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乾隆皇帝是個頂級寫作達人,四首詩就把西湖龍井炒成茶類第一IP

2021-08-28由 評茶師袁源 發表于 歷史

乾隆皇帝估計是被戲說次數最多的皇帝了。“下江南,會美女”就是戲說的主題,漕幫的程懷秀、大明湖的夏雨荷便是戲說的女主角。

真實的乾隆皇帝本社就是個寫作達人,六下江南四次到達杭州觀看西湖龍井的採製,四首詩就把原本只是名茶一種的西湖龍井,炒作成了茶屆第一IP。

乾隆皇帝是個頂級寫作達人,四首詩就把西湖龍井炒成茶類第一IP

乾隆皇帝

第一次南巡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不惑之年的乾隆首次南巡。在西湖天竺看了西湖龍井的採製,作《觀採茶作歌》:

火前嫩,火後老,唯有騎火品最好。

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村男接踵下層椒,傾筐雀舌還鷹爪。

地爐文火續續添,乾釜柔風旋旋炒。

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

王肅酪奴惜不知,陸羽茶經太精討。

我雖貢茗未求佳,防微猶恐開奇巧。

防微猶恐開奇巧,採茶朅覽民艱曉。

第一次為龍井作詩,乾隆從季節出手,“火前、火後、騎火”取自“寒食節禁火”典故,寒食節與清明節基本一致,表明清明節產的龍井品質最好。

後從芽葉標準“雀舌”過渡到炒制,“文火”的爐灶,“慢炒細焙”的技術,指教王素的粗魯,和陸羽的精討。

最後以“民艱曉”結尾,關注點從製茶昇華到民生。

乾隆皇帝是個頂級寫作達人,四首詩就把西湖龍井炒成茶類第一IP

第二次南巡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四十六歲的乾隆又一次南巡。在西湖雲棲又作了一首《觀採茶作歌》:

前日採茶我不喜,率緣供覽官經理;

今日採茶我愛觀,吳民生計勤自然。

雲棲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備清蹕處,

無事迴避出採茶,相將男婦實勞劬。

嫩莢新芽細撥挑,趁忙穀雨臨明朝;

雨前價貴雨後賤,民艱觸目陳鳴鑣。

由來貴誠不貴偽,嗟哉老幼赴時意;

敝衣糲食曾不敷,龍團鳳餅真無味。

第二次龍井作詩,不像第一次大篇幅在龍井茶的採摘、製作細節描述,而是把重點放在民生的艱苦。“雨前價貴雨後賤,民艱觸目陳鳴鑣”,一番感慨後,乾隆“敝衣糲食曾不敷,龍團鳳餅真無味。”

乾隆皇帝是個頂級寫作達人,四首詩就把西湖龍井炒成茶類第一IP

第三次南巡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五十一歲知天命的乾隆再一次南巡。乾隆暢遊龍井,並上老龍井寺品茗,作《坐龍井上烹茶偶成》:

龍井新茶龍井泉,一家風味稱烹煎。

寸芽生自爛石上,時節焙成穀雨前。

何必團鳳誇御茗,聊因雀舌潤心蓮。

呼之欲出辨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禪。

第三次龍井作詩,這是四首吟龍井茶詩裡藝術水準最高的一首。開篇指出好茶還需用好水,龍井茶最佳用水是龍井泉水。

好茶一者講究產地,一者講究時間。陸羽《茶經》有言:“茶上者生爛石頭”,乾隆認為的好茶就是長於“爛石”上,“焙成穀雨前”。

乾隆認為前代的“龍團鳳餅”不足誇,且看今朝“雀舌”(龍井)。且用“心蓮”佛家二字,引出最後的“辯才”法師和“文字禪”。

辯才法師為宋代得道高僧,傳說其為龍井茶發明者,“龍團鳳餅”又是宋代雅品,既點出了辯才,又抬高了龍井。且“笑我”二字,更是借辯才與蘇軾典故,拔高了自己的學識。

乾隆皇帝是個頂級寫作達人,四首詩就把西湖龍井炒成茶類第一IP

第四次南巡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五十四歲的乾隆第四次南巡,也是最後一次留下龍井茶詩歌《再游龍井作》:

清蹕重聽龍井泉,明將歸轡啟華旃。

問山得路宜晴後,汲水烹茶正雨前。

入目光景真迅爾,向人花木似依然。

斯誠佳矣予無夢,天姥那希李謫仙。

這一次,沒有了前兩次看到採製龍井興奮和關注民生的感情,也沒有了第三次品茶論道的散發的禪機。更多是一種循規蹈矩的詩作,或許乾隆這一刻年齡大了,沒有了好奇心。更多是回憶往事“入目光景真迅爾,向人花木似依然。”更多的是自我暗示“斯誠佳矣予無夢,天姥那希李謫仙。”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有利有弊,比較積極的方面是瞭解到江南風情,廣免賦稅,安定地方;另一方面由於講究排場,勞民傷財,開支浩繁,成為清朝國勢漸衰的原因之一。乾隆晚年自己也承認:"朕臨御六十年,並無失德,惟六次南巡,勞民傷財。"

一代帝王寫茶詩,能夠落筆於茶農的艱辛,筆尖能夠對民力散發愛惜之情,對於封建帝王而言,確實難得可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