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你吃過的麻辣燙,基本都來自這個縣

2022-05-16由 吳婷 發表于 美食

貨真價值的中國人,你一定沒少吃過麻辣燙。

說起麻辣燙,就不得不提楊國福還有張亮。其中張亮不僅是一名優秀企業家,他也是我十分鐘愛的學生。

而這兩位麻辣燙教父,他都來自一個地方——東北賓縣。

賓縣隸屬於哈爾濱,在松花江南岸。它的經濟體量並不大,2021年GDP是179億元,但是第三產業達到64%,和以旅遊著稱的省會哈爾濱基本齊平。

這就要歸功於它的麻辣燙產業了。今天婷姐就要給你講一講麻辣燙的商業史。

賓縣的麻辣燙產業,經歷了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家族化經營”。

楊國福和張亮都是賓縣人,楊國福比張亮大15歲。楊國福很早就到哈爾濱謀生,在夜市擺過攤、賣過串兒,2003年,他摸索出做麻辣燙的手藝,也有了自己的第一塊招牌——楊記麻辣燙,生意非常紅火。

2005年,張亮出場,他在哈爾濱租下一個鋪子,又對四川麻辣燙進行了改良,做出可以喝的骨湯鍋底,還加入了麻醬,這個就非常符合東北人的口味了,所以這個改造,也是後來麻辣燙全國化的重要基石。

他們倆在哈爾濱開店賺錢,各自的親朋好友自然羨慕。那時,他們還沒有現代連鎖經營理念,只是想著跟親朋好友“互相幫襯”“一起賺錢”,掛塊牌子就算加盟了。

就這樣,因為兩個男人,麻辣燙,在賓縣紮根了。

第二次浪潮,是標準化連鎖。

家族化經營固然快捷,但是不規範、難管理。

隨著店面越來越多,很多經營細節也跟不上,環境也不好,有些就被打上了“髒亂差”的標籤。

楊國福和張亮他們為什麼能跑出來?因為他們先知先覺,不甘於小買賣,而是要做招牌。於是,他們停止了不規範的合作,開始著手研究標準化經營的模式。

2007年,楊國福練好內功,開放加盟;一年後,張亮也成立了張亮麻辣燙品牌,正式開放加盟。

因為裝修風格統一、明亮,店裡乾淨,口味又好,所以,這兩大品牌擴張速度是驚人的,張亮麻辣燙還請來了我的另一位學生、資深加盟管理者姜佰東擔任聯合創始人,到今天,他們僅用了12年,就開出了5500多家店。

因為賓縣的麻辣燙文化很濃厚,顧客的挑剔程度就比較高,所以,作為麻辣燙標杆之城,無論是裝修還是產品,賓縣都保持著全國最高水準。可以說,標準化連鎖給賓縣的麻辣燙產業,換代升級做好了保障。

第三次浪潮,

叫作

品牌化裂變。

在連鎖化的初期,楊國福張亮都沒建立起標準化的供應鏈,很多食材需要在當地採購。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那些給麻辣燙門店做炒料的、送牛油的這些人都意識到,既然我能給他們做材料,為什麼我不自己幹呢?還有一些是加盟商,他們加盟了幾年之後就開始選擇單飛。

於是這些群體都紛紛走到臺前,登場掛牌開店。這就促使賓縣麻辣燙實現了品牌裂變。2010年以來,很多東北人又把麻辣燙帶到全國各地。這些新品牌裡,有馬玉濤、秀海福等等。現在,馬玉濤也已經有一千多家店了。

所以我說東北賓縣是麻辣燙界的黃埔軍校,一點也不過分。

每當說到東北,很多人都會聯想到人口外流、經濟停滯,好像東北沒什麼前途了。

但是,婷姐想說,東北人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奮鬥,這一點從麻辣燙產業我們就能清晰地看到。

上世紀九十年代,東北迎來下崗潮,1999年春晚小品裡,黃宏的那句“工人要為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就是下崗潮的註腳。

但是他們沒有頹廢,有些人背井離鄉,去外地找工作,還有些人選擇在身邊發掘機會,他們在路口擺地攤,在街邊支鋪子,那些麻辣燙的攤位,很多就是下崗工人開的,這就是他們對命運的執著追求。

現在,振興東北是一個熱門話題,專家們大多把期待放在了工業這件事情上。

其實我覺得,東北的餐飲美食產業也是不容忽視的。

東北有著很有特色的美食文化,比如麻辣燙、關東煮、雞架、烤冷麵、菜包肉,這些小吃都是可標準化的。現在麻辣燙已經為餐飲連鎖趟出了一條路,未來這些所有的美食都可以經過包裝和產品升級,都有可能成為百億甚至千億大產業。

你同意婷姐的看法嗎?哪些東北美食是你喜歡的呢?歡迎來評論區留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