熱血沸騰,對新生民國政權寄託了無限希望。所以,當朋友許壽棠向教育總長蔡元培力薦他時,便欣然受命,到教育部做了一名僉事,日後南北議和,又隨中央政府遷至北京,一干就是14年。

上任後,魯迅熱情澎湃,卓有成效完成了很多重大任務,充分顯示了他的才華和能力。他曾經受命設計過國徽,領導和參與過京師圖書館、通俗圖書館、歷史博物館的建設,親自參與了漢字注音字母的確定、透過工作,還負責起草大量公文、檔案,幾乎天天做“做官課程表”。如果用今天的標準來考核他,應該是個稱職合格的公務員。

魯迅雖然乾得很出色,但是他的仕途卻不暢達。1915年,時任教育部部長的湯化龍,出面改組了“民間社團通俗教育研究會”,指定魯迅擔任小說股主任,明確指示小說要“寓忠孝節義之意”,為袁世凱復闢帝制搖旗吶喊。而魯迅卻不予合作,甚至強硬抗阻,成了領導眼裡的“刺頭分子”,很快就被免去了小說股主任之職;1916年,他又與一些同事好友聯名上書,公然反對“祭孔讀經”,從而變成了領導心中的“另類分子”。

在長達14年的官場生涯中,眼看好多下屬和同事都紛紛升官了,而他卻一直待在僉事位置上原地踏步。再後來,為了發洩對北洋政府對外賣國求榮,對內鎮壓學生愛國運動的痛恨,開始大量寫作抨擊專制統治和黑暗政治的雜文。

1925年,因為寫了《紀念劉和珍君》等著名篇章,魯迅成了“反動分子”,被打入當局的“黑名單”,不得不四處避難,仕途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幸遇好友林語堂誠邀他去廈門大學任教,開始了他的自由鬥士生涯。

這段歷史,成了論敵陳西瀅等攻擊魯迅的一個“汙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