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君要臣死臣一定會去死?皇帝命臣子去死,臣:反了!我死不如你死

2021-08-30由 歷史慢話 發表于 歷史

明太祖建立明朝後為抵禦北元殘餘勢力穩固政權於是分封諸子戍守邊疆。

但朱元璋汲取漢晉藩王作亂的教訓雖然給諸藩王手掌軍權賦稅卻牢牢控制在朝廷手上,這就抓住了藩王的命脈。此外太子朱標年輕有為足堪大任,又有朱元璋配備的文武輔臣,就算情況有變也足以穩定朝堂。

君要臣死臣一定會去死?皇帝命臣子去死,臣:反了!我死不如你死

誰知天不遂人願,太子朱標竟早早死去迫於無奈的朱元璋只能傳位皇太孫朱允炆。為保朱允炆順利執掌朝政,朱元璋不得不對一幫文武痛下殺手並試圖解決藩王問題。

可惜還未動手的朱元璋就此離世,剛剛即位的朱允炆頓時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削藩,必將引發動亂。不削,漢晉之事必將重演!

年紀輕輕的朱允炆竟面臨一道棘手的選擇題。巧合的是,他的境遇簡直和八百年前的高殷一模一樣。

世上竟有如戲巧合的事?還真有。因為他們實在太像,所以朱允炆又被稱為大明版“高殷”。

那麼他們到底有多像?今天小編就來個全方位比較,各位看官可以點評下朱允炆像不像高殷。

君要臣死臣一定會去死?皇帝命臣子去死,臣:反了!我死不如你死

身世相像。

朱允炆是大明開皇帝朱元璋之孫,太子朱標之子,從小受盡寵愛,在太子朱標去世後被立為太孫,最後跳過幾位叔叔繼承皇位。但朱允炆繼承皇位時僅有22歲,又是皇孫自然鎮不住一般先朝重臣也不能令一班手握兵權的實權王叔信服,而高殷同樣如此。

高殷是北齊實際開國君主高歡之孫(高歡是無冕之王),北齊文宣帝高洋之子。和朱允炆一樣年僅15歲的他便在高洋酗酒而亡後登基為帝。

他也同樣面臨著爺爺高歡、父親高洋留下的一幫驕兵悍將與輔政大臣分成兩個陣營互相敵對,叔叔高演、高湛等人兵權在握意欲奪權,比朱允炆更可怕的是高殷的奶奶也支援高演兄弟!

君要臣死臣一定會去死?皇帝命臣子去死,臣:反了!我死不如你死

藩王勢大

朱元璋當時分封諸子為王並配給他們精兵猛將讓他們鎮守國之要地。可以說諸王手底下都是身經百戰的名將健兒,尤其燕王朱棣手下軍隊更是常年與蒙古作戰且勝多敗少其可想而知。

而朱允炆所擁有的中央軍大多因承平日久戰鬥力下滑嚴重。所謂兵在精而不在多,沒有戰鬥意志的軍隊再多也只是浪費錢糧。

朱允炆如此,高殷同樣如此。

高歡靠六鎮勢力起家,掌權之後為對抗六鎮勳貴則大力扶持有能力的宗室上位。高澄、高洋在位時同樣延續這一政策。之後就出現了高氏宗親與六鎮勳貴二者並存的局面,六鎮勢力主要在晉陽,而宗親勢力則在京師!

高洋由於去世太早沒有來得及剪除宗室勢力,因此高殷一登基就面臨諸王的步步緊逼。而高殷同樣年紀不大(比朱允炆還小),這就難免主少疑,一干大臣自然不看好處於弱勢的少年皇帝,勝利的天平自然倒向藩王。

君要臣死臣一定會去死?皇帝命臣子去死,臣:反了!我死不如你死

無將可用

由於朱元璋選定的繼承人朱標突然離世,他原先的計劃自然實行不了,那些原本配給朱標的名帥猛將對年幼的朱允炆來說無異於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他們隨時能吞沒年少的朱允炆。

那怎麼辦呢?殺!於是藍玉、傅友德、馮勝那些能征慣戰的宿將都被屠戮殆盡只留下耿炳文、郭英兩人以備不時之需(11公爵只留下湯,!57侯爵只剩耿、郭二人!)。

等到朱棣叛亂時,朱允炆無將可用,只得派出年事已高的耿炳文掛帥。可惜耿炳文善守不善攻根本防不住機動靈活的燕軍。

耿炳文不行,那就只有換上自己的心腹李景隆了,可惜李文忠虎父犬子,李景隆實乃“草包將軍”,白溝河一役,朝廷精銳盡喪,從此南北軍攻防易守,燕軍大振。

迫於無奈,朱允炆只好派出素有通敵之嫌的徐輝祖統率南軍攻打燕軍,徐輝祖一上陣盡展名將風範,先是成功掩護李景隆大軍全軍而退,之後更在齊眉山之戰中擊潰燕軍更差點陣斬朱棣,一舉扭轉南北形勢。

君要臣死臣一定會去死?皇帝命臣子去死,臣:反了!我死不如你死

自感燕軍再無威脅的朱允炆立馬調徐輝祖回京(因其弟徐增壽事一直被懷疑裡通朱棣),結果燕軍再次扭轉局面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最後終於攻佔南京,造反成功。

高殷的情況也差不多。高洋去世後,高演不久便大權在握意欲奪權。此時高洋留給高殷的武將大多不服高殷節制紛紛倒向二王(常山王高演、長廣王高湛),就連高洋的託孤大臣,用來節制二王的名將平秦王高歸彥也臨陣倒戈,都督成休寧勢單力孤最終還是兵敗,高殷被迫退位。

強力削藩

朱允即位不久就面臨中央弱而藩王強的局面,為加強中央集權,他在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建議下決定削藩。周王、代王、齊王、湘王先後被廢被殺,輪到燕王朱棣時,朱棣奮起反抗。他在姚廣孝的建議下打出“清君側、靖內難”的口號,一路從北打到南成功打敗侄兒朱允炆篡位登基。

君要臣死臣一定會去死?皇帝命臣子去死,臣:反了!我死不如你死

而高殷呢?他同樣面臨相同的局面,二王勢大難制結黨營私意圖不軌。在楊愔、燕子獻、宋欽道的建議下他先外調二王為刺史意圖架空最強的二王勢力加強皇權然後逐步削藩加強皇權。誰知平秦王高歸彥臨陣倒戈將全部計劃告訴給二王致使削藩難產,高演等人趁機發動兵變一舉奪權。

崇慕儒家,意圖改革

朱允炆自小聰明好學、孝順懂事,自幼熟讀儒家經典,多次向朱元璋提出實行仁政,修改《大明律》七十三條嚴苛刑法。等他即位後推行“建文新政”,主張學習宋朝加強文官作用,並且極力扼制宦官勢力,多次修改《大明律》,許多朱元璋時期的弊政得以改善。他意圖推行仁政打擊勳貴勢力加強中央集權,但操之過急且很多改革條例過於理想化不切實際,這極大的激化了各階級矛盾,最終導致很多勢力倒向朱棣。

君要臣死臣一定會去死?皇帝命臣子去死,臣:反了!我死不如你死

高殷自幼機敏聰慧、寬厚仁智、溫裕開朗、博覽群書,自小崇慕儒家,等他即位後一改高洋暴政,政治清明、刑法寬鬆,他勵精圖治意圖用儒家治理天下推行仁政緩解北齊胡漢矛盾,結果觸及新舊勳貴利益,致使胡漢矛盾計劃,勳貴勢力紛紛倒戈二王。

綜上來看,朱允炆被稱為大明版“高殷”便不足為奇了。兩人即位後都面臨削藩的抉擇。削藩是死,不削藩更會死,可惜他們的叔叔朱棣和高演、高湛實在太強,最後只能以失敗告終,殊為可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