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判斷孩子適不適合學鋼琴?這5個因素是我見過最好的分析!

2022-05-14由 學琴記 發表于 母嬰

教育“裝備競賽”的時代,每個想為孩子提供更多優質教育資源的家長都需要不斷做出選擇:孩子需要學習哪些課程?選擇哪個機構?選擇哪個老師?學習多長時間?

所有的選擇都指向一個明確的出發點——學習這些東西對孩子的成長和未來有益處。但在現實環境中,學科教育的目標往往不是那麼“功利化”的,比如,學數學不一定就要成為數學家,學美術也不一定就要成為美術家,同樣的,不是所有學習鋼琴的孩子都要成為鋼琴家。一個智力健全的孩子既然能夠接受學校的數理化教育,為什麼在孩子是否接受音體美藝術教育時家長會謹慎選擇呢?

判斷孩子適不適合學鋼琴?這5個因素是我見過最好的分析!

這大概有三個原因,

一是藝術教育“燒錢”,二是才藝學習費時,三是藝術“天賦”十分重要。

那麼,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適合學習鋼琴?可以從以下5個方面入手:手、聽力、節奏感、視譜、樂感。

1

在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謠言”、“謊言”的傳播速度和廣度似乎遠比真相快得多。比如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大手才能彈好鋼琴”成為困擾很多琴童的問題;“得大手者得鋼琴”的“既定規則”被打破後,“手型不對彈不好鋼琴”又成為新一輪廣為傳播的“名家箴言”,引得多位鋼琴家紛紛出來“闢謠”……

判斷孩子適不適合學鋼琴?這5個因素是我見過最好的分析!

事實上,手型對錯的評價標準並不是唯一的,大手與小手也各有優點——大手勝在跨度優勢,小手在靈活度上取勝,不同的先天條件為音樂家獨特的藝術創造提供了無限可能,因材施教、揚長避短才是上策。其實只要有一雙發育健康的手,人人都可葆有彈鋼琴的夢想。

2

聽力

大家都知道,由於遺傳、先天發育的差異,不同的耳朵可能對聲音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孩子自帶固定音感,能夠精準把握音準,的確是天賦異稟。但這種先天的優越條件並不是決定性因素,沒有固定音感的孩子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通常也會獲得固定音感。

判斷孩子適不適合學鋼琴?這5個因素是我見過最好的分析!

孩子幼年時期的感知能力建立會影響他一生的發展,如果能在孩子小時候開始在他的耳朵裡“種”上固定音感,未來他會將之視為聲音的評判標準,即準確把握音感。

3

節奏感

音樂是一種講求“內外兼修”的藝術,外在的表現是旋律、節奏、歌聲,內在的則是音樂內容、情感共鳴。喜歡跟著節拍唱唱跳跳的孩子多數是性格活潑、對節奏敏感、情感外露型別的,但聽到音樂“沒有反應”的孩子不一定就沒有音樂細胞,只能說,這些孩子的音樂細胞比較“沉靜靦腆”。

考察孩子是否有節奏感,除了看他們的搖頭點頭、身體搖晃等動作之外,還可以透過語言交流,聽聽他們對於聽到旋律的感受,給予他們除了“物理共鳴”之外“心理共鳴”的表達機會。

對於耳聰目明的孩子來說,節奏感更多是後天培養的成果,他從出生後所接觸的一切環境,都是培養節奏感知和表達的天然教材。

判斷孩子適不適合學鋼琴?這5個因素是我見過最好的分析!

4

視譜

學習數理化需要做題,做題的過程可以幫助邏輯思維的建立,很少有孩子可以不經過做題訓練就完全掌握知識。視譜便是音樂學習中的數理化課程——不可或缺、需要鞏固練習、注重邏輯思維。

視譜快的孩子在方位邏輯思維方面發展較快,而視譜較慢的孩子,只要授予他們正確的視譜規則,引導探索自己的學習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們的視譜能力和邏輯思維也會慢慢好起來。

5

樂感

學習語言需要語感,學習音樂需要樂感——這種直觀的感覺往往是最難培養和建立的。簡而言之,樂感是指對音樂的感知,是音樂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音樂教育的極致追求。

判斷孩子適不適合學鋼琴?這5個因素是我見過最好的分析!

樂感是人類七大智慧中的一種,作為一種藝術,音樂就是要傳達某種感覺(非簡單的聽覺),而樂感就是人們瞭解這種感覺的感官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先天遺傳,也可以後天培養,需要我們去發現、去開發。

“天賦”一詞長期被社會和媒體所神話,但實際上,天賦僅僅代表與生俱來的生命賦予的能力,它難能可貴,但不是決定成就的唯一要素,後天的塑造與培養才是制勝法寶。

一位家長說:“孩子適不適合學鋼琴不是努力大於天賦,關鍵在家長能不能堅持。有天賦當然好,但能不能學會從來就不是靠天賦。但我的朋友們問我要不要給孩子們學樂器,我都是勸她們慎重,這個問題不應該問孩子,首先應該問問自己,能不能幾年甚至十幾年一天不落的陪她練琴。”

學習鋼琴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活廣度的擴充套件,更是生命質量的飛躍。與其糾結孩子適不適合學習鋼琴,不如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熱愛和快樂,去探索音樂之中的奧妙,才是孩子真正適合彈琴的真諦。

頂部