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吃“血”?

2022-01-01由 地理知識精選 發表于 美食

於“吃血”這件事,最易讓人浮想聯翩。畢竟最初野蠻人茹毛飲血只為果腹,西方吸血鬼為永葆青春而吸食鮮血,也總令人覺得驚悚萬分。但在中國,卻硬深深將這不可描述的結締組織變成了一門藝術。俗話說的好,好吃不過下三路,美味不過動物血。無論鴨血、豬血、牛血還是羊血,管它翻炒、油烹、佐湯亦或汆燙,統統都能掀起一翻屬於味蕾的乾坤。

重慶|毛血旺

毛血旺發源於重慶沙坪壩的磁器口古鎮,磁器口水碼頭歷來是嘉陵江下游重要的物資集散地,重慶城的通邑大埠,南來北往的船隻都停泊這裡。20世紀40年代,沙坪壩磁器口古鎮水碼頭有一王姓屠夫每天把賣肉剩下的雜碎,以賤價處理。他的媳婦張氏覺得可惜,於是當街支起賣雜碎湯的小攤,用豬頭肉、豬骨加豌豆熬成湯,加入豬肺葉、肥腸,放入老薑、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味道特別好。在一個偶然機會,張氏在雜碎湯裡直接放入鮮生豬血旺,發現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鮮。這道菜是將生血旺現燙現吃,遂取名毛血旺。後來慢慢發展,與重慶火鍋風味相結合,從鹹鮮味變成麻辣味,生豬血改成熟鴨血,就成了現在的毛血旺。

片狀的血旺在油湯裡起起伏伏,浸透了油汁,一口咬下又滑又辣,未接觸到油汁的內部還保留著獨特的鮮甜味道。滿滿一大碗,幾筷子就搶完了鴨血,手慢的人只能在大碗裡撈到一些“邊角料”。但是,油湯裡好料還多著呢!毛肚爽脆、鱔段軟嫩、豆皮微韌又入味,就連鋪底的豆芽都好吃讓人“上頭”。又熱又辣又麻,吃的那叫一個酣暢淋漓!哪怕是沒有胃口的人,也要再添一碗飯。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吃“血”?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吃“血”?

成都|涮鴨血

相較於毛血旺,這涮鴨血就顯得更加生猛一些,因為成都人都執著的認為,這種血淋淋呈流動態的的鴨血才是適合涮火鍋的。吃過正兒八經的鮮鴨血的人都知道,在紅湯鍋裡煮過的鮮鴨血,那細膩爽滑的口感簡直讓人著迷。丟入鍋中滾出紅浪,漂浮起來再煮 5 分鐘,內部出現少量的氣孔就是最佳食用狀態,蘸上香油蒜泥,口感細嫩、吸汁入味,一口咬下,彷彿有汁水迸濺出來。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吃“血”?

廣州|韭菜豬紅湯

在廣州,無論冬夏,那一碗「韭菜豬紅湯」都是街坊鄰居們的心頭好。很簡單的食材,就只是蔥花、韭菜、豬紅,再撒上些胡椒粉,食之清潤鮮美,補益潤腸,老少皆宜。這碗湯因此而深受廣州人青睞,無論是早茶還是宵夜,也不管是高檔酒店還是路邊攤,幾乎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一碗小小的豬紅湯,看起來毫不起眼,但要真正做好並不簡單,幾乎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為了保證豬紅口感的爽口嫩滑,店家往往需要一大早就去到屠宰場,親自進行調配,鹽、水、血三者達到最佳比例,方能做出嫩如豆腐的豬紅。豬紅湯的湯水看似清澈,其實卻是用了多種藥材熬製,“越清先夠靚”。自炒自磨的胡椒粉更是整碗湯的靈魂所在,辛香而不辣喉,暖胃剛剛好。豬紅嫩滑如豆腐,進入口中就順勢滑進食道,吃起來很過癮。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吃“血”?

南京|鴨血粉絲湯

南京人因為愛吃鴨子,本著物盡其用的理念,用鴨內臟,鴨血做出了鴨血粉絲湯,小小一碗粉絲湯,卻把鴨的美味包含其中,喝一口湯汁,吸一口粉絲,咬一塊鴨血,讓你不得不為人類吃的智慧拍手叫絕。一碗剛剛出鍋的鴨血粉絲湯,主力軍是顏色深沉而濃烈的鴨血,柔滑細嫩,顫顫巍巍地離開湯碗,在舌頭的碾壓下輕輕地碎裂開來,絲滑的觸感給口腔帶來絲絲快意;鴨腸天生一副好皮囊,嚼起來清脆柔韌口感十足,欲拒還迎的姿態十分誘人;鴨肝、鴨胗鹹香入味緊實彈牙,是整碗鴨血粉絲的口味擔當。粉絲則是個“投機鬼”,最後才加入鴨血粉絲湯隊伍,卻已經吸滿了鴨湯的精華。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吃“血”?

湖南|血鴨

到了湖南,才是真真的“血類美食大省”,一道血鴨就足以征服天下人的胃口。湖南境內,有血鴨的地方就有“江湖”。看似不起眼的一道血鴨跨過羅霄山脈、幕阜山脈進入湖南後,在湘東、湘中、湘南、湘西南都留有痕跡。攸縣、茶陵血鴨,衡東血鴨,永州、郴州血鴨,邵陽血鴨,甚至到了湘桂交界的全州還有血鴨。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吃“血”?

邵陽|豬血粑

它表面烏黑似地雷,還油光發亮,甚是黑暗料理的模樣,吃起來卻鹹中透著薰香,令人慾罷不能。除了米粉,邵陽還有這件寶——豬血粑。也許在外地人看來,豬血粑實在太過怪異,但每個出門在外的邵陽人,都思念著那一盤豬血粑。

豬血粑又稱豬血丸子,是湖南邵陽的傳統家常菜。每年十一、十二月份,幾乎家家戶戶都制此品,以供數月之需。豬血粑的主要原料是豆腐,先用紗布將豆腐中的水分濾幹,然後將豆腐捏碎,再將新鮮豬肉切成肉丁或條狀,拌以適量豬血、鹽、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許麻油、香油、味精、芝麻等佐料,攪拌勻後,做成饅頭大小橢圓形狀的丸子,放在太陽下曬幾天,再掛在柴火灶上讓煙火燻幹,煙燻的時間越長,臘味越濃。

燻幹後的丸子切成片就可食用了。黑乎乎的丸子切開後,裡面紅紅嫩嫩,如鮮肉一般,五花肉鑲嵌其中,豬血粑鹹中帶肉香,裡面的豆腐外焦裡嫩,五花肉肥而不膩。將豬血粑與臘肉一同炒制,臘香和著鹹香的口感,再配上紅綠辣椒,頗有過年的喜氣。

西安|辣子蒜羊血

西安的辣子蒜羊血真可謂吃出酣暢淋漓。賈平凹曾為此撰文:

“將羊扳倒,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熱血接入盆中。用馬尾籮濾去雜質,倒進同量的食鹽水,細棍攪之,勻,凝結成塊後改切成較小的塊,投開水鍋煮,小火血固如嫩豆腐,撈出,呈褐紅色,舌舔之略鹹。

至此羊血製成,可泡在清水盆裡備用。

清晨,或是傍晚,食攤安在小巷街頭,擺設十分簡單,一個木架,架子上是各類碗盞,分別放有鹽、醬、醋、蒜水、油潑辣子、香油。木架旁是一火爐,爐上有鍋,水開而不翻滾,鍋裡煮的是切成小方塊的羊血。羊血撈在碗裡,並無許多湯,加各類調料便可下口了:羊血鮮嫩,湯味辣、嗆、鹹,花椒、小茴香味竄撲鼻。”

相比豬血,羊血偏腥羶,所以煮制要下重料。作為西安小吃配料的精髓,辣子和蒜當然必不可少,除此之外,花椒、茴香、桂皮、八角、胡椒、丁香等物也不可省。據說,粉絲羊血所用臘汁油的配料有13種之多,非如此不足入味。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吃“血”?

除了辣子蒜羊血,西安還有一味小吃粉湯羊血。粉湯羊血的羊血需要切成絲,元代的《飲膳正要》上稱之為“血絲”。切羊血的刀法也很有講究,稱之“四平刀”,切料之時刀身的上下前後要平正。先切成血片,每片厚3毫米左右,再把血片相疊,下刀切成長條,粗細如火柴。有些90後可能沒見過火柴,再擬個比喻,大概相當於兩根牙籤的寬度。

粉湯羊血的吃法與雜肝湯之類相似,料有所不同而已。先煮好一鍋開湯,有顧客來,則取三五片羊血放入漏勺,入湯鍋搖動片刻,盛碗中,再依次放入在湯水中冒好的粉絲、豆腐等物,最後澆上特質的臘汁油、辣椒油,小半勺高湯,撒一撮蔥花香菜,一碗熱氣騰騰的粉絲羊湯就端了上來。前後不過二三分鐘的時間,顧客或站立在旁,或坐在臨街擺放的小桌邊,眼睛死死的瞧著店家的兩隻手和手上那隻大海碗,等到粉絲羊血擺在面前,只聽咕的一聲吞了口涎水,便開始滋溜溜的連吃帶喝了。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吃“血”?

東北|血腸

血腸是東北人的傳統食品,宰豬(羊)時,用大盆裝些鹽水接血,然後攪拌血液,使其不凝固,拌上剁碎的豬(羊)油和洋蔥末、鹽、姜粉、胡椒粉等調料後灌腸,紮緊捆實,放入鍋中煮制即成。切片乘熱食用,或作酸菜時血腸白肉同時放入,血腸味道濃香,油而不膩。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吃“血”?

東北血腸最有名氣的當屬新民血腸,在當地已經有上百年曆史了。據說,新民在瀋陽周邊算是比較富裕的地方,殺年豬的風俗一直都在,對於下貨的處理也更講究。這樣的說法無從考證,但毫無疑問的是,下等食材要登堂入室,其間必然要有傳奇和智慧共同成就。做好一根味美可口的血腸,要求十分嚴格:精選鮮豬血,蔥姜磨粉調味,在依照嚴苛的比例加入老湯,腸衣必須用還帶有肥油的大腸,這樣做出的血腸才更嫩、更薄,且更有嚼頭……

用高壓鍋烀一鍋大骨棒燉酸菜,血腸切片後,放在酸菜鍋裡,待血的顏色變深,腸衣略微縮緊,就可以吃了。另外,還有一種最原始的吃法,就是拿整根血腸放在鍋裡熱幾分鐘,看鼓脹程度差不多了,拿出切片,直接蘸蒜醬吃,這種吃法,血腸更新鮮,味道更好。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吃“血”?

安陽|灌腸

這是豫北一帶的一種小吃,尤以安陽內黃的燒灌腸最為正宗。民謠《內黃灌腸》曰:“腸子豬血白麵灌,小刀一拉下煎盤,小鏟兒一翻撮一碗,肚裡不飢能解讒。”無論早晚,走在內黃縣的大街小巷,能看到不少店鋪都掛著煎灌腸、筲灌腸的招牌,店鋪內不少食客會要上幾碗灌腸當飯吃,由此可看出內黃人對灌腸的熱愛。作為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黃筲灌腸”,深受內黃人民的喜愛,其歷史甚至可追溯至清朝咸豐年間,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

煮熟的灌腸,中間是灰黑色的豬血,周圍是白色的腸皮,上面是調料。如果灌腸內的血是鮮紅的,說明沒有煮好。用筷子夾起一片,放在嘴裡,豬血像涼粉一樣軟軟的,入口即化,而腸子皮則嚼勁十足。而煎灌腸裡,紅色的豬血變成黑色,澆上一勺蒜汁,豬血外焦裡嫩,腸子皮或焦或勁,香味濃郁。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吃“血”?

延邊|米腸

米腸,是延邊朝鮮族的特色風味小吃。延邊人對米腸深刻的印象源自於老西市場後面那個美食衚衕,冒著熱氣出路的米腸被朝鮮族阿瑪尼摞的高高的,香噴噴的味道瀰漫開來,讓路人直咽口水的就是那個味道。

米腸的特色是脂香味厚,軟糯嫩滑,蘸味汁食之,香辣味鮮,會有一些油膩。因為它是採用豬腸、大米、糯米、鮮豬血等煮制而成。因用米與豬腸製作而成,故名米腸。這種製法風味獨特,曾流行於東北地區的廣大民間。因米腸油大油膩,適合於東北寒冷的季節食用,以增加熱量。

蒸熟後的米腸還可再加工成形態各異的菜餚,其中最受歡迎的是炒米腸。把米腸和豬肝、大麥芽、大米糕、麵條、蔥蒜、胡蘿蔔,再加上辣醬爆炒,就是人見人愛的炒米腸;將米腸清炒後,放一點辣醬用蘇子葉包著吃的,叫做白米腸;此外,將米腸放進排骨湯中熬出的米腸湯也是一道令人傾心的名點。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吃“血”?

閩南|米血糕

在閩臺兩地,豬血糕是人人青睞的美味。過去製作血米糕,多以滑嫩的鴨血為原料。不過鴨血並不易得,無奈的廚師只好以口感稍顯粗糙的豬血替代。製作時,須先將糯米浸泡一段時間,再加入新鮮、未凝固的豬血攪拌均勻。若見過這個過程的,自然很需要一番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此時的豬血仍是新鮮的殷紅色,混著白糯米發出血液特有的腥甜。好在這個過程不會持續太長時間,掌勺的廚師得趁豬血未凝固,快手快腳地將它們請入蒸屜裡。

待豬血糕蒸熟,通體已成凝固的塊狀。豬血包裹著密密的糯米,此時已變成好看的紫紅色。迫不及待想嚐鮮的,可將剛出鍋的豬血糕切塊,趁熱裹上花生粉食用。這種炮製方法得來的豬血糕軟糯綿粘,只是味覺上沒有太多驚豔的感受。好在閩臺百姓自有辦法來挽救這平庸的口感——他們將豬血糕請入油鍋中煎炸。經熱油一催逼,豬血殘餘的腥味瞬間被趕得無影無蹤。而此時的糯米更是毫不客氣地釋放出濃濃米香,為豬血糕的味覺層次錦上添花。出油鍋後趁熱蘸上甜辣醬,咬一口便有香、脆、鹹、甜等諸般滋味。當此際,誰也不會記得初制血米糕時的那份血腥。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吃“血”?

轉自丨廚影美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