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景隴金殿國:存在宋和元之間的王朝,延續45代君主、傳承千年

2021-04-09由 球哥說地理 發表于 歷史

新中國建立前,西南地區的神秘面紗都未曾被掀開,主要表現在地方民族政權林立。雖然早在秦漢時期就開闢“五尺道”,讓西南與中原地區逐漸接觸,但到明清時期,位於這些地方的地方政權依然相當獨立,政府無法管理。

比如,居住在虎跳峽地區的瑤民族就未曾被明朝政府征服過,先後發動系列規模比較宏大的起義,時間延續200多年的時間,從明朝建立到滅亡他們都沒有被徹底征服過。

景隴金殿國:存在宋和元之間的王朝,延續45代君主、傳承千年

秦漢時期早就遇到類似問題,所以從漢朝起中央政府一般都採取羈縻政策去應對,既不放過也不進行過多幹涉,讓他們與中央政府有納貢關係。

元朝時,羈縻政策發生轉變,土司制度逐漸取代地方政權;清朝進行改土歸流以後,地方政權進一步被瓦解,最後直屬中央政府管轄。因此,在取羈縻政策通行期間,地方上的政權一般不會被認可,有的王朝也就此被埋沒。

其中就包括著名的

“景隴金殿國”,它建立於南宋時期,到新中國建立前期才滅亡,共延續約45代君主、1000多年的時間。

宋至元時期建立的“勐泐”

公元1180年,居住在大理國銀生節度境內(如今泰國和寮國邊界附近的帕堯府)的傣族領袖詔真(帕雅真)審時度勢,帶著已經強大起來的傣族同胞一路北上,逐漸征服瀾滄江(湄公河)中游地區的由彝族先民建立起來的各個鬼國。

景隴金殿國:存在宋和元之間的王朝,延續45代君主、傳承千年

基本穩定局勢以後,他將原來的統治中心移動到瀾滄江畔,建立著名的王城——-

“景隴”

,組建起本民族為主、其他民族為輔的聯盟國家——-

“勐泐”

“勐泐”屬於傣語,漢語直譯為“泐國”。由於都城建立在“景隴”,因此“景隴”有時也被用來指代“泐國”,

稱之為“景隴國”或比較有名的“景隴金殿國”。

詔真一共在位21年,他一邊要穩固以“景隴”為中心的聯盟政權,另一邊又不斷地擴張。大約在統治的中後期,聯盟政權出現根本性轉變,成為具有國家政體性質的政權。

隨著直接控制的“勐”(行政單位稱號)和臣服的“勐”不斷增加,一套比較完整的封建領主制度逐漸完善,最後一直延續1000多年的時間。

景隴金殿國:存在宋和元之間的王朝,延續45代君主、傳承千年

和成吉思汗一樣,詔真將統治範圍內的幾個“勐”分別以不同的數量分封給各個兒子。其中,長子勞忍冷獲得“勐庸”(今泰國北部地區);次子艾崩得到“勐皎”(今越南西北部地區);三子衣坎冷得到“勐佬”(今寮國北部地區);四子桑凱冷統治“勐泐”中心區域,最後繼承王位,成為下一代的“詔勐泐”。

東南亞最強的王朝

“勐泐”(景隴金殿國)曾經是東南亞最強大的王國,也可以稱之為王朝。據史料統計發現,同時期的南宋約有7,600萬人;統治北方及西北地區的軍國約有4,800萬人;剛建立起來的蒙古國約有200萬人;西夏國有250萬人。

相比之下,景隴金殿國的人口要比蒙古和西夏高出近4倍的人口,共有約800萬人。

有意思的是,到12世紀末,法國有320萬人,挪威、瑞典和丹麥三個國家總人口加起來才有150萬。所以,景隴金殿國至少要比蒙古、西夏、法國、瑞典、丹麥和挪威要強得多。

如果人口的數量不能用於衡量國力的話,那麼戰鬥力也可以做一個比較。景隴金殿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馴服大象,乘象、耕象等約有9000多頭,平日裡用於運輸和農耕活動,戰鬥時可以直接被用到戰場上,給敵人以極大的打擊。

景隴金殿國:存在宋和元之間的王朝,延續45代君主、傳承千年

鼎盛時期,景隴金殿國的土地面積極其廣闊。疆域的北部延續到大理國南境(經普洱市思茅區地區);向南延續到哈利奔猜國北境(如今泰國清萊府附近);向東延續到安南國西北(今越南山蘿省的附近);向西抵達果佔壁國東南地區(大約在如今的撣邦景棟市附近)。

在元朝統一全國之前,景隴金殿國有自己的國家執行政治體系和官僚體系,是一個五臟俱全的東南亞強國。但是,歷史卻不承認它是一個王朝。

史學家不承認的原因

之所以不承認景隴金殿國作為一個建立於南宋時期的強大王朝,主要原因是它和中原王朝有著特殊的關係,屬於所謂的“附屬國”,雖然有自己的獨立主權,但史學家一般不會承認,

他們只會認為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才能稱得上王朝。

那麼,已經是東南亞強國,景隴金殿國如何淪落到成為中原王朝的“附屬國”?第5代王位繼承人島亨龍(道良龍,在位26年)成為“景隴王”時期,正值宋理宗趙昀執政(公元1225~1264年),

宋朝積極與島亨龍聯絡,將王姓“島”譯為“刀”,從此“景隴王”的姓氏都被翻譯成“刀”。

景隴金殿國:存在宋和元之間的王朝,延續45代君主、傳承千年

更重要的是,

景隴金殿國被封為“雲南車裡宣慰司”

(《車裡宣慰世系簡史》),從此成為中原王朝的附屬國,景隴王島亨龍因此也被認為是土司世系島氏家族的第五代傳人。

“宣慰司”是非常特殊的地方行政制度,介於省和州之間,行政職能偏重於軍事的監司機構,宣慰司最高領導手中握有軍隊的指揮權和民眾的行政權,被稱為“宣慰使”;由於是地方上的最高領袖,所以擔任者一般也被稱為“土皇帝”。

宣慰司最早見於金朝,元朝時期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實行,西南地區最為常見。到明清時期,該制度逐漸被廢除,只有西南地區的民族聚集地才設立,數量比元朝的少。

忽必烈統治時期,將每個行中書省劃分為60個宣慰司,每個司下管轄約180個路(州)。這個時候的宣慰司雖然處於共同制度之下,但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職能,中原地區一般起到“上行下達的作用”,而有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則純屬是極其特別的“土司制度”。

景隴金殿國:存在宋和元之間的王朝,延續45代君主、傳承千年

元朝設立於南行省後,車裡宣慰司(景隴金殿國部分有轄區)被保留下來,轉變為土司制度。明朝延續元朝的制度,明隆慶4年(公元1570年),車裡宣慰司被劃分為十二個“版納”(版納”,傣語,意為“千畝”,是一種極其特別的賦稅徵收單位),從此以後,宣慰司有了“西雙版納”的特別稱號。

雍正帝開始全面推行“改土歸流”,不過卻將車裡宣慰司儲存下來,改由普洱府統管。民國成立後,西雙版納地區設立思沿邊行政總局,共同管理車裡(今景洪)等8區,清朝時期的土司依然保留下來,車裡宣慰最高統治者召片領擔任相關職務,有世襲的特權。

1950年2月,西雙版納全境解放,末代召片領導世勳宣佈退位,成立1000多年的景隴金殿國宣告徹底滅亡。

總結

後人所熟悉的土司制度,其實是建立於少數民族政權的基礎之上。表面上,土司要聽從朝廷的命令,其實享有很高的獨立權。

景隴金殿國:存在宋和元之間的王朝,延續45代君主、傳承千年

第一是最高統治者能夠進行獨立的王位世襲,一般都是土司內部確立,然後由中央政府批准,一旦土司貴族內部已經確立,那麼中央政府一般走的是形式,不會進行多管。

第二是在統治範圍內,土司享有很高的軍事與行政權,能在土地兼併的過程中不受到中央政府的限制。

第三是經濟比較獨立,雖然向朝廷納稅,但要交多少的賦稅土司說了算。

之所以不被承認為王朝,很可能是受到限制的因素。

參考資料:《車裡宣慰世系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