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 正文

這種息肉,十有八九會癌變!醫生呼籲:千萬別小病拖成大病!

2021-10-14由 溫暖一生123 發表于 時尚

息肉也就是黏膜表面長出來的贅生物,對身體沒有任何作用,反而易發生病變。息肉通常是區域性黏膜組織增生所形成的,分為兩類,一類是腫瘤性息肉,乳腺瘤性息肉,這是一種癌前病變;另一類是非腫瘤性息肉,如增生或炎症息肉,對身體幾乎沒有任何傷害。但腺瘤性息肉需引起高度重視,必要時需及時透過手術方式切除。

如何評判腺瘤性息肉癌變風險?

1、看息肉的大小

腺瘤性息肉直徑小於1cm,癌變的風險較低;若直徑大於2cm,癌變的風險可達到50%以上。

這種息肉,十有八九會癌變!醫生呼籲:千萬別小病拖成大病!

2、看息肉的形狀

普通息肉生長在腸壁上,能及時被發現和手術切除。但有種息肉基底部寬,難以被檢查出,手術切除也比較棘手,此類息肉癌變的風險極高。若基底寬的息肉直徑超過1cm,三年內發展成大腸癌的風險極高。

3、看息肉的數量以及家族史

息肉的數量越多,發生癌變的風險就越高;息肉發生發展也跟遺傳息息相關,若有腸息肉或腸癌家族史,那發生癌變的風險也很高。

息肉發展成腸癌會有哪些症狀?

1、腹部疼痛

無論是腸癌早期還是中晚期都會出現或輕或重的腹部不適和疼痛,特別是吃完飯後疼痛感加劇,常常伴有便秘或腹瀉。若癌變發生在左半結腸,疼痛可發射到肚臍下;若發生在右半結腸,疼痛會反射到肚臍上。

這種息肉,十有八九會癌變!醫生呼籲:千萬別小病拖成大病!

2、大便形狀發生改變

大便形狀改變是腸癌的首發症狀,隨著腫瘤進一步增長,使得拉出來的大便變扁細。

3、放屁次數增多

高脂肪和高動物蛋白飲食可超出腸道消化吸收負荷,太多營養物質沒有及時被消耗而導致腸道菌群失調,生成太多胺類物質,易導致放屁量增多。若每天放屁大約20次、有奇臭無比的氣味,同時伴有腹瀉或便秘等,需高度懷疑腸癌。

4、排便習慣發生改變

一半以上的腸癌患者伴有排便習慣改變,有時出現便秘或腹瀉,有時便秘腹瀉交替進行,每次排出來的糞便量很少,或僅僅排除血液和黏液。

這種息肉,十有八九會癌變!醫生呼籲:千萬別小病拖成大病!

如何降低腸息肉癌變風險?

1、調整飲食結構

遵循低脂肪、低熱量和高膳食纖維的飲食結構,多吃新鮮蔬果和粗糧、各種菌菇類食物和豆類等,其中含有的膳食纖維能為胃腸道蠕動提供動力。

2、維持糞便通暢

養成一天一便的好習慣,多喝水,多吃含膳食纖維的粗糧和蔬果,能增加糞便體積,加快糞便排出速度;上廁所時一定要專心致志,持續蹲廁所時間不能超過5分鐘。慢性便秘患者可聽從醫生建議服用藥物來緩解,因為乾硬的糞便可刺激直腸黏膜,增加患腸癌風險。

溫馨提示

一旦被診斷為腺瘤樣息肉,不要遲疑,應第一時間透過手術方式切除。手術切除後並不代表著萬事大吉,因為腺瘤樣息肉複發率極高,手術後需定期去醫院做檢查,同時做好生活調理,如多運動、多喝水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