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繩金塔為什麼沒有火?是否還有機會?

2021-08-19由 旅行的諮詢師 發表于 歷史

同為塔,為什麼很多的塔火了,而它卻不溫不火,只混一個3A的名頭?

已經傳承1100多年曆史的繩金塔,是歷史資訊的載體,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有“水火既濟,坐鎮江城”之說,然而,今天的它,還有機會“火”嗎?還有機會受世人矚目嗎?還有機會廣為人知嗎?

繩金塔為什麼沒有火?是否還有機會?

該景區由中國美院風景建築研究院進行整體規劃設計,著力展現“尋千年古塔,品南昌美食,遊百年商街,觀金塔傳奇”。而其旁邊的文廟更是南昌市唯一一座大型文廟,規模氣勢巍巍壯觀。

繩金塔為什麼沒有火?是否還有機會?

可是,我們見到的是稀稀落落的人群,似乎人們和歷史快要將其忘記,如果從商業模式創新的視角來看,我們可以做點什麼?

對標城市:西安、鄭州、成都(同為省會)、大理、開封(同為古都);

對標景區:西安大小雁塔、開封鐵塔、大理崇聖寺三塔、廣州廣州塔;

對標企業:有特色、好產品、賣不動;

解題:

硬體(或重資產)只是商業模式升級(或企業、景區運營)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軟體(即看不見的力量:活動、運營、場景、差異化等)方面的運營,想要“火”,至少我們要有吸引人來的理由,有故事可講,有人去做,有動力願意幹,有方法可以幹,有結果保證幹。

在遊覽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其一千多年的歷史,看到了歷史所遺留的文化。(硬體範疇)

但是沒有看到其他作為,如:

沒有人分享故事,分享這千年間所發生的故事,分享它應該有的故事,分享景區想要發生的故事,過去的故事沒有分享,未來的故事更是沒有看到。它只是靜靜地待在那裡。

繩金塔為什麼沒有火?是否還有機會?

沒有人負責這方面的運營,為什麼?難道企業太小?難道投入太多?難道沒有人才?難道不會運營?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沒有人管,想要火,無非是痴人說夢罷了。

沒有動力,政府沒有動力,沒有門票收入;企業沒有動力,做好無功,做差有罰;員工沒有動力,做或不做都是一天,為什麼給自己找麻煩?想要火,至少要進行體制創新(對於企業來說就是商業模式創新)。

沒有方法,我相信肯定有人也想讓繩金塔火起來,可是怎麼做呢?能力所限?權利所限?知識所限?認知所限?方法所限?那麼多的限制,不是想想就能夠把事情幹成的。

沒有遊客,遊客不是歷史學家,不是考古學家,不是文人墨客,為什麼要到這裡來?網紅為什麼來打卡?他們怎麼知道的這個地方?是不是至少有吸引他們的地方?有足夠多要來的理由?有想來的衝動?

······

問題肯定不止上述那點,比如還有定位、營銷、運營、模式、薪酬、體制、激勵、股權、招商······

但有時,似乎又很簡單,

因為這些背後其實就是一套系統,透過一種方法將這些關鍵詞串聯起來,解決起來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以流量(活動)為例:

繩金塔為什麼沒有火?是否還有機會?

門口有鐘鼓亭,什麼叫做晨鐘暮鼓?就可以以鐘鼓為題,延伸做諸多差異化的節目,而這座城市有幾個鐘鼓亭?大家為什麼要做,就是動力系統需要解決的問題(體制創新)。做好之後要藉助新媒體讓更多的人知曉,就是“流量矩陣”解決的內容。同時將國學文化教學融入其中,打造其為教育教學基地,而不只是一個牌子,將大量中小學的學生帶入進行科普。有了人還愁沒有商家進駐?是不是這樣一套良性迴圈系統就形成了?

繩金塔為什麼沒有火?是否還有機會?

絕非是具有迷信色彩的宗教,什麼“叫天天答應,叫地地答應,可以許下神奇願望的地方?”這種錯誤定位的宣傳,可能在自媒體傳播的時候,連審批都過不了,應該引導人積極、努力、學習、工作,而非僅靠“磕頭燒香”。

繩金塔為什麼沒有火?是否還有機會?

所以說,繩金塔還是有機會“火”的,還是有機會和滕王閣一起成為南昌、乃至江西名片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對於我們每個人、每個企業而言,也是都有的,是這個時代給予我們的機會,是祖國高速發展給予我們的機會,是歷史轉折時期所給予我們的機會。

機會,一直都有,關鍵看你是否能夠把握住。

有時候,我在想:

或許是不瞭解塔,如同有些企業不需要流量,因為它是渠道型,TB或TG的企業,塔有它的使命。

或許是不懂塔的使命,一直還以為需要更多的人瞭解它(即使是宗教一樣需要傳播給更多的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