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家居 > 正文

基於動態美學的現代審美形式重構

2021-09-15由 環球泛觀察 發表于 家居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影像技術的進步使得現代審美跨越了傳統審美的門檻,使得大眾對客觀事物的認知變得藝術化,而現代審美也隨著大眾的審美實踐而不斷髮展,正從空間審美的維度走向時間與空間統一的審美維度,主體的審美需求正從靜態走向動態實現現代審美形式的重構。

關鍵詞:審美泛化、審美形式、動態美學、時間維度

審美對人類的意義,不僅僅市愉悅自己,更重要的是為了完善自己。由於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因而審美思維就是要認知事物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現代審美不同於傳統的審美形式,傳統審美是藝術批評家的工具,隨著審美物件的泛化使生活變得藝術化,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越來越成為審美物件,實用性作為物品的本質特性反而退居其次,讓位於審美性,韋爾施在《重構美學》中指出:“美學必須超越藝術問題,涵蓋日常生活、感知態度、傳媒文化以及審美和反審美體驗的矛盾。”② 大眾逐漸透過現代影像認知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現代影像技術的發展跨越了傳統審美的技能門檻,普通人的審美實踐依託技術進步而實現對美的驗證,使得大眾更便捷的獲得美的體驗。影像成像技術的快速發展擴張了審美的邊界,加速了大眾審美文化的發展,跨越了傳統審美文化固有的界限和正規化。由於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美學理論滯後於藝術創作實踐,藝術作品的認知方式也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而動態美學的實踐正推動著現代審美髮展。傳統審美認知難以喚起人類的美感。

基於動態美學的現代審美形式重構

一、 現代審美形式的跨越

審美是人類感知世界的正規化,美是感性與理性的統一,感性認知強調內容和形式,理性認知強調邏輯和判斷。支撐美感的就是更加直觀形式和更加完整的內容的認知,美必須以感性作為形式的外在顯現,形式是感性認知的基礎,現代美學的表現不再是存在和心理而是形式,形式是內容的構成要素及其結構的外部表現方式。傳統的審美形式是以線條、色彩等這些基本元素為核主的靜態組合形式,這樣的形式難以激發了我們的審美情感。美是心靈與世界的交融產生的共鳴。黑格爾說“美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美存在於美感中,而美感的感知主要是透過人的感官來實現,人類感知而隨著人類的的進化,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類感知世界的能力也在不斷的迭代,從簡單審美到複雜審美,從靜態審美走向動態審美,動態美學成為滿足人類社會更高層次審美需要的美學追求,一切審美形式的發展都是為了適應與提高人類的審美需求而存在。而支撐動態審美的理論研究的嚴重滯後,制約了動態美學的應用與人類審美能力的發展。藝術形式永遠是豐富多樣、明快生動的,隨著人類認知能力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藝術形式從美術、音樂、建築等藝術領域到當代藝術形式波普藝術(pop art)、混合媒體(mixed media)和裝置藝術(installation art)等藝術的形式也必然隨著人類的審美認知而不斷的發展。人類審美能力的提升就是跨越單一的審美維度,跨越空間維度、時間維度去感知世界,實現人更完美的自己的存在。動態美學不僅包括了理性的邏輯認知,同時也包括了感性的審美認知。

二、動態美學的時空維度。

動態美學是融合了空間與時間的審美維度,創造出超越時空的審美體驗,把人帶向更高層次的審美。動態是客觀存在的,是審美物件自身的特質,我們可以把對物體的不同空間維度感知理解為橫向感知,把時間維度理解為事物的縱向感知,只有透過對事物的橫向感知和縱向感知才能實現動態美學的完整感知。

1、 動態審美的空間維度

動態審美最早源於雕塑藝術表現形式,雕塑透過立體造型和韻律讓原本靜止的雕塑擁有了動態美,立體造形滿足了人對多維空間的審美需要,而韻律滿足人對跨越靜態的動態審美需要,多維空間的感知是客體更加生動的物件化存在。而動態美學的空間維度就是運用三維的視角去感知世界,動態美學的審美實踐可以透過不同維度的視覺傳達形式,將感知事物的角度從一維走向二維三維空間,完成對事物造型的不同維度的審美。

2、動態美學的時間維度

人類所面對的問題就是對存在與時間的追問,時間就是人類對於存在過程中的內在體驗。亨利·伯格森是開創歐洲哲學現代階段的先驅之一,他關於心理時間的研究為現代審美帶來了時間的維度。而馬蒂斯在其最早的理論陳述《馬蒂斯論藝術》中把存在設想為是流動的,把直覺經驗濃縮於綿延的時間中,體現在畫面當中過去與未來重疊。動態美學的時間維度是運用時空關係去感知世界,傳統審美中最完整的審美實踐雕塑作為空間審美的重要表現形式,卻無法跨越靜態審美的維度,雕塑審美只能滿足主體對人物或事物的空間狀態的感知,難以塑造審美的時間維度,而動態審美的內在要求就是空間和時間融合的審美形式,將事物感知從空間維度走向對時間序列的審美維度。

三、動態美學的表現方式

“氣韻生動”作為中國古代最重要美學原則至今被當做一件作品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只有氣韻生動了,才去談具體的造型方法。這裡的“氣韻”就是動的趨勢,而“生動”就是動的結果,中國古代審美最求就是動態審美的最早的詮釋,而今天的動態審美實踐再次驗證了審美的兩個層次就是追求靜態的動態表現和動態的連續表現。

1、動態美學第一層次

動態美學的第一個層次就是靜態的動態表現,也就是用靜態去誘發人的動態認知和幻像,是基於人類視覺欣賞時心理聯想機制的產生,給觀賞者提供的一種時空運動感的再現。讓我們利用聯想和審美經驗推測事物的發展和運動趨勢,使靜態的繪畫和視覺作品也能傳遞出時間、空間的變化趨勢和動態邏輯,展現出藝術創作中經驗聯想機制的暗示作用和一種促使靜態材料造型產生運動感的傾向性張力。以動態審美的時空邏輯構建新的審美形式,為當代美學表達提供一種新的審美意向。

2、動態美學第二層次

動態美學的第二個層次實際上就是透過連續繪畫將擁有一定的邏輯關係不同角度的時空狀態融入到一幅作品中,如馬薩喬的《納稅銀》。我們觀察和認識周遭事物時都是連續性的視覺掃描或思考,偶爾也會跳躍思考,這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兩種基本方法,我們的眼睛和思維既可以不打破現實時空的規律和連續性,持續地認識物件,也可以跳躍性地分割、打亂時空規律來進行認識活動,動態繪畫就是透過線性敘事的繪畫方式去引導我們觀賞者的視覺邏輯以及思維的邏輯的藝術表現形式

基於動態美學的現代審美形式重構

在席勒看來,美是感性與理性的和諧統一。而實踐是美與美感產生的根源,在當代的美學實踐中,思考和闡釋審美的新方式、新特徵,把當代影像技術的審美經驗、審美活動作為美學研究和描述的物件,揭示現代審美的趨勢,從而跨越人類對審美形式的理解,推動人們在審美和生活中感知自然、認知自我。雖然現代藝術形式作為我們同時代人所創作的藝術,還需要透過時間的檢驗,因此對動態美學審美形式的理論概括是具有挑戰性的,而正是面對挑戰才能推動人類審美的發展,實現人的認知昇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