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共情能力決定情商?父母要想與孩子正確“共情”,先了解這幾點

2022-05-16由 汝汝解說精彩遊戲 發表于 母嬰

共情能力,或譯作移情能力,是指可以深入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能力。

現在的很多人更喜歡將一個人的共情方式看作是情商的體現方式,共情雖然是兩個人建立起情感交流最有效的方式,但這種方式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卻容易出現漏洞。

共情能力決定情商?父母要想與孩子正確“共情”,先了解這幾點

在一個孩子還沒有學會說話之前,家長如果想要了解孩子每次發脾氣、大哭等負面行為的真正原因,無疑是一件很難的事。甚至當孩子開始說話的時候,父母也不能完全明白他為什麼哭。大哭對於孩子來說的確是宣洩情緒最好的方式,但如果孩子總是頻繁的哭,則可能是孩子的心理出現了持續時間較長的大波動,或者是孩子在哭的時候父母的安慰方式出現了問題。

共情能力決定情商?父母要想與孩子正確“共情”,先了解這幾點

多數父母為了制止孩子大哭的行為,會選擇用“共情”的方式來安慰孩子,讓孩子感受父母對他們的關心。但這種“共情”方式使用在孩子身上時,有可能會導致孩子的負面情緒變本加厲。因為家長的“共情”在孩子眼中可能只是一種不走心的安慰,在這種安慰過後,父母依舊會責怪孩子。

錯誤的共情方式是怎樣的

1。不問是非對錯的共情

很多家長認為的共情就是要體諒孩子的情緒,要儘量以孩子的情緒為主,他們既不會問清楚事情的緣由和經過,也不會合理的安撫孩子的情緒。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安撫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將責任推給別人,這種共情方式看似是在安慰孩子,但實際上卻是另一種溺愛孩子的方式。即使要做到共情,也不能完全忽略事實經過。

在孩子的負面情緒面前,很多家長會選擇放任孩子,不去幹預孩子做任何事,即使孩子做錯了事,家長也不對孩子進行相應的教育。

共情能力決定情商?父母要想與孩子正確“共情”,先了解這幾點

2。將同情代替共情

用同情心教育孩子,和用同情心教育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同情代表著無視是非對錯的支援,而共情則是能理解對方的感受,知道對方的想法,但依然選擇站在正確的那一方。父母經常會對孩子有過度同情心,認為孩子很脆弱,無法讓他們直面某些事,比如,孩子在犯錯之後,家長不忍心批評孩子,總是會過於維護他們。

這不是共情,而是一種自我意識代替孩子意識的同情心理。家長總為孩子考慮太多,總代替孩子本身該做的事,這樣無疑會培養孩子依賴父母的習慣,甚至會培養孩子自私的性格。

共情能力決定情商?父母要想與孩子正確“共情”,先了解這幾點

3。共情的同時輸送負面情緒

共情的原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事物帶給他們的感覺,而不是將自己的感受強加到孩子身上。很多家長在共情的同時,總喜歡先對孩子進行安慰和教育,然後再將一些負面情緒傳達給孩子,比如,父母會在孩子安慰的時候說到:‘這次的錯誤不全在你,但是你的做法也非常讓我們失望’或者‘我明白你很難過,但像你這樣的哭鬧就是不對的’。

這種教育方式雖然不是從前的暴力教育,但這種“共情”之後也難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安慰,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心理壓力更大。這種共情教育絲毫不存在任何效果,原因就在於家長的共情方法不對,家長既沒有達到教育的目的,孩子也沒有得到相應的效果。

共情能力決定情商?父母要想與孩子正確“共情”,先了解這幾點

家長應該如何運用“共情”來安慰孩子

1。仔細瞭解事情經過

不問青紅皂白就對一件事情下結論的方式非常不利於對孩子的教育,一是容易讓孩子學會斷章取義,二是容易對孩子造成誤會。在不瞭解事實真相的前提下對孩子進行共情或者教育,無異於讓孩子接受自己的觀念和想法。

葉芝說過,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無論是教育還是共情,都需要在事實真相和孩子的真實感受上建立結論,這樣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從中吸取教訓,更加積極地鍛鍊自己,培養健康堅強的心態。

共情能力決定情商?父母要想與孩子正確“共情”,先了解這幾點

2。學會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負面情緒,但很多家長不願意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彷彿孩子有負面情緒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家長總是想用最快速最高效的方式解決孩子的負面情緒。但能夠合理管理情緒對於孩子來說並非易事,這需要家長持續不斷的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

亞里士多德說過,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甜。

能夠改變結果的只有過程,家長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做努力,想要改變孩子,首先需要接受孩子,根據孩子本身的性格特徵進行改正。

共情能力決定情商?父母要想與孩子正確“共情”,先了解這幾點

3。適當肯定兒童

孩子需要長時間受到良好的培養和教育才能達到一定的標準,甚至有些能力較弱的兒童要花費比同齡人更多的時間,才能學會一些別人輕而易舉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很多家長會在這個過程中抱怨孩子的不足,但這種抱怨會加深孩子的負面情緒,更會讓孩子養成敏感急躁的性格。家長要學會正確的引導和肯定,在對孩子的積極鼓勵中建立共情,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共情能力決定情商?父母要想與孩子正確“共情”,先了解這幾點

孩子在學會合理的管理情緒和表達情緒之前,很容易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但孩子後天的行為和性格養成與父母的教育有著很大關係。

盧梭說過,植物的形式由於栽培,人的行成由於教育。

與其抱怨孩子難以安撫和管理,父母們不如多掌握一些科學的方式,做到與孩子正確的“共情”,從而引導孩子培養積極的情緒管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