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推薦十本心理學書籍—我的心理成長閱讀清單

2022-11-28由 荒原書屋 發表于 母嬰

選書

以應用為目的心理學研究與閱讀,最重要的是找到與自己契合的書籍,也就是那些以你的性格為前提,並且直指問題核心的書籍。

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舉幾本我閱讀過的社交書籍:《人性的弱點》,《別獨自用餐:85%的成功來自高效的社交能力》,《零壓力社交:內向者的輕鬆人脈術》,《走出孤獨》和《孤獨患者》。這些書對我真正有幫助的只有最後一本,但是沒有這個尋找的過程我可能不會遇到它。

小的時候,閱讀過《人性的弱點》,當時覺得找到了金科玉律,現在看一下小標題“ 贏得他人喜愛的六個方式”就很反感,這本書算是我的一個童年陰影吧。與自己不契合的書籍,不僅僅毫無用處,還會給自己帶來焦慮,像《別獨自用餐:85%的成功來自高效的社交能力》一書的觀點,對我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閱讀的時候,裡面介紹的所有事情,所有行動,都讓我望而卻步,想要“破罐子破摔”。

現在,看到這句“那些缺乏安全感的年輕人犯的錯誤我都犯過。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只和上級結交,忽視同級。在通常情況下,人們面對上司是一張臉,面對下級是另一張臉,面對朋友又是另一張迥然不同的臉,這種行為實在可笑。”,可以說跟我八竿子打不著,但卻讓我想到了一些認識的人,突然有種衝動想把這本書送給他們。

而《零壓力社交:內向者的輕鬆人脈術》讀起來就舒服很多,但太表面,用處不大,因為我發現自己的問題並不是缺少社交技巧,而是生理上的反感,疲累,低電量,還有孤獨成癮。

所以我轉向了對孤獨的研究,讀了《孤獨的城市》、《獨居日記》、林清玄老師的《孤獨是種大自在》等等,這些書對孤獨的闡釋更多是偏向哲學和藝術方向,雖然感同身受,但我仍舊覺得沒有切中我的問題核心。

之後遇到兩本心理學層面的孤獨之書,讓我找到了正確的道路,一本是《走出孤獨》,一本是《孤獨患者》。

《走出孤獨》是一本讀不下去的書,它的理論是:你的孤獨是因為情感飢渴造成的,這樣的飢渴會讓你遭遇很大的困境,你需要努力改變自己,走出孤獨。

當然我不能否認這個理論,或者我之所以不願意閱讀是因為被踩到了小辮子,也許以後我會發現這是一本真知灼見的書,但不是現在。

《孤獨患者》的理論是:你的孤獨是因為你患有亞斯伯格症,是正常的表現,世界上有很多人跟你一樣,你要做的是接受自己,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走出孤獨。

這本漫畫的主人公的很多遭遇,都非常契合我的感受,對問題核心的闡釋和建議也讓我覺得精準帶有啟發性,所以我將它排上了我的寶書排行榜。這兩本關於孤獨的書針對的是同一種現象,但因為對起因的判斷不同,其解決的辦法也天壤之別。

以下推薦的十本書籍,都是我經過一個漸進的過程,以應用為目的篩選出來的。這些書籍裡沒有大型工具書和理論書籍,除了《中國人的情感》一書,都觀點清晰簡明,適合日常翻閱和檢視。

希望這些書能夠幫助一些跟我有類似性格和體驗的人。

我大概是一個多向思考者+INTP+ENTJ+部分亞斯伯格+處女座吧。

自我認知

一、《多向思考者:高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

這是一本介紹高敏感人群的書籍,比起高敏感人群,我更喜歡多向思考者或右腦思考者這個名詞。除了對衣物面料有執念外,我不覺得自己很敏感。不過哲學式的抽象大腦+充沛的想象力+情感脆弱倒是擊中了我。這本書算是我的啟蒙之書,它徹底開啟了我的自我探索之旅,把我從對外在世界規律的探索和對理想人格的尋找轉向了對內在的觀察與分析。

推薦十本心理學書籍—我的心理成長閱讀清單

二、《天生不同:人格型別識別和潛能開發》

這是一本介紹十六型人格的書籍。透過對感知方式、判斷方式、內外傾向,判斷與感知傾向四個方面進行判定和排列,組合出十六種人格。

最開始閱讀這本書以及得到自己的測試結果:INTP,我並沒有太大的感觸,覺得沒什麼大用處。不過,最近卻越發覺得測試結果有參考價值。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方式越發的清晰,也越發的靠向NT(直覺+思維)狀態。我現在還記得,最開始工作時,有前輩對我講,看雜誌絕對不要看字,只要看圖就好了。現在看來這對我簡直是一種蹂躪,因為文字帶給我的是圖片遠遠不能比的。

還有對於有過分FS(感覺+情感)傾向的人有些反感,原本這種感覺隱藏在內心裡面,我其實也並不討厭這些人,甚至很喜歡,但是有一些思維方式和行為,的確讓我難以忍受,最近,我似乎找到了原因。

因為工作原因,需要經常規劃和佈置工作,我整體又有向ENTJ轉變的傾向。

雖然是十六型人格的目的,在於劃分和歸類,但我認為不應該用它來放大差異。

這本書的副標題——潛能開發,也許才是人格測試的意義所在。所以,我也不贊同將它作為職業測試的一部分,限制個體發展的可能性。

我們可以將十六人格看作一個自我管理工具,讓我們更清晰地瞭解自己和他人。

推薦十本心理學書籍—我的心理成長閱讀清單

三、《內在的天空:占星學入門》

好幾本占星學書籍都讓我愛不釋手,不一一列舉了,這本《內在的天空》是占星學入門書,介紹了很多佔星的方法和原理,並不是簡單的速查手冊。占星學對心理探討有很大的輔助作用,無論是塔羅,還是星座,都是一種統計學意義上的總結,具有一定的現實基礎。它們比起冷冰冰的心理分析,具有更強和更廣泛的指引意義。它擴大了心理學的影響範圍,業力、前世、預測,時運等等,大大開拓了我們看世界的眼光。

人類的世界是連貫複雜,相互影響,而占星學所建立的測試結構,雖然並不能完全準確地推測出結論,但是會帶給我們一些素材,這些素材是我們內心感知的實體化。它們就像轉化酶一樣,將那些零散的記憶,發生的事件,遇到的人,有機地串聯起來,形成一種解讀。這種宏觀的認知方式,讓我們不再拘泥於一些自己的錯誤,或者其他人的錯誤,我們會立足於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發生的一切,並且思考未來的可能,這可以抵消我們內心對不確定的未來的焦慮和恐懼。

推薦十本心理學書籍—我的心理成長閱讀清單

四、《孤獨患者》

這是一本關於阿斯伯格綜合徵(或亞斯伯格症,一種廣泛的發育障礙)的漫畫,作者將自己作為一名亞斯伯格症人群的經歷用漫畫的形式進行了講述,這是一個從自我懷疑,自我厭棄到自我救贖和幫助他人的過程。

阿斯伯格綜合徵在嬰兒群體中非常普遍,但隨著成年,很多症狀會減輕或消失,但還是有一些殘留在身體裡,為我們所謂“正常的”生活帶來障礙。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定要接受和麵對自己的感受,偽裝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爆發的時候更狼狽。我自己對於過多的社交活動真的感覺很累,所以現在基本開啟節能模式。但是,這又會讓自己顯得過於冷漠,要找到一個穩定的情感基調還是任重而道遠啊。

推薦十本心理學書籍—我的心理成長閱讀清單

泛認知

五、《童年的秘密》

提到心理學,原生家庭是一個逃不開的話題,我也思考和閱讀了很多這個領域的書籍,但是覺得這根本是一團理不清的亂麻。這本《童年的秘密》給出的是一種理想的發育狀況,其實沒有任何人能夠在絕對自然地狀態下生存,達到 理想的發育狀況。我們不能要求父母做到這一切,他們已經努力給我們最好的生活了。所以,重要的是依靠自己來理清問題,找到癥結。

推薦十本心理學書籍—我的心理成長閱讀清單

六、《中國人的情感》

這是一本文化心理學書籍,學術性還是比較強的,但是這本書的主題非常獨樹一幟,用理性的心理學的方式剖析中國人的情感表達,我找不到其他書籍可以替代。

我們都在面對現代化,全球化,科技化等等的轉變,傳統情感的土壤一點點消耗殆盡。也許每一個人中國人都應該思考一下,哪些是我們要堅守的品質,哪一些是我們不得不拋棄的。

推薦十本心理學書籍—我的心理成長閱讀清單

擴充套件閱讀:中國人的情感解讀,強關係多維空間——讀《中國人的情感》(影片)

工具

七、《思維模型》

這本書我在其他文章中有特別介紹,我閱讀它的時候,還處在多向思考者的泥潭中,它讓我理清了思路,建立了思考方法。我的NT一面很可能是從這本書開始展現的。思維模型更契合我的思考模式,所以我很快就改變了自己的思考方法,沒有任何阻礙,這讓我終於從大量的資訊之中解放出來,開啟了創作之路。

推薦十本心理學書籍—我的心理成長閱讀清單

擴充套件閱讀:跳出慣性思維——評《思維模型》

八、《如何成為一名存在主義者》

這本書,我同樣介紹過,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理論支援,是我所一直渴望的“必然性”的解答。這正是“哲學大腦”所追求的東西,雖然沒什麼用,但是沒有就沒法行動,這可能也是INTP的一種病吧。

對我來講,再多的事實也沒有一個精湛的理論有說服力,因為我可以透過事實驗證理論,並且發展自己的理論,而面對茫茫的資訊,我的大腦很可能會癱瘓關機。

推薦十本心理學書籍—我的心理成長閱讀清單

擴充套件閱讀:愛上一隻“存在主義蜘蛛”—讀《如何成為一名存在主義者》(上) 愛上一隻“存在主義蜘蛛”—讀《如何成為一名存在主義者》(下)

九、《發現你的創造力型別》

這本書不僅僅適合有創造需求的人,所有渴望自我表達和自我詮釋的人都需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創造力型別,也可以說是動機型別。找到自己的創造力型別和動機,可以讓我們專注在自己認為重要的領域,而不是迷失在外界環境裡。

我的創造力型別是感知型——表達自我,幫助他人。這個型別,與我在占星之中獲得的資訊基本一致,讓我不再為不能堅持一個領域而感到懊惱,我也會更專注於感知,而不是資訊搬運。

推薦十本心理學書籍—我的心理成長閱讀清單

十、《聰明人的才華戰略》

這本書很適合愛好廣泛,注意力不集中的人,達芬奇是典型代表。閱讀中,我感覺臉上發燙,嘗試用書中的夢想清單,金字塔,分析矩陣來尋找目標,的確有一些作用,對於喜歡結構化思考的我來講,能夠掌握一門自我評估工具,更具意義。我現在會努力地做減法,不停地自我檢視,去掉多餘的精力輸出,但是一下子切中目標,還是有一些困難,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看到袁隆平院士去世的訊息,感到很難過,一個一生專注於自己領域的人讓我非常崇敬。

推薦十本心理學書籍—我的心理成長閱讀清單

後記

這些書也算是我對自己一段時間思考的總結吧。心理探索是一個終身遊戲。我們的性格並不是絕對固化的,我的探索之旅也不會停下來。遺傳基因,腦神經科學等等都在輸出新的解讀。

要注意的是,我們的確應該努力瞭解自己,但這些不能成為我們行為的藉口。對於一些人來講,過多的心理研究也許有害而無益。

因為,無論我們有什麼樣的個人特質,我們面對的世界是一樣的,並不存在一個為了自己性格而存在的世界,我們要承擔的責任,要實現的夢想都在這個相同的現實世界中,沒有人可以躲避。

所以,與自我認知平行的,我們都有一條“成熟之路”要走,像《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系列就是這條路上的燈塔。

成熟之路與自身的特質的融合,才能夠指引我們走向真正的自我實現,一條屬於自己的進階之路,而不是光鮮亮麗的目標與成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