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 正文

除菌後癌上皮混雜非癌上皮的馬賽克現象

2021-09-21由 健康使者雷鋒 發表于 時尚

除菌後癌上皮混雜非癌上皮的馬賽克現象

普通內鏡白光觀察癌的區域不明確、NBI放大內鏡觀察呈胃炎樣改變的情況,在病理圖中通常都表現為癌腺管和非癌腺管相互混雜的馬賽克樣改變。筆者團隊將之稱為馬賽克現象。腺窩之間是非癌,腺窩處是癌,並且表層部分被非癌上皮覆蓋非癌上皮下可見癌腺管,因為這些形成了馬賽克樣的特徵性改變。

病例 A

除菌後第3年,胃體中部小彎一處微微隆起的0-Ila+llb 病變(

圖3a

)。

除菌後癌上皮混雜非癌上皮的馬賽克現象

圖3a 胃體中部小彎的病變

ESD時的圖片,可見周圍的標記

病變的口側是Ilb,放大觀察呈胃炎樣改變,所以對範圍的判斷要極為慎重。小彎中心部的背景黏膜呈伴有亮藍嵴(light blue crest,LBC)的管狀模樣。而癌的部分在白色區域基礎上伴有各種各樣的改變,白色區域的形狀也不均一,可以判斷範圍(

圖3b

,白色箭頭為癌)。

除菌後癌上皮混雜非癌上皮的馬賽克現象

圖3b 癌的口側邊界處的NBI放大觀察圖

箭頭為癌這個部位的病理圖可見表層有癌和非癌上皮被覆,呈馬賽克樣改變(

圖3c

,藍色慮線部分的表層是非癌上皮)。

除菌後癌上皮混雜非癌上皮的馬賽克現象

圖3c 圖3b的病理圖

藍色虛線部分的表層是非癌上皮

除菌後癌上皮混雜非癌上皮的馬賽克現象

後壁側也同樣應用放大內鏡確定了病變範圍(圖3d,白色箭頭為癌)。

圖3d 圖3b中後壁的NBI放大圖

箭頭為癌

除菌後癌上皮混雜非癌上皮的馬賽克現象

這個部分的病理圖也呈同樣的馬賽克樣改變(圖3e,藍色虛線部分的表層是非癌上皮)。

圖3e 圖3d的病理圖

藍色虛線部分的表層是非癌上皮

病例B

除菌後第5年,因為在胃體下部小彎的發紅凹陷部位取活檢提示診斷為 Group 5(tub1)而被介紹至我院。病變很明顯,診斷為0-Ilc(

圖4a

)。

除菌後癌上皮混雜非癌上皮的馬賽克現象

圖4a 胃體下部小彎病變

癌的口側白色區域雖然呈胃炎樣的改變,但與背景黏膜相比存在明顯的不同,很容易確定病變的範圍(圖4b、c,白色箭頭為癌。前壁與周圍黏膜相比也存在明顯不同,癌和非癌的界限也很清晰。另外,還能看到活檢後的瘢痕(圖4d,白色箭頭右上為癌,黃色箭頭為活檢瘢痕)。

除菌後癌上皮混雜非癌上皮的馬賽克現象

圖4b 癌的口側的NBI放大圖 (低倍放大)

白色箭頭為癌

除菌後癌上皮混雜非癌上皮的馬賽克現象

圖4c 圖4b的放大圖

白色箭頭為癌

除菌後癌上皮混雜非癌上皮的馬賽克現象

圖4d 癌前壁側的NBI放大圖

白色箭頭為癌,黃色箭頭為活檢瘢痕

肛側白色區域形狀不均一且伴有方向性不同,癌和非癌的界限同樣很清晰(

圖4e

,白色箭頭上方為癌)。

除菌後癌上皮混雜非癌上皮的馬賽克現象

圖4e 癌肛側的NBI放大圖

白色箭頭為癌

然而,後壁的口側雖然也與背景黏膜不同,但與胃炎的表現極為相似(

圖4f

,白色箭頭左側為癌),並且內部黏膜與背景黏膜的胃炎表現完全相同(

圖4f

,黃色箭頭)。

除菌後癌上皮混雜非癌上皮的馬賽克現象

圖4f 癌後壁口側的NBI放大圖

白色箭頭為癌,黃色箭頭所指與背景黏膜的胃炎極為相似

觀察區域性的病理圖(

圖4g

),隨著放大倍數的增加,可見表層的非癌上皮和症上皮呈現出馬賽克樣改變(

圖4h

,藍色虛線部分的表層是非癌上皮)。觀察後壁肛側,追查與背景黏膜不同的癌的邊界,癌的部分同樣呈胃炎樣的改變。

除菌後癌上皮混雜非癌上皮的馬賽克現象

圖4g 圖4f的病理圖(低倍放大)

除菌後癌上皮混雜非癌上皮的馬賽克現象

圖4h 圖4g中黃色框的高倍放大圖

藍色虛線部分的表層是非癌上皮

對於初學者來說診斷床難的放大內鏡連續出現(

圖4i

,白色箭頭左下為癌)。觀察同一部位的病理圖(

圖4j

),隨著放大倍數的增加,可見非癌上皮和癌上皮呈現的馬賽克現象(

圖4k

,藍色虛線部分的表層是非癌上皮)。

除菌後癌上皮混雜非癌上皮的馬賽克現象

圖4i 後壁肛側的NBI放大圖

白色箭頭為癌

除菌後癌上皮混雜非癌上皮的馬賽克現象

圖4j  圖4i的病理圖(低倍放大)

除菌後癌上皮混雜非癌上皮的馬賽克現象

圖4k 圖4j中黃色框的高倍放大圖

藍色虛線部分的表層是非癌上皮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