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孩子不愛吃飯別勉強?

2021-05-06由 成長中的小般般 發表于 母嬰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孩子的“吃飯問題”是家長關心的“頭等大事”。只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不愛吃飯”成了父母們流行的煩惱(我們小時候,似乎父母從來沒有為我們吃不吃飯的問題發愁過)。經常會有姐妹和我抱怨孩子不愛吃飯,每天吃飯都像打仗。

孩子不愛吃飯,挑食,厭食,吃飯敷衍了事,是許多父母都會碰到的煩心事之一。正處在身體發育高峰階段的孩子,如果不攝入充足的營養,肯定會影響他的正常發育和身體健康。所以,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愛上吃飯,想盡了各種辦法,結果卻還是不太理想。

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著想,家長必須合理引導,讓孩子養成按時吃飯、好好進食的習慣。那麼,如何才能讓寶寶學會乖乖吃飯呢?其實,只要家長做好這3點,孩子就會主動好好吃飯。

搞清楚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對症”解決

當孩子不愛吃飯時,家長首先應該搞清楚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然後“對症”解決,千萬不要一味的採取強迫式的餵飯形式。常見導致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有以下3點:

1、孩子吃了太多的零食,根本就不餓。

現在的孩子都很幸福,因為現在家裡獨生子女多,父母對孩子疼愛有加。於是孩子想吃東西就給他吃,孩子喜歡吃什麼就給他買什麼。這樣一來,孩子嘴不停,胃不閒,根本就“不餓”。

如果在兩餐之間放任寶寶亂吃零食,寶寶在該吃飯時血糖含量偏高,完全沒有飢餓感,就會對正餐失去興趣。等過了正餐時間之後,寶寶消化掉零食就會說餓了,寶媽又趕忙給寶寶準備好零食,寶寶就形成了不愛吃飯而沉迷零的惡性迴圈。

另外,小孩子大多都喜歡吃甜食,大部分的零食,都添加了大量的糖、香精、色素等物質,口感上又香又甜,顏色上也更吸引人。而小孩子的飲食,應該比較清淡一些,少新增佐料,儘量讓孩子品嚐到食物本身的味道。“寡淡”的飯菜和“香甜可口”的零食比起來,孩子當然更願意吃零食。

肚子餓了要吃飯,這是人的本能。想要孩子在飯點好好吃飯,做家長的有時一定要“心狠”一點。如果寶寶飯量小,就把所有的零食停掉,特別是飯前一小時內,不能給寶寶吃任何零食。

2、餵養方式不當,讓孩子對吃飯產生抗拒。

有一句話叫“媽媽/奶奶覺得你餓”。家長總是怕餓到孩子了,明明孩子已經吃飽了,家長還要一勺又一勺的使勁兒往孩子嘴裡塞,嘴上還要念叨著“多吃點,才能長得壯;這個菜最有營養了,多吃點對身體好;這個菜補鈣,再來一口,多吃長得高。。。 。。。”

由於受到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寶寶有時會多吃一點,有時則可能會少吃一點,這是件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家長總是希望孩子“多吃點”,甚至不吃到“規定的量”,決不罷休。如果強迫孩子進食,反而會引起寶寶的反感,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厭食情緒。

另外,吃飯時訓斥或打罵孩子,不僅會降低其食慾,也會使孩子用“拒食”來表示反抗,時間長了,容易造成頑固性厭食

3、飯菜對孩子沒有吸引力,勾不起孩子的食慾。

中國人做飯,講究“色香味俱全”,對於小孩子來說,色彩鮮豔、造型有趣的食物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可是,很多家長因為某種食物“有營養”或者吃了“對孩子好”,就逼著孩子天天吃。也有的家長因為廚藝欠佳或者怕麻煩,做的食物大人都不愛吃,更何況孩子呢?孩子看到每餐飯菜品種重複單調,烹調的色、香、味不夠或太油膩,也會引不起食慾。

從多方面入手,提升孩子的“食慾”

找到了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要解決起來就容易的多了。當然,孩子不愛吃飯,也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家長也要從多方面入手,提升孩子的“食慾”。

1、給孩子胃腸道減負。

多吃零食使胃腸道處於不斷工作的狀態,沒有休息的機會,容易出現胃腸道功能紊亂,影響消化吸收。臨近吃正餐時不要給孩子吃零食點心,定時、定點進食會使孩子形成條件反射。每當臨近吃飯時,他的消化系統便會活動起來,產生飢餓感,從而為進食做好準備。

有的寶媽希望寶寶長得健壯些,平時高蛋白、高糖、高階營養品不斷,殊不知寶寶的消化功能有限,胃腸負擔不了。結果事與願違,造成寶寶食慾下降,出現食積甚至過於肥胖的情況。所以,飲食要節制,避免給孩子吃油炸食物,吃過多的冰激凌等甜冷飲品,這樣能保護消化酶含量和功能,維護食慾。

2、日常飲食多樣化

孩子的天性總是好奇的,對很多新事物如此,對飲食也是一樣的。換換花樣,變變味道,可以引起孩子的興趣和食慾。媽媽們要經常改變食物的烹調方法,提高烹飪技藝,使食物豐富多樣。還要定期更換寶寶的食譜,做到飲食的多樣化。

做寶寶餐時,儘量把寶寶的食物打扮得“花枝招展”一點,豐富的色彩和動物造型都會讓寶寶很好奇。另外,多味和多品種的食品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提高消化吸收能力,這樣才能大大增大他的食慾呢。畢竟,有誰能夠抵擋美食的誘惑呢?

3、創造輕鬆愉快的進餐氣氛

孩子進餐時,大人要保持和藹的態度和愉快的表情,因為在愉快、親切、和諧的環境中進餐增加孩子的食慾,提高進餐量。儘量給孩子創造一個比較寬鬆的進餐環境,進餐時更別催促孩子,讓他細嚼慢嚥;在孩子食慾不振時少吃一頓並無多大妨礙,多數孩子餓了自然會產生食慾,自然會吃。

尊重孩子對食物的愛好和興趣,遵循“進食黃金原則”,由大人把握好孩子應該吃什麼飯菜、什麼時候吃,而把每次吃多少的自主權留給孩子),不要強迫或哄騙孩子進食,不過度呵斥,而是多加鼓勵。

4、適當增加運動量

我們小時候,整天都在外面“瘋跑”,不到吃飯時間,根本就不回家。現在的孩子,戶外活動的時間大量減少,大多數小寶寶的活動空間就是自家的臥室和客廳,活動範圍很小,如此一來寶寶的運動量就少了。本就運動量不足,再加上電子產品對寶寶的吸引,導致很多寶寶可以對著手機、電視一坐就是一天。這樣寶寶身體的消耗也比較少,肚子自然就不會感覺到餓。

時間久了,寶寶就會產生食慾下降、越來越不愛吃飯的情況。建議寶媽最好在寶寶吃完飯後,帶寶寶運動一下消消食。平時寶媽要多帶寶寶到戶外活動,寶寶跑跑跳跳會促進消化,食慾自然也會大增。

讓吃飯變得“有趣”起來,吸引寶寶主動吃飯

寶寶的食慾好了,自然就能夠解決“不愛吃”的問題了,而家長們的目標,則是寶寶不但要“愛吃”,最好還要能“主動吃”。若蘭媽咪為大家支個招:讓吃飯變得“有趣”起來,吸引寶寶“主動吃飯”。

1、陽臺蔬菜種起來

如果條件許可,寶媽不妨在家裡陽臺、天台或者是在戶外種植一些蔬菜瓜果,和寶寶一起動手栽培,讓孩子看到且參與到蔬菜生長的全過程。尤其是那些因為偏食,導致的不喜歡吃胡蘿蔔、芹菜之類的小寶寶們,當他們看到自己親手種的蔬菜長大,再到他(她)碗裡時,他們一定想趕緊享用自己的勞動果實。

2、帶著孩子去買菜

曾經看過一個段子,說是兩個小朋友在聊天,一個小朋友對另一個小朋友說“為什麼挑食的都是我們小孩子,大人怎麼不挑食呢?”另一個小朋友說“因為大人們買的都是他們愛吃的東西,他們當然用不著挑食了”。

雖然只是一個段子,但說的卻挺有道理的。英國《每日郵報》研究發現:帶孩子逛超市,參與蔬菜等食材的採購,可以讓他們愛上蔬菜。所以,寶媽們去買菜的時候,可以帶上寶寶,讓寶寶自己挑選喜歡的蔬菜。這樣,他們當然也就願意吃掉自己挑選的食物。

3、給寶寶適度的選擇

和成人一樣,寶寶也表現出飲食上的個性,不愛吃某種食物,由此借題發揮,抻長吃飯的時間。如果孩子已經能夠表達清楚自己的意願,媽媽可給寶寶一定的自主權,共同商量每天的食譜,讓孩子在允許的範圍內做出選擇。

給寶寶的選擇範圍不要太寬,一般兩、三種之中選一個,和寶寶約定,按他(她)要求做的飯菜,一定要好好吃,否則下次不再徵求他(她)的意見,做什麼吃什麼。這一招,在我家若蘭身上,有效率100%。只要她說要吃什麼(在我給的選擇項裡面選),我就做什麼,而且做好之後,她都會吃的特別好。

4、和孩子一起做飯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在做飯的時候,也可以讓寶寶幫忙“打下手”。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比如洗菜或者擺餐具這樣簡單安全的事情。參與了勞動的寶寶,在吃飯時更關心自己的成果,吃得也好。

另外,種植蔬菜、買菜、做飯,也能讓寶寶感受勞動的快樂,同時學習更多知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