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慈禧太后(十一)

2021-09-10由 天地雲山 發表于 歷史

京師和熱河的拉鋸戰

咸豐十年八月,英法聯軍進逼北京,咸豐皇帝倉皇逃亡熱河避暑山莊,美其名曰“巡幸木蘭”。

奉旨留守京師負責與英法聯軍議和的成員,是以臨危受命、東山再起的恭親王為首的另一套班子。雙方無論在軍機和內閣中都勢均力敵。不過熱河方面有皇帝做後臺,肅順等得到咸豐皇帝的信任,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左右朝政,發號施令,處處凌駕留京的另一套班子。但是,恭親王也不是省油的燈,有時甚至借洋人之力向熱河施壓,皇帝和肅順等人也不得不對他將就幾分。於是雙方都能維持一個平衡局面。

咸豐十年九月初六日(1860年10月19日),咸豐皇帝首次表示希望早日回京。但當和議進行到尾聲,英法聯軍代表提出“使臣進京”和向皇帝“親遞國書”時,他變了。他害怕回京見到英法代表。除了堅決命令恭親王嚴詞拒絕,也對回京日期一改再改,最後甚至下令“該王大臣不準再行瀆請”。於是京師和行在之間對皇帝回京一事,起了嚴重的爭議。

咸豐皇帝不願早日回京,有兩大因素:屬於他本身內在的原因,一方面他害怕回到京城會被迫與洋人見面,到時他不知道又會發生什麼特殊情況;其次,這半年多在熱河行宮已經閒散慣了,他繼位十年來從沒有感到如此輕鬆,終日醇酒婦人。外在呢軍國大事有恭親王為首的那一套班子面對和處理,辦好了,嘉勉一番;辦砸了,嚴加斥責,似乎一切都沾不到他身上。要他回到以前每日五更上朝,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非但心裡上難以調適,以目前的健康狀態也不允許。

欽差大臣恭親王在無兵無餉的情況下,只好全部接受英法聯軍的要求,以喪權辱國條件,換取聯軍退兵。這樣一來,給了肅順一個大好機會,熱河行宮謠言四起,盛傳恭親王將藉助洋人的勢力,取皇帝位子而代之。於是咸豐皇帝害怕回京後落入恭親王和洋人的手中,因而拒絕回京。

熱河行宮中的謠言,很快傳到京城,恭親王當然受到極大的壓力。同時,以恭親王為首的留京大臣等,也立求咸豐皇帝早日回京,以擺脫肅順等人的控制。

咸豐皇帝的確有病,但病情時好時壞。恭親王以手足之情,奏請前往問安。但肅順等懷疑他此行別有圖謀,於是進饞於皇上,必須防其另有陰謀,阻他前來。咸豐皇帝本來與恭親王就有心結,於是以“相見徒增傷感,不必來見”。青少年時本來感情極好的兄弟,遂成永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