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暖冬氣候造成了小麥的旺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2021-11-26由 妞姐樂樂 發表于 美食

到12月底,2019年即將結束。今年入冬以來,氣溫明顯偏高,降水偏少,空氣溼度較低,導致部分冬麥田出現缺水乾旱現象,播種期大或早的地塊欣欣向榮,部分晚播麥田個體發育較弱。

小麥正茁壯成長,

指群體過大,個體生長髮育過快,又薄又長又薄,或冬前開始直立拔節的小麥幼苗。小麥的生長期在8個月以上,在這期間,出苗、分櫱、越冬、返青等11個生長期易受暖冬、冷春等各種不利氣候因素的影響,造成冬前旺、早春凍害等諸多問題,冬後倒伏等,導致小麥減產。

特別是近幾年,暖冬氣候造成了冬前麥田面積的很大一部分,應引起重視。高溫、早播、高播量易形成小麥旺盛生長。

暖冬氣候造成了小麥的旺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從個體形態、種群狀況和生長指數可以判斷。

近年來,小麥幼苗的葉片又長又大,葉鞘又長又薄,假莖又長又平,葉片零散,又大又薄,第三至第五片葉子的長度超過15釐米,植株很高;遠處看,小麥幼苗的主莖有8片以上的葉子,分櫱節未明顯擴大,畝分櫱總數超過100萬株:這些麥田可視為蒸蒸日上的麥田。

冬前小麥壯苗的危害

對弱苗:

對於冬前生長旺盛的麥田,由於冬前葉片、分櫱和葉鞘生長旺盛,消耗大量養分,後期又缺乏支撐,假旺盛的生長會被除肥,一段時間後會轉化為弱苗。

增加霜凍傷害:

如果有寒潮,主莖和大分櫱在冬季和早春容易凍死。

住宿便利:

壯苗地上部分生長茂盛,莖櫱多,種群多。它們常形成一個封閉的場,線間通風透光差,莖弱,基部節間長,莖壁薄,幹物質積累少。地下部分根系發育差,次生根少,土壤滲透性淺。春季雨水較多或中後期暴雨時,根、莖同時發生坍塌,造成重大損失

重大病蟲害:

早播麥田出苗後,金針蟲、蟋蟀等地下害蟲危害嚴重,死苗多,易造成缺苗、斷壟;旺苗質量差,抗病能力下降,在適當的條件下(如光照不足、春季多雨),容易發生白粉病、根腐病等。

暖冬氣候造成了小麥的旺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冬前小麥開花的原因

品種春性強:

生長髮育快,易形成叢生苗木。

冬前積溫過高,播種過早:

越冬前需0℃以上積溫才能形成壯苗:冬種530~650℃,半冬種520~560℃。冬小麥冬前積溫過高是一個重要原因。

播種過多導致冬季前人口過多:

小麥單位面積產量是單位面積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的乘積。單位面積穗數主要反映種群的大小,穗粒數和千粒重主要反映個體的發育。在一定範圍內,單位面積穗數過大,每穗粒數和千粒重就會減少,產量不會高。受晚播小麥和部分分櫱力較弱品種的影響,農民盲目增加播種量的現象較為普遍。由於冬前氣溫高,容易造成分櫱旺盛、分櫱多、種群多、通風透光差、根系發育差、莖節生長長、壯苗形成,是冬後倒伏的隱患。

過量施用鹼性氮:

在冬小麥高產優質栽培中,氮肥一般分兩次施用,一次為基肥,二次為春季追肥。但仍有部分農戶採用傳統施肥習慣,有的只是一次性基礎施用,不追肥;有的只佔追肥的70%-80%和20%-30%,追肥時間從返青期到上升期。上述施肥比例和追肥時間使氮肥在冬小麥生育早期主要發揮作用。在高產麥田,冬小麥生育初期種群過多,無效分櫱增多。此外,近年來,秸稈還田面積逐年擴大。為了加快秸稈分解速度,在原來施肥量的基礎上,每畝施肥量應在10公斤尿素或25公斤碳酸氫銨的基礎上增加,而有的農民則增加到17。5公斤尿素或50公斤碳酸氫銨,甚至75公斤碳酸氫銨,導致冬前長地塊增多很多。

秋冬溫暖的氣候因素:

11月至12月,氣溫持續偏高,氣候溫暖。小麥適時播種,冬前分櫱多,形成壯苗。另外,冬前0℃以上的有效積溫在850℃以上,超過了適宜的冬前積溫,形成了超長、超寬的葉片和7-8片主莖葉片。

水分充足

它通常接近適宜含水量的上限。

暖冬氣候造成了小麥的旺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