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犯人被斬前詩興大發,吟詩一首,朱元璋聽後:把監斬官都拉去砍了

2021-05-15由 歷史銀河 發表于 歷史

子曰:“君待臣有禮,臣事上以忠”,然而隨著封建皇權的加強,君臣之間原本有禮有節的關係變成了君主對臣子絕對的壓制以及臣子對君主的絕對忠誠。俗話說“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現代人聽起來荒誕,可古人們就是如此,即使無辜被處以死刑,但卻始終不會反叛。

犯人被斬前詩興大發,吟詩一首,朱元璋聽後:把監斬官都拉去砍了

絕對的皇權若不加控制,勢必會造成朝廷動盪,臣子血流成河,最典型的便是明朝洪武年間的“四大案”。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會不顧自己的名譽也要掀起這場腥風血雨,除了擔心明朝的江山會被篡奪之外,更重要的還是為了加強皇權,為自己的子孫後代鋪路。

明初的這四大案就像是開國功臣的大清洗,但朱元璋拔除了眼中釘,卻牽連了其他無數無辜的官吏,著名的清官孫蕡就是因為1939年的藍玉案而被捲入了修羅場。大將藍玉曾是朱元璋身邊的左右手,跟隨朱元璋西征四川、北伐沙漠,討伐西藩叛亂。

犯人被斬前詩興大發,吟詩一首,朱元璋聽後:把監斬官都拉去砍了

論起戰績,無人可出藍玉左右,他也受到了朱元璋極高的重視。就在宮中因前三大案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藍玉還在塞外出徵,他也自然而然受到百姓的崇敬和百官的信服及認可。

但藍玉卻沒有意識到,這份榮耀是皇帝給的,倘若朱元璋起疑心,隨時都可以收回。他在立下大功後便居功自傲,自以為皇帝對他優禮有加,便可橫行跋扈。對於藍玉強徵民田,擅自殺害官吏的行為朱元璋都忍了,畢竟藍玉是朱元璋打算留給太子朱標的。

犯人被斬前詩興大發,吟詩一首,朱元璋聽後:把監斬官都拉去砍了

但在1392年太子朱標去世後,藍玉也走到了盡頭。1393年,不僅藍玉自己被剝皮實草、抄家滅族,但凡與他沾了一點邊的人也全都被判處了死刑,孫蕡也是被牽連的1。5萬人之一。

孫蕡與武夫藍玉不同,他是著名的嶺南詩人,出生於1337年,年少時好讀書,才思敏捷,揮筆成章,性格豪爽通達,時人謂其有魏晉遺風。孫蕡本不喜為官,為人孤傲,但卻受老百姓尊重,稱奇為“南園五先生”之首。

犯人被斬前詩興大發,吟詩一首,朱元璋聽後:把監斬官都拉去砍了

直到1370年,明朝已經開國3年,孫蕡才進入仕途,但卻一直不順。孫蕡自己為官清廉,卻總是遭受他人的牽連,本來他已經入了翰林院,但由於恩人廖永忠侵佔良田被判處了死刑,孫蕡也被搭配到了邊疆。

身為文人,孫蕡雖然吃不起這等苦,但卻能苦中找樂,因此得以被調回。但還沒等孫蕡緩過神來,他又得罪了當時的宰相胡惟庸,於1382年被髮配到了遼東。孫蕡在遼東一待就是十餘年,朱元璋也徹底將他忘得乾乾淨淨。

犯人被斬前詩興大發,吟詩一首,朱元璋聽後:把監斬官都拉去砍了

還是因為在邊疆戍守的時間久了,孫蕡對藍玉將軍的功績也有些瞭解,便為藍玉將軍作畫寫詩一副。本來孫蕡於藍玉並沒有什麼關係,但就是因為他的這一副詩畫成為了他死罪的禍端。

犯人被斬前詩興大發,吟詩一首,朱元璋聽後:把監斬官都拉去砍了

1393年,藍玉案發,孫蕡也一起被抓到了刑場。在最後一刻,孫蕡突然悲慼作詩曰:“鼉鼓三聲急,西山日又斜。黃泉無客店,今夜宿誰家?”此詩化用的是唐代詩人江為在臨刑前所作的《臨刑詩》,孫蕡當時的悲痛和不甘之心可想而知,但他也同樣表達出了對死亡的坦然慷慨之意。

犯人被斬前詩興大發,吟詩一首,朱元璋聽後:把監斬官都拉去砍了

當時在場的史官將孫蕡做的這首詩記載了下來,並呈上去交給朱元璋檢視。朱元璋讀到此詩後大為震驚,知道錯殺了一個有才能的人,後悔不迭。而後,朱元璋又招來監斬官們細細盤問,卻越問越是惱怒,將錯殺孫蕡的原因怪罪在了監斬官遇事不報的事上,最後竟然將所有的監斬官都給殺了。

監斬官們當真是遭了無妄之災,畢竟斬殺孫蕡的命令是朱元璋親自下達的,如果有人替孫蕡求情,肯定也會被視為藍玉的同黨。而且當時就算朱元璋眼前的紅人都要被嚇得瑟瑟發抖,會有敢頂著自己的人頭去給罪人開脫。

犯人被斬前詩興大發,吟詩一首,朱元璋聽後:把監斬官都拉去砍了

可以說監斬官們死得極冤,但朱元璋在殺了他們之後仍不解氣,於是便跑去了駙馬家,想求得一絲寬慰。但不巧的是,駙馬並不在家,朱元璋悻悻而歸,作詩曰:“踏青駙馬未還家,公主傳宣坐賜茶。十二闌干春似海,隔窗閒殺碧桃花。”以表自己對殺害孫蕡的愧疚之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