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商朝聞仲太師遺存在涇川

2021-08-06由 齊居士 發表于 歷史

商朝聞仲太師遺存在涇川

商朝聞仲太師遺存在涇川

商朝聞仲太師遺存在涇川

商末帝辛(紂王)時朝政大亂,諸侯紛紛反叛,其叔父聞仲太師敗亡涇川縣北原,自古民間有口傳史流傳,並有聞仲墓和相關多處地名遺存為印證。這些遺存以行軍路線為順序,分別是:窯店鎮“龍盤”,羅漢洞鄉“挽頭坪”,合道大什字“閃鞭坳”,玉都鎮建馬村“聖旨坪”,玉都鎮星火村(原名生李家)“扼弓坡”,星火村“絕龍嶺”,星火村北“聞仲墓”。這些地名反映出了聞仲太師的行軍作戰路線和敗亡的大體經過,記載了聞仲敗亡我縣北原的重大歷史事件。

筆者在北原區就聞仲敗亡的民間傳說進行了調查。後又查閱《史記》殷紀部分有關史料,以歷史主線為依據,整理了民間傳說,採取追古復原,力爭說清歷史遺存來源,以再現歷史原貌。

商朝聞仲太師遺存在涇川

聞仲,子姓,商紂王叔,官太師,忠君、愛民,受國人愛戴。其兄子紂王則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史記》記載,紂王“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長夜飲”。紂王還濫用民力,廣修官第,濫殺無辜,“百姓怨望,諸侯有叛者,於是紂及重闢炮烙之法”(《史記》語),先後殘殺了很多直言進諫的忠臣。紂的叔父比干丞相因“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史記》語)。聞太師縷縷進諫,紂王不但不聽,反生怨恨,太師處境危險。此後再也無人敢諫,商社會矛盾激化,危機四伏。相反西歧西伯姬昌順應天時“陰修德行善,諸侯多叛紂,而往歸西伯”(《史記》語)。周蓄機待發,箭在弦上。紂王聞西伯侯姬昌父子謀反,急派聞太師統大兵征討,也藉以除聞仲,清君側。姬昌派子姬發帥同軍師姜子牙、大將黃飛虎禦敵。姬發納子牙計:以逸待勞,誘敵深入,選定回中北原為主戰場,嚴陣以待。聞仲身經百戰,有輕敵思想。他帶著大隊人馬從千里之外的“朝歌”一路爬山涉水向西殺來,途中還做著一馬蕩平的美夢。他的坐騎名“麒麟”,日行千里。他走走停停,不時望望部下。但他畢竟年邁,銀鬚上不時流下汗水。千里爬涉,路途艱辛,進入西歧界大家都覺十分疲勞。士兵們開始產生怨氣,三五成群地私語:“西伯愛民愛兵,我們為昏君紂王賣命,遲早總有一死。”有的乾脆說:“我們不如去投西歧。”聞太師只顧催趕著士兵沿涇水西上,哪裡還知道兵生變心。他選擇了一處平廣的地方讓士兵休整二天,這地方後來人們起名“龍盤”,地名留傳至今。人們還在這裡修建雷祖廟紀念聞仲,廟中塑像衣帽整齊,一身戎裝形象威武。在這裡休整了二天後,又開始趕路。他匆匆趕路白髮散落,長長地披在肩後,被強勁的西北風吹起,飄在身後猶如扛著一面白旗(按語:形象不吉利)。他回頭看看白髮,又望望遍地荊棘的征途,回想自己幾十年護國為民、屢建功勞,自紂王寵妲己後,再也不聽諫言,近日進諫差點丟了性命,紂王覺我多餘,硬要我年邁之人遠征,這分明是想置我於死地,我如死無人敢諫,這商湯江山不就要毀在他的手裡了?想到這裡,心如刀割,不覺老淚橫流。一位親兵看見,十分關切地說“大人不必悲傷,有我們千名跟你多年的老兵在你身邊,我們將以死保你無恙,前面有平地一塊,請老太師挽好頭髮再走吧”。太師點點頭,席地而坐挽好了頭髮。親兵扶他騎上戰馬又上路了。這挽頭髮的地方,人們起名挽頭坪(在羅漢洞鄉境內)。為紀念太師,人們在這裡也修建了一座雷祖廟,廟中所塑雷祖形象仍十分威武。

聞仲引兵沿涇河繼續西上,這時探馬來報:周兵就在離此地不遠的西北原面集結,人數不多。聞仲聽周兵不多,暗自高興,傳令起灶休息。這休息的地點就是蔣家坪,後人們在這裡也修建了一座雷祖廟,雷祖行裝整齊但顯疲憊。

聞仲在蔣家坪休息之後,引兵向西上了原面,在大什字路口整頓軍隊。他舉目向西望去,見周兵就駐紮在十里之外,人數似乎不多。聞仲傳令三軍佈陣以待,語音未落,只聽四面戰鼓通鳴,喊殺之聲震天。聞仲不由大驚,環看四周,只見周兵從四面八方如排山倒海之勢而來,情知中了埋伏,但只有死戰了。這時周軍帥字旗下並馬出來三員大將,為首的是姬發,白人白馬頭戴王冠,威武之中帶有三分秀氣,他左持黃鉞,右秉白旌以麾。在他的旁邊還有一位騎牛、頭戴帥帽的將軍,太師一眼認出是自己昔日的同僚黃飛虎元帥,他是被紂王逼反的。在他們的身後緊跟著一位白鬚道長,聞太師也認識,他就是深通兵法的姜子牙。姬發上前向太師行禮,高聲言道:“太師老大人,一路辛苦了。我父與你同為朝臣,只因紂王昏君無道,今日臣順天意、替天行道。臣不願加害與你,今日與太師兵戎相見,實非所願,望太師棄暗投明,以免傷了往日和氣。”姜子牙、黃飛虎也齊聲道:“請太師三思!請太師三思!”聞仲聽言大怒:“你們身為商臣,背主反叛,不忠不孝,我聞仲焉能與爾等同伍?”遂揮軍殺了過來。儘管太師有萬夫不擋之勇,但軍無鬥志,不到二個時辰,商兵大亂,而周兵人人爭先,個個銳不可擋。那些早有叛心的商兵乘機紛紛臨陣倒戈。聞仲一時難以制止。盛怒之下,斬殺了一名叛敵副將,由於用力過猛,雄鞭閃斷,坐騎也受重傷,倒在地上。聞仲望著幾十年曾伴他東殺西戰的寶駒,不覺落淚。親兵把聞仲扶上自己的戰馬,向西突圍而去。由於周兵緊隨不捨,士兵不斷減員。聞仲的雄鞭又折,戰馬再失,只好赤著雙腳步行,一路轉向東且戰且退。商周大戰的地方,後人起名“閃鞭坳”,地點在大什字、柳寨、李家、西巫之間,現屬黨原鄉境。為了紀念聞仲,人們在大什字修建了雷祖廟,此廟高大雄偉,廟中雷祖因途中跋涉少了一隻鞋,反映他途中的艱辛。後代人們還在李家、小徐、城劉、西巫、東吳村分別修建了雷祖廟來紀念他,這些廟中雷祖形象已殘:雙腳無鞋,坐騎無,雄鞭無,雌鞭只半截,衣帽不整,反映雷祖戰敗的情景。

商朝聞仲太師遺存在涇川

涇川高崖雷祖廟

聞仲一路敗退,親兵也愈來愈少,明知紂王想借這次西征送他老命,卻還期待紂王能派兵營救他。這時快馬來報:“聖旨到。”聞仲聽說大喜,急忙開啟一看,只見上面只有“勝歸”二字,聞仲絕望了,只有以身殉國,別無選擇。聞仲又戰,姬發再次勸道:“太師老大人,吾父有言,要我迎你去西岐,共享榮華,不要再為昏君賣命了。”聞仲怒曰:“我聞仲生為商湯臣,死為商湯鬼,豈有降之理”。姬發知聞仲忠心、尚氣節,勸也無用,只有成全他了。聞仲接聖旨的地方,後人起名聖旨坪(今屬玉都建馬村境)。

聞仲繼續作戰,退至生李村(現名星火村屬玉都鎮)。村北有下川(紅河川)坡路,聞仲欲奪坡路而下,回頭一看周兵大隊圍攏而來,知難脫身,掄開強弓,用力射出最後一支箭,不料用力過猛,弓被扼斷,後來這地方人們起名“扼弓坡”(生李村北坡通鎮原縣)。

聞仲站在山坡,身邊只剩幾十名親兵,他頭髮散亂,臉色蒼白,衣帽不正,神態悽慘。回頭問士兵:“前面山嶺是何地名?”士兵答:“樵夫言此地名‘絕龍嶺’也。”聞仲聽言不由震驚,仰天長嘆:“絕龍嶺!絕龍嶺!絕龍也!天意亡我也!”他雙目圓睜,咬緊牙關,手握鞭柄猛擊顱頂,倒地而亡。瞬時天空雷電轟鳴大雨傾盆,幾十名親兵放下手中武器,跪在四周放聲痛哭,哭聲感天動地,淚水和雨水匯成了溪流。姬發聽說太師自殺策馬趕來,不免感傷。姬發、子牙、飛虎齊下馬祭拜。姬發曰:“聞太師殷商之忠臣,吾父之友人,幾十年護國佑民,受民敬仰,只因紂王無道,致喪生。”姬發下令為聞仲造墓,並按王侯禮儀葬之。至今星火村(生李家)“扼弓坡”口西側留有一座高大的商代聞仲古墓。後代人為紀念他還在墓前修建了雷祖廟,廟中聞仲塑像是自殺前的神態。

聞仲敗亡,商元氣大損。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八百諸侯會戰牧野(今河南新鄉市郊牧野村),紂王全軍覆沒。紂王逃鹿臺摘星樓自焚,商朝亡。

聞仲敗亡我縣北原發生在商末,涇川人先祖用地名和廟中不同神態的泥塑,生動地記載了商周之際聞太師敗亡的悲壯一幕,從聞仲墓和相關歷史地名傳說證實了商末涇川北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所以商聞仲墓值得重視並加以保護。

筆者在執筆之前,再次去星火村實地考察了聞仲墓地。聞仲墓具體位置在星火村居民點北約200米處,距原北邊緣50米,墓東約10米處為“扼弓坡”坡頭(注:扼弓坡是北原通鎮原縣的一條大路)。墓之西北有南北方向長約2裡的一道土山嶺名“絕龍嶺”。原墓丘高約2丈餘,下底直徑2丈5尺餘,呈圓錐形基四周凸起,所以遠看墓丘高大。墓正南1米處原有石碑一座(注:不知何時遺失),碑旁有古樹一棵,墓南5米有雷祖殿。墓和廟四周原有院牆、大門,院內有古樹三棵。多雨季節,每早常有霧氣環罩墓地。廟內雷神塑像座姿身穿金黃色鎧甲,披髮、怒目、赤腳,左手作法,右手握鞭,是聞仲自殺前神態。貢桌原有古物雷祖神燈一件,後被人盜。廟內兩側有壁畫,內容是聞仲受封、大戰巷斜、聞仲憤怒進諫、女媧收妲己等。聞仲墓廟由周邊八社管護(注:八社是生李、四頭坡、郭家、殿水、瓦石山、瓦邊八村)。古歷六月二十四日為廟會日(祭祀日)。我縣雷祖廟聞仲墓在“文革”初被毀,二十一世紀初年廟重建,墓未復原。廟內所塑神像神態與原樣有極大差異。聞仲死後成為雷祖是中國道教興起後,被人們封就的神位,並賦予了行雷下雨的神職。

聞仲之亡,商朝之滅,究其原因是殷紂王無道,喪失民心,眾叛親離的結果。周之興,是因周文王、武王愛民得道,諸侯歸順,得有天下。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古人還雲:“治國之道在於愛民,養心之道在於寡慾(清廉)。”商亡周興及中國曆朝歷代統治者得失天下,都離不開這個法則,這是千古不變的定論,是歷史長河反覆驗證過的真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